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學習當爸媽

這3件事,爸爸來教最好!爸爸的育兒迷思與壓力,這樣解

比起媽媽,大家常忽略爸爸的感受,其實爸爸和媽媽一樣,也需要被支持與鼓勵。我們替新手爸爸準備這份「育兒攻略」,讓爸爸們在育兒這條路上能夠更得心應手!
這3件事,爸爸來教最好!爸爸的育兒迷思與壓力,這樣解

 

當家中多了一個新成員,大多數人都會關心媽媽的感受,卻忽略新手爸爸其實也需要被關懷。

聯合心理諮商所心理師許曼君表示,男性和女性一樣,在扮演新的家庭角色時,也會擔心自己做不好。只是男性習慣隱藏情緒、默默承擔壓力,久而久之,大家便忽略了他們的感受。

新手爸面臨的挑戰與壓力

· 來不及做好「當爸爸」的心理準備

懷孕荷爾蒙的變化會讓女性產生育兒本能,男性則要等到孩子出生才能開始意識到自己做為父親的角色、與孩子建立情感連結。

· 害怕自己無法做的像太太一樣好

大多數男性都會擔心自己不夠細膩溫柔、無法照顧好小孩。

· 需求及感受被忽略、缺乏親友與另一半的支持

孩子出生以後,媽媽多半會將生活重心轉移到孩子身上,親友們的關注焦點則放在媽媽身上,少有人會關心爸爸的需求與感受

· 沒機會學習、練習育兒技巧

雖然新手父母可以藉由書籍、講座、網路及媽媽教室學習育兒知識,但理論和實務畢竟有落差,許多爸爸都會被媽媽嫌棄「笨手笨腳、礙手礙腳」,沒有足夠的時間及空間學習育兒技巧。

· 擔心自己無法滿足社會期待

現代爸爸承擔的社會期待除了扮演家庭的經濟支柱,還有分擔家事、育兒、安排家庭活動等,這些有形無形的社會壓力很容易讓爸爸們喘不過氣。

延伸閱讀:成為爸爸後的12個大轉變

孩子出生後 爸爸把握2原則調適心態

面對孩子出生後的種種挑戰,許曼君建議爸爸們可以用「降低自我期待」與「重新定位角色」來調整心態:

· 降低自我期待、了解孩子對父母的個別需求

孩子對媽媽跟爸爸的依附需求本來就不同,不必要求自己一定要做得和太太一樣好。如果想要更了解孩子的需求,可以多向太太討教。

· 擺脫工具人思維、重新定位自己身為父親的角色

很多爸爸之所以會惹媽媽發火,是因為他們把自己當成工具人,動不動就問「需要幫忙嗎?」身為父親應該要以共同承擔的心態討論育兒分工,對孩子負起完全的責任。

男性vs.女性 教養方式大不同

許曼君表示,女性照顧孩子的時候通常會站在保護的立場,男性則會鼓勵孩子去探索、嘗試,正因如此,爸爸通常會成為孩子認識世界的窗口,帶孩子玩枕頭戰、騎馬打仗等各種有趣的活動,也因為爸爸能夠給予孩子的資源與媽媽不同,下列3件事,爸爸來教會比媽媽教的效果好。

延伸閱讀:爸爸力,真給力!爸爸為孩子讀故事書,效果是媽媽的3倍?

這3件事 最好由爸爸來教

3件事 最好由爸爸來教

1.教孩子建立自我性別與家庭意識

每個男孩都需要爸爸教他認識「男性在家中應該有的模樣」,建立對家庭的責任感,學習如何與伴侶互動、解決問題。

2.教孩子認識身體自主權與性別界線

孩子從2歲起就開始出現性別意識,這時候就可以教孩子建立身體自主權、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感受,例如「如果爸爸這樣抱妳會不舒服,妳可以說不要。」「如果不喜歡洗澡時爸爸在旁邊刷牙,可以請爸爸離開。」

3.讓孩子增加自信、肯定自我價值

女性對男性的認識通常來自父親,與孩子相處時可以多強化她的自信心與自我價值、鼓勵孩子勇敢做自己。

爸爸常見4大NG教養

雖然爸爸可以給予孩子許多不同刺激,但他們多少會被原生家庭與社會框架影響,在教養時出現一些迷思:

NG1.從解決問題的角度思考,忽略孩子真正的需求

即使是67個月大的嬰兒,也有自己的想法與感覺。耐心觀察孩子的反應,了解孩子真正的需求,才能培養良好的親子關係。

NG2.認為自己要樹立父親的威嚴,不能對孩子太溫柔

與其制式化設定「自己要扮演的形象」,不如從原生家庭的經驗思考「身為小孩,對父親可能會有哪些期待?」「怎麼做才能讓孩子感覺被愛、被認同?」

Tips:父性原理、母性原理

所謂的父性原理是:「雖然你是我的孩子,但你不聽話,我還是會教訓你。」母性原理則是:「無論你做了什麼事,你都是我的孩子,我會無條件包容、接納你。」

NG3.視兒子為縮小版的自己、將自我期待投射到孩子身上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個體,有自我思考及判斷的能力,從孩子的角度思考孩子的需求,提供協助,孩子的發展才不會被侷限。

Tips.你以為的「對孩子好」,往往只是滿足自我期待。

NG4.對女兒過度溺愛

過度寵溺可能會讓孩子將伴侶與父親的角色混淆,對另一半產生錯誤期待,例如「男朋友就是要像爸爸一樣給我無限的包容與支持」。

延伸閱讀:突破爸爸的育兒障礙!阿包醫生:勇敢跨出第一步

4大超實用教養心法 有做有保庇

提醒新手爸爸,教養時除了多參考親朋好友的經驗,也可以從新聞事件中換位思考:「如果我是那個爸爸,可以怎麼做?」平常不妨帶孩子去做自己感興趣的事,讓孩子從中學習不同的知識與能力(例如登山時教孩子認識山上的動植物、觀察天氣狀況、辨識危險環境等)。當孩子想要自己做,儘量協助孩子完成他想做的事(例如稍微把鞋子拉開讓孩子自己把腳套進去)。當孩子發現他的需求被聽到、想做的事被支持,對爸爸就會有更多依賴。

多花時間陪伴、建立信賴 讓孩子更愛你

當孩子開始探索世界,他需要的不是父母告訴他怎麼做最好,而是「在安全前提下,爸爸媽媽無論如何都會支持你」。多花時間陪伴,讓孩子知道你時時刻刻都在,建立充分信賴,孩子就會更愛你。

 

更多精彩內容請看:【嬰兒與母親】2021年8月號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諮詢/聯合心理諮商所心理師 許曼君
照片/本刊資料庫(※人物與文章主題無關,照片為情境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