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 照顧者 共有57筆資料

醫師專欄 早期教育 | 從感覺統合看寶寶的爬行

作者: 安安優腦職能治療所

兒童的發展過程中,父母和照顧者的角色至關重要,因為他們不僅是孩子的啟發者,還可以提供環境和機會,促進孩子各個方面的發展。本篇將深入探討兒童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爬行。通過了解兒童在爬行過程中的生理和感覺發展,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為什麼爬行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父母和照顧者將在這本文章中找到有關如何支持和促進寶寶爬行的實用建議,以及瞭解爬行對兒童感覺整合、運動發展和認知能力的重要性。

學習當爸媽 送托之前這樣做!寶貝順利適應托嬰生活

作者: 陳萱蘋

當寶貝出生後,爸比媽咪的擔憂總是日益漸增,從擔心飲食營養、睡眠品質到再長大一點照顧者與照顧模式,再加上近來層出不窮的托嬰新聞事件,更是讓爸媽憂心忡忡。但既然決定要讓寶貝到托嬰中心,爸媽如何事前準備讓寶貝展開新生活呢?

家庭關係 明明是主要照顧者,孩子卻跟自己不親?簡單「8招」讓孩子感受到爸媽的愛!

作者: 妞新聞

明明自己負責孩子所有生活起居,但孩子卻跟自己不親,甚至比較喜歡不常相處的家庭成員,怎麼會這樣?要怎麼樣孩子才會喜歡自己呢?難道孩子感受不到我愛他嗎?

學習當爸媽 【圖解】寶寶正在跟你說話!權威專家教你從表情讀懂孩子的需求與感受

作者: 凱文•努金特博士

寶寶表達任何需求好像只會大哭,尿布、餵奶等都檢查過了還是哭不停,真的讓人忍不住奢望嬰兒出生時能附上使用手冊,如果還有「嬰語」翻譯器更好不過(淚)。但還不善言辭的小北鼻其實也會用表情和爸媽說話,告訴照顧者他們的需求喔!一起來看看寶寶不同行為背後的訊息吧~

寶貝健康 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增多!兩週內收治6名嬰兒病患 醫籲防疫勿鬆懈

作者: 林雁

近來防疫管制鬆綁,好發於秋季至春季的呼吸道融合病毒(RSV)又蠢蠢欲動,從9月下旬至10月初短短2週醫院已收治6名嬰兒病患。由於呼吸道融合病毒病程進展迅速,對嬰幼兒形成極大威脅。醫生也因此呼籲照顧者做好自身防疫,保障小朋友健康。

寶貝健康 家或許不再是最安全的堡壘!醫:發現這4種燙傷痕跡,儘快通報

作者: 林雁

虐童事件層出不窮,在情緒失控下照顧者會對孩子做出什麼無法預料。根據衛福部保護服務司統計,2021年家暴案件達11萬件,其中0~6歲的嬰幼兒達5,577人,6~12歲兒童則有7,679人。小小孩不能為自己發聲,或許仍有許多悲劇掩藏在平和的假象下。因此,若你發現身邊的孩子有被家暴的痕跡,不要覺得「清官難斷家務事」,你的插手可能會改變孩子的一生。

寶貝健康 4歲女童水瀉感染「諾羅病毒」,同住阿嬤、父母通通中獎!

作者: 周品攸

(2022-03-03更新)諾羅病毒流行於每年的11月至隔年的3、4月,傳染力極強。一名4歲幼兒園女童因為嘔吐、水瀉不止就醫,結果確診諾羅病毒,然而照顧者阿嬤及父母也出現相同症狀,顯見諾羅病毒讓「一人感染,全家中獎」的厲害。醫師提醒家長「勤洗手」真的很重要。

部落客專欄 不是每一位大人都適合照顧孩子!

作者: 彭凱莉

這時身為媽媽的我覺得一陣奇怪「他們的爸媽呢?」,因為我們玩了一陣都沒看見家長,但看得出來兄妹倆對於這些遊戲機台非常熟悉,幾乎每一樣都會玩,以為他們是旁邊店家的小孩,於是就跟弟弟說,如果你們想玩可以去請爸爸媽媽來幫你投錢喔!沒想到這位小弟弟回我「阿姨妳可以給我錢玩嗎?」我被這句話震驚了一下!但沒搞清楚狀況我還是拒絕了他,請他先去找家長。

親子教育 別等發生了才說抱歉!遏止虐童事件,6方法學會情緒控管

作者: 周品攸

社會上三天二頭總會出現令人心碎的兒童新聞,趴睡窒息、受虐送醫不治等,因為照顧者的疏忽與暴行,讓一些寶寶在不安全的環境下,來不及長大…我們什麼時候,才能給所有寶寶一個健康快樂的成長環境呢?讓我們從自己開始,學會情緒控管、關懷周遭不冷漠!

新知快遞 保母貪方便奶瓶掛繫繩竟害死男嬰,當心這些睡眠地雷易造成窒息!

作者: 周品攸

嬰幼兒睡夢中易發生窒息意外,照顧者千萬要當心!日前一名保母1打3,為了貪圖方便,將安撫椅放在嬰兒床內,將奶瓶用繩子繫在椅子上餵奶,沒想到這條繫繩竟要了男嬰的命...

寶貝健康 兒童死因中「嬰兒猝死症」排名上升!醫:照顧得當可避免

作者: 周品攸

衛福部公布108年10大死因統計,其中兒童死因以事故傷害最高,雖然兒少整體的死亡率逐年下降,但是0~11歲因「嬰兒猝死症」死亡的排名卻上升,尤其是1歲以下的嬰兒及未滿4週的新生兒,兒科醫師認為照顧者在照護上若能更加仔細,這類死因應能避免。

寶貝健康 4歲女童罹患「腦膜炎」,頭痛、反覆發燒是警訊!

作者: 林靜莉

腦膜炎,一個不常見卻讓人避之惟恐不及的疾病!腦膜炎的初期症狀和流感很像,因此第一時間確診不易,需要透過照顧者的觀察與醫師的診斷才能盡早發現治療。

寶貝健康 高需求寶寶,像是來討債?心理師量身訂做救星文!

作者: 湯佳珮

你家寶寶是否經常睡不安穩、作息不規律、警覺度與敏感度高、既固執又堅持、忍耐度低、較難被滿足、反應激烈、活動量大、經常讓照顧者耗盡精力、總是要頻繁餵食?

寶貝健康 外用&內服 嬰幼兒用藥須知

作者: Jessica

家有嬰幼兒,每年可能不定時因皮膚過敏、氣喘發作、感冒發燒等因素就診,從醫療院所帶回不同種類的藥水、藥丸、藥膏……如何正確外用或內服藥物並妥善保存,全考驗著照顧者的細心與耐心,以良好用藥觀念守護孩子的健康。

寶貝健康 什麼?寶寶最愛聽的聲音不是媽媽!竟然是「他們」的聲音

作者: 香港01

雖然嬰兒喜歡照顧者提高聲調跟他們說話,會有非常可愛的反應,但是一項新研究指出,嬰兒在5個月大的時候,喜歡聆聽同伴的聲音勝過於母親的聲音。

新知快遞 又增一例新生兒腸病毒重症亡,呼籲流行期間勿訪嬰

作者: Editor

國內新增1例新生兒感染伊科11型腸病毒併發重症死亡病例,正值腸病毒流行期,疾病管制署再次呼籲,嬰幼兒照顧者應落實手部衛生,有症狀者應避免接觸嬰幼兒,一旦發現嬰幼兒有疑似症狀,應儘速帶至醫療院所接受診治。

寶貝健康 寶貝搖頭又晃腦,正常嗎? 嬰兒癲癇,4照顧原則×2注意事項

作者: Angela

「請救救我的孩子,他癲癇發作!」癲癇患者因發作前多無跡象,過程中常伴隨抽搐、身體僵硬、甚至失去意識,不僅嚇壞旁人,也讓照顧者備感壓力。為何寶寶會罹患此症?要如何照護?有可能預防嗎?由專家帶領爸媽進一步認識此慢性疾病。

親子旅遊 必學!嬰幼兒急救術

作者: 吳慧敏

(2020-11-23更新)三不五時,新聞畫面總會傳來嬰幼兒因事故傷害而發生創傷、死亡的消息。其中,一歲以下的寶寶發生事故傷害的原因,多半與照顧者的疏忽有關,常見原因為溢奶、趴睡而導致窒息死亡。

寶貝健康 寶寶可以一覺到天明嗎?

作者: 江睿毓

即早訓練寶寶養成一覺到天明的習慣,不僅有助於寶寶情緒穩定,生長發育曲線完整,對記憶及專注力也都有正面的影響。此外,對於照顧者而言,也可以有更好的精神與體力迎向隔天的生活、挑戰。

醫師專欄 6種嬰兒超危險食物,寶寶照顧者絕對要注意!

作者: 張瑜芹

嬰兒時期寶寶的各項器官發展都還不完全,在照顧及餵食上都需要非常小心。張瑜芹醫師在臉書上整理了6個絕對不能給嬰兒吃的食物,讓照顧者可以多加注意,避免在不知情的狀況下讓寶寶吃到這些危險食物。

專家專欄 認識4種親子依附關係,調整教養腳步

作者: 蘇文清

日前到苗栗南區居家托育中心 與在場的保母們分享兒童常見的依附行為與親子關係的問題處理 。「依附關係」指的是是幼兒與主要照顧者之間發展出的親近關係,是一種持續性的情緒連結。

醫師專欄 寶寶也該學習為吃飯負責任!進食分工這樣做

作者: 簡睦旼

在兒童餵食困難上,有一個重點是「照顧者的餵食模式」,面對餵食困難問題,照顧者跟孩童其實是一體兩面,必須一起評估,這邊特別針對「回應型」裡面提到的「進食責任分工」來說明。

部落客專欄 無論到幾歲,心情都需要被溫柔呵護

作者: 小羊貝貝

我一直想去解釋,那個下午發生了什麼事?唯一能說服自己的是,「因為我已經好久沒有被人照顧了吧?!」 所以恍恍惚惚中,才會下意識地想找照顧者,就像孩子醒來若沒有看到我,總是會大哭,那個恍惚的午後,我竟回到幼兒時期的求生本能。

醫師專欄 寶寶身體好軟,這樣抱才正確

作者: 尹長生

6個月以內的嬰兒身體很軟,肌力也不足,不少新手父母都不知道該如何正確抱孩子,其實不僅爸媽,所有嬰幼兒的照顧者也要學會正確抱法,才能避免意外發生。

寶貝健康 黃疸、膽道閉鎖... 無聲器官的警訊!寶寶肝膽胰脾照護守則

作者: Angela

台灣的膽道閉鎖盛行率全球第二高,每年約有30個寶寶確診膽道閉鎖,雖不常見,但卻是非常嚴重的嬰兒肝膽疾病,若無及時接受適當治療,會進展成肝硬化、肝衰竭,甚至無法存活超過2歲。新生兒的肝、膽、脾、胰多是無聲器官,加上寶寶無法明確表達不適,讓照顧者提心吊膽,到底它們在人體扮演哪些重要功能、該如何照護?有請專家來解答。

寶貝健康 培養良好的依附關係~寶貝分離焦慮怎麼辦?

作者: 王詩晴

「孩子想黏著照顧者,哭鬧著不想分開」的經驗,其實是和孩子的分離焦慮與依附關係有關!而什麼是分離焦慮?什麼又是依附關係呢?

部落客專欄 生二寶最適合的年紀差

作者: 不犀利人妻

在經歷了各種小孩年紀差距~大寶二寶差2歲、大寶三寶差6歲、二寶三寶差4歲, 認真覺得差四歲左右似乎是照顧者帶起來比較輕鬆的差距耶!

醫師專欄 嬰幼兒的行為訓練10守則

作者: 吳四維

從發展上來看,1~2歲的嬰幼兒表達能力有限,不能以語言清楚表達需求,所以對於本身的飢餓、挫折、生氣、無聊、想睡覺或身體不舒服等,多半以非語言的方式,如:抓、咬或者打照顧者來吸引大人的注意以獲得滿足。許多的父母或照顧者卻把這些行為當成是暴力行為的前哨戰,照顧者要試著去解讀這些行為的背後意義,不要把這些動作當成沒有禮貌的反社會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