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不只是給寶寶最天然最優質的營養。同時可省下大量包裝、運輸與能源消耗,對環境更友善;哺育母乳也代表一位母親,努力要給心愛的寶貝一份健康的禮物。
但我們知道,這條路從不輕鬆。許多媽媽在生產後,可能面臨這些挑戰:
找不到有耐心與專業的哺乳指導。
職場沒有友善的哺乳空間與彈性時間。
身邊的人不理解、不支持她的選擇。
擔心、懷疑自己是否「奶量不足」。
接收許多配方奶行銷的資訊而影響意願。
這些困難,不該只由媽媽一人扛起。台灣母乳哺育聯合學會呼籲政府、醫療體系、職場、社區與家庭共同打造一條從孕期延續到育兒期的哺乳支持「暖鏈」,協助母親在不同階段安心哺乳,並強化全社會對哺乳的理解與承諾。
政府在制定所有與母嬰相關的政策時,都應把哺乳列入優先考量,落實追蹤、資源投入與跨部門協作。
從產檢到生產、出院後的每個階段,期待給予媽媽一致且專業的哺乳支持。
推動彈性工時、哺乳室與足夠的產假,讓職場成為媽媽可以安心工作、安心哺乳的環境。
在地化的哺乳同儕團體、可親近的諮詢窗口,能讓媽媽在彷徨中,能夠找到支援系統及協助。
哺乳不該是尷尬的事,希望每個人都能理解與尊重的這是很自然的事。推廣哺乳常態化,讓孩子與社會從小建立對哺乳的正向認知。
支持哺乳,其實也是守護地球的一種行動。母乳不需製造、包裝、運送、丟棄,是最永續的育兒方式之一。
2025 世界哺乳週(8 月 1 日~8 月 7 日),台灣母乳哺育聯合學會想為媽媽們發聲,響應今年全球主題——「優先考慮母乳哺育:建立永續支持系統」。
特別強調母乳哺育在環境與氣候變遷的關鍵角色。此次活動呼籲建立強大且永續的支持系統,以優先推動母乳哺育,不僅能為家庭帶來益處,更能大幅減少人工哺育對環境所造成的影響。
母乳哺育不僅是健康的開始,也是環境永續與社會公平的重要環節。一個永續的支持系統,應涵蓋政策落實、醫療整合、職場保障、社區參與與社會文化轉變,使哺乳成為可見、正常、被支持的日常行為。
這不只是媽媽們的事,而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世界哺乳週,台灣母乳哺育聯合學會邀請你一起加入行動。支持哺乳,就是支持健康、平權與永續的未來。
讓每位媽媽,無論身在家庭、職場或社區,都能安心選擇、持續哺乳。
撰文/台灣母乳哺育聯合學會 常務理事 徐任甫 長庚兒科教授
台灣母乳哺育聯合學會世界哺乳週新聞稿►https://www.breastfeedingtaiwan.org/ext/news/V671.html
現職:台灣母乳哺育聯合學會常務理事、現任長庚醫療財團法人新生兒教授級主治醫師、現任長庚大學醫學系暨國立清華大學醫學系副教授、現任台灣疫苗推動協會秘書長
專長:新生兒科學、新生兒營養、早產兒加護治療、微生物學、小兒感染、小兒胸腔
經歷: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學士、國立臺灣大學管理學院EMBA碩士、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新生兒科加護病房主任、長庚醫療財團法人國際醫療中心玉山學者、新生兒科醫學會學術與教育委員、台灣疫苗推動協會監事、美國休士頓德州兒童醫院研究員、美國兒童營養中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