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 精神科 共有14筆資料

寶貝健康 日網友「這款電玩」減憂鬱、增記憶,精神醫:幾歲都適用!孩子打遊戲不變壞,產後憂鬱玩下去

作者: 游資芸

研究實證玩《超級瑪利歐》可以改善憂鬱!日本網友親身經歷引熱議,打電玩可以改善憂鬱、增強記憶,精神科醫師:不管幾歲都適用!

新知快遞 「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上路! 15 歲到 30 歲的族群,每人 3 次免費心理諮商

作者: Editor

「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上路了!衛福部與七大公、學、協會共同聯袂規劃本方案,邀請知名精神科醫師鄧惠文擔任代言人,鼓勵有心理諮商需求的年輕朋友勇於求助,並加強心理諮商與精神醫療資源的可近性、建立正確就醫觀念,以促進心理健康。

防疫懶人包 你有疫情恐慌症特質嗎?精神科醫師教你4招自我調適

作者: 邱明瑜

每日聽著新聞報導裡的確診人數、死亡案例,心情也跟著起伏不定,疫情的不確定因子,總讓人揪著一顆心,就擔心一個閃失自己也成了染疫者,四面八方接踵而來的訊息,工作家庭兩頭燒,是不是也讓你愈來愈焦慮及恐慌,根據研究指出有6種特質的人也較容易出現恐慌症候群,如果你也出現了疫情恐慌症時,其實是可以透過一些紓壓的方式來緩解自己的心情,避免陷入更多負面情緒中。

防疫懶人包 疫情燒、家人確診,你緊張到快得憂鬱症嗎?

作者: 蘊晨

原以為110年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的三級警戒,已經是最嚴峻的狀態,沒想到今年確診人數屢創新高。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治醫師郭豐榮表示,近來周遭總有確診疑慮、學校不定時的停課通知,讓大人小孩都承受巨大的壓力。

健康百寶箱 完美媽媽最可能有恐慌症?花1分鐘檢測看看

作者: 陳宥妤

在精神科門診中,恐慌症的就診病例高達1成,而女性患者又是男性人數的2倍,其中已為人母的女性更不在少數;國人對於憂鬱症、躁鬱症等精神疾病較常聽見,而恐慌症相較之下顯得較為陌生,究竟恐慌症為何?哪些人較易得病?

學習當爸媽 情殺案件不斷!嬰兒時期這件事沒做對,長大恐成為危險情人!

作者: 編輯部

恐怖情殺案件越來越多,親密關係暴力案件10年間爆增近三成,讓爸媽們每天看新聞擔心受怕!精神科醫師告訴你,嬰兒時期做對這件事,可幫助孩子建立安全依附關係,你一定要知道!

寶貝健康 精力是本錢、好奇開啟商機、好動不墨守成規~ 過動兒也可以很成功!

作者: 黃偉俐 院長

我還記得小學的時候,班上有兩名同學老是被處罰,他們也不是真的壞小孩,就是不交功課,不聽風紀股長的話,排隊時不守規矩,要是叫他們去搬便當、抬水,他們反而很高興。成為精神科醫師之後自然明白他們應該是過動兒,那時要是有藥吃,好好治療,或許現在同學會還可以看到他們來參加。

醫師專欄 學齡前兒童早期療育家長常見疑慮

作者: 吳四維

從前精神科就是專門看精神有問題的成人,但精神醫療經過多年的觀察與研究發現,很多成人的精神問題常導源於兒童甚至學齡前兒童的身心發展狀況,所以社會與醫療因此開始重視學齡前兒童的醫療服務。

親子教育 搶救專注力大作戰

作者: 劉怡琳

孩子老是坐不住,做事情經常只有三分鐘熱度,對學業功課不感興趣的表現,令父母不禁擔心孩子日後的學習能力。究竟孩子為什麼會出現專注力不足的現象?此外,過動兒和專注力不足兩者差異為何?本文邀請專業的精神科醫師為爸比媽咪詳細說明。

寶貝健康 寶寶哭鬧要夜奶怎麼辦

作者: Editor

「我的寶寶一直哭鬧,我也好幾個晚上都沒睡了,他是不是不舒服呀?」、「我的寶寶都只在晚上哭,白天卻睡得好好的……我是不是應該帶他去收驚?」、「醫師,我家寶寶晚上再不睡覺,可能換我要去看精神科了!」這些都是門診中常聽到許多爸媽或新生兒照顧者的心聲,他們期待的是寶寶可以一覺到天亮,讓父母也能一夜好眠。

親子教育 孩子愛爭寵,父母怎麼辦?

作者: Editor

家有大寶與小寶,明明都是父母親的心頭肉,偏偏手足競爭與爭寵的戲碼卻在許多家庭不斷上演。尤其當小寶剛出生時,大人的全副心力都會放在照護小寶身上。「爸比媽咪是不是不愛我了? 為什麼爸比媽咪有我了,還要生小寶寶?這個小寶寶為什麼要跟我搶爸比媽咪?」老大心中經常會充滿無數個問號。本文邀請精神科醫師與心理師教您輕鬆解決孩子爭寵的教養難題。

產後照護 揮別產後憂鬱症

作者: Editor

產後媽咪,心情老是Blue Blue毫無喜獲麟兒的美好喜悅。動不動就想哭泣,夜晚睡不著覺,半夜又常作惡夢,白天心情焦慮不堪,遇到事情就拼命自責,完全吃不下飯菜,昔日樂觀的媽咪怎麼突然消失了!本單元邀請專長自殺防治、心身醫學及辯證行為治療的精神科醫師,讓媽咪別再擔心產後憂鬱找上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