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 行為 共有405筆資料

醫師專欄 孩子上課寫功課不專心?淺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與過敏

作者: 劉璦嘉

最近在門診時常碰到帶小朋友來看診的家長,除了孩子的感冒症狀以外,往往也為了教養、就學、上學表現十分煩惱。 "劉醫師,不知道孩子是不是因為不舒服而專注力不集中? 老師常常跟我們反映孩子上課不專心,回家功課也是需要我們全程盯著才能完成。 每天光是幫他看功課就造成親子衝突不斷......這該如何是好呢?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曾分享過,兒童出現注意力不集中、過動、衝動控制障礙與過敏性體質密切相關。 這些孩子因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氣喘等病症,導致睡眠品質差以及神經傳導物質的調控異常,較其他孩童容易產生注意力不集中、急躁、易衝動、犯錯率高等情況。 甚至可能進而發展出注意力缺乏/過動症候群。 因此,孩子除了妥善控制與治療過敏以外,一段時間後若仍專注力欠佳,就要考慮針對注意力不足,接受進一步的評估與治療。

家庭關係 愛的練習題:為何夫妻相處久了容易放大對方的缺點?

作者: 江睿毓

生活中,三不五時就被另一半的某些行為惹怒?或者對他的某種習慣感到厭煩?但如果冷靜下來想想,這些行為或許並沒有那麼嚴重。 在婚姻裡,隨著相處的時間日積月累,夫妻間往往會面臨一些挑戰,其中之一就是容易放大對方的缺點。

親子教育 理解過動兒(ADHD)6大情境狀況題, 親子相處不再劍拔弩張 (上)

作者: 陳萱蘋

許多家長遇到孩子有問題,就會想要找出標準化處理流程。但其實只要牽涉到行為模式,就沒有所謂的標準流程。彰化員林陽光種子職能治療所所長蘇文清職能治療師表示,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尤其是過動兒(ADHD)的孩子,除了注意力不集中之外,有可能還會伴隨著活動量大,甚至還有衝動問題,家長必須先理解他再見招拆招,針對時間點做出相對且適當的回應,你會發現與孩子相處也可以變簡單!

專家專欄 孩子怎麼一直說不知道不知道,到底是怎樣?

作者: 許嬰寧

許多獨立自主、能幹的父母在教養孩子時,卻面臨著孩子被動、不敢嘗試、不願表達的困境。這種困境源於親子間溝通的疏離和心理壓力的交錯。父母對於孩子的期望與對自身角色的不確定性,以及孩子對父母期望的擔憂與害怕,共同促成了兩條平行的愛與溝通線。這段隱藏在親子互動背後的緊張關係,常使得孩子害怕表達真實的需求和感受,同時讓父母感到無法完全了解孩子。然而,孩子始終渴望被理解,只是害怕因為自己的行為讓父母失望。

醫師專欄 Don’t!汽車安全座椅的常見錯誤行為

作者: 阿包醫生

新聞中不時就有寶包沒有正確坐在汽車安全座椅上,而導致嚴重意外,許多家長認為,只是出門5分鐘應該沒關係吧?然而就是這樣僥倖的心態往往會發生憾事,以下阿包醫生列舉常見錯誤行為,大家必須了解正確使用汽座以發揮安全作用唷!

部落客專欄 疼愛有法!5招幫助高需求孩子戰勝分離焦慮

作者: 森林媽媽 cozy vibe

分離焦慮(separation anxiety)在嬰兒跟學步期,也就是 6 個月到 1 歲之間發展階段中是很正常的行為,學齡前兒童也常見,但通常在 3 歲以後分離焦慮的狀況會逐漸緩解。在部分的學齡前兒童,會發展成影響到日常、校園生活或出現恐慌發作,而被醫療團隊診斷為分離焦慮症(separation anxiety disorder),通常較少見於青少年或成人。

醫師專欄 到底有哪三個 NG 行為 會讓頭髮一去不返呢?

作者: ⽪膚專科 黃彥愷醫師

頭髮及頭皮的健康也越來越受到重視,許多人過了青春期後也會慢慢開始有落髮及髮量稀疏的問題,到底有哪三個NG行為 會讓頭髮一去不返呢?

學習當爸媽 星座的魔力:探索12星座小孩,教養幸福童年

作者: Editor

每個小孩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的個性和特點在成長過程中逐漸浮現。然而,星座學提供了一個有趣的方式來理解小孩的個性和行為傾向。

醫師專欄 踩背按摩很舒服?脊椎滑脫不得了,骨質疏鬆者風險更高!

作者: 尤稚凱

不論上按摩院、或是在家請小朋友代勞,有些人覺得踩背按摩挺舒服的,事實上,這樣的行為對脊椎來說是非常危險的。

孕期知識 擁有一夜好眠成難事!如何提升孕期睡眠品質?

作者: Fan

隨著懷孕週數增加,孕婦的肚子一天天變大,不僅各項行為舉止受到限制,擁有一眠好覺,也成為了一件難事。醫師提醒,孕媽咪白天仍要維持一定的活動量,並留意小睡時間,以免影響夜間睡眠品質,徒增自身的疲累感。

專家專欄 孩童腦部發育,把握七歲前黃金時期!

作者: 許育禎

幼兒的腦部發育是相當快速的,0~3 歲時是大腦突觸快速生長的階段,腦部的訊息就是靠突觸來傳遞的,在 3 歲前若是可以多和寶寶互動、給予多元化的感官刺激,例如: 對話(聽覺)、觸摸或按摩(觸覺)、帶出門看世界(視覺),這些行為都可以幫助突觸的建立,有助於腦部的發育。

親子教育 常和寶寶說話有助腦部發育,這個暑假開始!讓親子共讀取代3C育兒

作者: 江睿毓

拒絕3C育兒就從這個暑假開始!把滑手機的習慣,改成親子共讀的時光,每天花一點時間,和孩子從共讀培養出緊密情感,讓親子共讀取代3C育兒,不僅有助於寶寶腦部發育,更能給孩子一輩子受用的能力。

學習當爸媽 【嬰兒與母親大調查公布】 管教沒有標準規範 巧用管教方法 親子關係不緊張

作者: 王佳琦

現行《民法》第1085條「父母得於必要範圍內懲戒子女」將修法,刪除「懲戒」二字,認為懲戒並非合理教養的方式,鼓勵父母用更理性且適當的方式來管教孩子,在保護及教養未成年子女時,應避免對子女有身心暴力行為。

親子教育 孩子打人、丟東西、推倒積木……4原則搞定家裡的破壞王!

作者: 林雁

在許多家長的教養中,「禮貌」與「誠實」常常是不可觸碰的底線。因此,當孩子表現出破壞性行為,諸如說謊、推倒別人的積木,甚至對其他人暴力相向,而且軟硬兼施後依然我行我素,總讓爸媽頭疼不已。到底孩子為什麼會出現破壞性行為?家長可以如何幫助孩子改善呢?

學習當爸媽 當孩子哭泣、發脾氣或行為不當~遇到必需深呼吸的育兒狀況時,父母對自己說5句話

作者: 江睿毓

成為父母之後,關於孩子教養的學習似乎就沒有停止過!面對狀況題時我們都曾傷心、無助、暴怒、失控過,也在其中又找到重新面對的方式。在下一次又處在需要深呼吸的育兒狀況下,不妨試試看對自己說以下5句話,或許能從中找到幫助孩子的力量。

家庭關係 宅女小紅:抱怨老公,是對婚姻有加分作用的紓壓行為!

作者: Eden

知名作家宅女小紅已婚育有2子,時常在社群媒體上分享自己的育兒心得與婚姻生活點滴。她認為書寫抱怨老公是一種能夠紓壓的方式,甚至認為講老公壞話,是對婚姻有加分的行為。

學習當爸媽 孩子吵鬧別急著發脾氣!善用「愛與邏輯」教養法,3技巧教出孩子的責任與紀律

作者: 未來family

父母運用愛與邏輯的教養方式,秉持真誠的愛、情感與同理心,孩子將逐漸了解「人生的好壞,其實取決於自己所做的選擇」。父母如何說較少的話,給予孩子正向的教養,養成良好的行為與習慣?

寶貝健康 網路成癮孩子要小心!恐與藥酒成癮造成類似影響

作者: Fan

孩子有網路沉迷的現象是許多家長憂心的問題,雖網路成癮問題不像藥物、酒精等直接對身體造成影響,但針對年紀還小的孩子來說,卻是會影響生活上的各種功能及行為,爸媽們不可不慎,尤其是連假、寒暑假期間,爸媽更要管控孩子的網路使用問題。

學習當爸媽 孩子有開學症候群怎麼辦?掌握6原則度過挑戰

作者: Grace

上禮拜公幼開學,私幼也已經上了兩週的課,有沒有發現孩子開學後的行為舉止變得怪怪的?心理師蔡佩珊表示,許多孩子在假期快結束、學期剛開始時,會因為預期性的壓力出現一些身心變化,也就是開學症候群!

親子教育 過年親友相聚,請不要故意捉弄小孩

作者: editor

過年是團聚的日子,許久不見的親友,難得見見面、聊聊天,不過,有些成人(包括自己有小孩也一樣),看到小孩子就會忍不住故意捉弄他,「跟你說你是路邊撿來的!」、「來你這個點心我來吃掉!」,可別無聊當有趣,這些行為其實會讓小孩及家長感覺不舒服。

親子教育 6歲前是關鍵期》好習慣越小培養父母越輕鬆!專家5心法,陪孩子練出好習慣

作者: 未來Family

「習慣成自然」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一句話,因為習慣會在不知不覺中養成,卻根深蒂固的影響著我們。然而,每個孩子出生就是張白紙,思考及行為模式都是透過模仿來學習,因此越小養成好習慣越好。有哪些好習慣在6歲前一定要養成呢?本文邀請到專家來解析。

親子教育 接納孩子的情緒,不等於認同他的行為! 心理師帶你破解「同理孩子」的三大迷思

作者: 林雁

「同理孩子會不會讓孩子學不會反省,覺得大家都要讓著他?」「同理後孩子情緒反而更大,為什麼會這樣?」在我們過往的經驗中,被同理的經驗寥寥可數,也就不了解同理與同意的差別。擔心同理會寵壞孩子、放大他的情緒,讓他無法獨立。但實際上,同理非但不會導致爸媽擔心的結果,反而有助於孩子的情緒認知與發展。余勝皓心理師帶你破解迷思,認識同理的本質!

學習當爸媽 【圖解】寶寶正在跟你說話!權威專家教你從表情讀懂孩子的需求與感受

作者: 凱文•努金特博士

寶寶表達任何需求好像只會大哭,尿布、餵奶等都檢查過了還是哭不停,真的讓人忍不住奢望嬰兒出生時能附上使用手冊,如果還有「嬰語」翻譯器更好不過(淚)。但還不善言辭的小北鼻其實也會用表情和爸媽說話,告訴照顧者他們的需求喔!一起來看看寶寶不同行為背後的訊息吧~

親子教育 「給點數」能鼓勵孩子,也要小心反效果!善用獎勵的6心法

作者: 親子天下

很多父母都喜歡用「表現好可以拿點數、換貼紙」的制度,是對孩子簡單又立即的驅動工具。不過,也要特別注意這種「點數獎勵機制」對孩子的影響。若能聰明使用,可以帶領孩子啟發人生動機、思考如何解決問題,以及釐清「需要」跟「想要」等更深入的人生收穫。

健康百寶箱 每12人就有1人可能罹患乳癌!十類人要注意!日常中避免9種行為

作者: 杜世興教授

國民健康署最新癌症年報中顯示,女性惡性腫瘤發生率排名第1位的是乳癌,而且已經多年連續蟬聯女性惡性腫瘤發生率首位。一般女性25歲以上,即有可能步入乳癌發生的年齡。尤其這十類人都屬於高風險族群,日常要多加注意避開生活中的危險因子!

寶貝健康 玩具拿不穩、只會握拳拿筆?當心「疫情世代」孩子小肌肉無力!

作者: 親子天下

寫字歪七扭八、動作總是慢同學半拍⋯⋯這些或許都是手部小肌肉無力惹的禍!近年因為疫情影響、家人過度疼愛或3C 育兒,許多幼兒都有手部小肌肉發展遲緩的問題。職能治療師教家長利用5個小方法,改善孩子手部無力的問題。

親子教育 認識亞斯伯格症!家長如何引導亞斯伯格症小孩?

作者: 林雁

近年,「亞斯伯格症」逐漸走入大眾視野。有人說,他們是一群來自星星的孩子,儘管外觀與一般人並無明顯差異,但在人際互動與溝通上卻顯得與眾不同。透過了解、面對與接受,才能順利與他們相處,並協助他們適應社會。讓阿鎧老師帶你走入他們的獨特世界,從亞斯伯格症兒童的特質出發,詳解家長的對應之道!

寶貝健康 家中寶貝好動又頑皮!到底是正常發揮還是另有原因?

作者: 邱明瑜

你們家小朋友,曾經遭到同學「投訴」,抱怨他老是發出聲音、三不五時捉弄隔壁同學、上課沒多久就坐不住在教室東奔西跑,到底這是孩子個性還沒穩定的正常發揮,還是有其它因素造成的,家長遇到這種狀況該怎麼辦?

寶貝健康 別以為孩子聽不懂!4歲兒憂心家中變故竟患憂鬱症

作者: 林雁

在我們看來,孩子無憂無慮,像一張單純的白紙,不明白成年人世界的複雜。但其實孩子的心很敏感,大人的無心之言、言談中的家長裡短,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他們的行為。大陸一名4歲的兒童就因父母的對話而牽腸掛肚,甚至罹患上憂鬱症。

親子教育 孩子從學校、別人家偷拿東西回家?初犯是最好的導正時機!

作者: 林雁

小孩開始上幼兒園了,但回來後偶爾會發現他在玩一些從沒見過的玩具,去別人家做客也會把喜歡的東西拿走。這種行為在幼兒對偷竊還沒有明確概念的時候會常常發生,但千萬不要以孩子不懂事或借用搪塞,應該趁孩子初犯的時候就導正這種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