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寶貝健康

孩子偏挑食影響體重,小心是「食物恐新症」!5方法提升新食物接受度

孩子的營養攝取是多數家長育兒的難題之一,憂心孩子因為「不敢吃」而導致營養不均衡,對此,台北慈濟醫院兒科陳慧文醫師指出,孩子的偏挑食有時是因為對未曾接觸的食物產生牴觸心理,即所謂「食物恐新症」。
孩子偏挑食影響體重,小心是「食物恐新症」!5方法提升新食物接受度

 

台北慈濟醫院指出,有名3歲的陳小弟由於體重僅12公斤,過於瘦小的緣故,媽媽帶著他來門診就醫,經仔細問診後發現,陳小弟自嬰兒時期對於副食品便十分抗拒,且時常腹瀉,兒科醫師先以處方藥物改善陳小弟腹瀉症狀,並請媽媽記錄陳小弟三餐飲食,回診時安排營養師諮詢,以期改善陳小弟營養不良的情況。

食物恐新症常見於26兒童,長期會影響大腦發育

芬蘭國家衛生與福利研究院、芬蘭赫爾辛基大學曾針對食物恐新症進行多年追蹤研究,發現食物恐新症會使整體飲食品質下降,造成飲食中的蛋白質、纖維與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攝取不足,或鹽分、飽和脂肪的攝取偏高,可能會增加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

食物恐新症常見於2歲至6歲的兒童,由於逐漸發展的自主意識,讓孩子們對於喜惡開始有所分別。若家長未及時給予協助,短期間可能會造成孩子因為纖維質攝取不足而出現腹痛、便祕的情況,長期下來除了造成體重過輕或過瘦之外,對於大腦神經的發育也會有所影響。

爸媽扮演重要角色,幫助孩子提 升食物接受度

台北慈濟醫院兒科醫師陳慧文表示,在1歲以前的幼兒飲食是能夠被訓練的,家長可以透過多變化的副食品讓孩子嘗試,能夠大幅提升孩子對於新食物的接受度。而1歲至2歲的幼兒對飲食接受的可塑性相對也還是較高,經由階段性的嘗試與改變食物型態及樣貌,比如青菜可以剁碎、磨泥、熬湯等,或利用模型切出特別圖案,幫助幼兒飲食多樣化。

陳慧文醫師也強調,家長在過程中扮演極其重要的角色,是孩子模仿的主要對象,因此建議家長與孩子一起吃,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簡單手作,增加孩子的好奇心與參與感進而願意嘗試。

而孫語霙營養師也曾在文章中,分享5種讓孩子更願意進食的方法,以幫助孩子獲得全方面營養:

  1. 尊重寶寶的個性和氣質:有些寶寶對於嘗試新的食物比較膽怯,遇到沒吃過的食物、不熟悉的質地、形狀、味道等,都會怕怕的,不敢放進嘴巴;而有些寶寶個性比較大膽,對於各種食物接受度都很高。
  2. 重複嘗試:媽媽們多鼓勵孩子嘗試、同時也可以變換料理方式,例如不喜歡吃水煮綠色蔬菜,下次可以換成清炒青菜、或是煮成麵或是湯品,增加孩子的接受度。
  3. 利用食物代換方法:找出其他食物作為替代,例如寶寶不愛吃深綠色的花椰菜,那麼就用同樣是深綠色的菠菜做替換,一樣能夠攝取到蔬菜的營養和葉黃素。
  4. 增加熱量密度,補充熱量簡單來說,就是吃一些「高熱量的健康食物」,像是給寶寶喝些濃湯、在豆花、香蕉等點心上撒些芝麻粉,吐司麵包上抹一層酪梨或花生醬。
  5. 增加進食的樂趣在食物的搭配上,盡可能讓色彩看起來鮮豔繽紛,更能吸引寶寶目光,也可以挑選一套寶寶喜愛的餐具,讓他建立起吃飯的儀式感。

爸媽扮演重要角色,幫助孩子提 升食物接受度

陳慧文醫師提醒,孩子的飲食攝取固然重要,但家長也切莫過於心急,避免運用賄賂或威脅手段,假使孩子是為了獲得獎勵或逃避懲罰而進食,反而會造成孩子焦慮或討厭的情緒。

 

採訪撰文/Fan

資料來源/台北慈濟醫院

圖片來源/Photo-AC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