作者: 陳震宇 醫師
胎兒發生先天性異常的機率大約為 3%。在過去,若在產檢時發現胎兒結構異常,有些準爸媽會選擇終止妊娠,或提早出生後請小兒科醫師接手治療。然而,這樣的選擇可能會讓胎兒失去生命的機會,或增加早產兒的機率,不僅要解決原本的結構異常,更必須面對早產可能帶來的併發症。
作者: 湯佳珮
孕婦在產檢時,如果發現胎兒的健康有問題,是否只能選擇終止妊娠或提早生產?對於這些寶寶的治療,也只等到出生後才能開始嗎?其實在國外已有多年施作子宮內胎兒治療的經驗,國內對於胎兒治療的案例雖然有限,經過參考國外的處理經驗,近年也有些成功的報告,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期待未來能夠治療更多的胎兒異常問題。
作者: 陳震宇 主任
1990年代後期,西方母胎醫學提倡了「胎兒是一位病人(thefetusasapatient)」的觀念後,如今大家漸漸能體會胎兒也有接受治療的權利。雖然任何治療都會有失敗的風險,但是卻給予了胎兒一個重生的機會。在今日少子化、產婦高齡化、不孕症機率增加的時代,更突顯了子宮內胎兒治療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