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園採用「華德福教育」理念,鼓勵孩子親近自然、自由探索。園內設置的生態池原作為觀察教材,並非供幼童玩水使用。
事發當天,老師帶著九名幼童進行戶外活動,一名女嬰疑似因好奇靠近水面,趴在池邊觀看時不慎跌入。
生態池水深約20公分,雖然設有圍欄,但高度與間距不足,孩子仍能自行鑽入。更令人遺憾的是,負責的老師當時沒立即注意到人數異常,直到別班老師清點才發現少了一名幼童。女嬰在池中約20分鐘後才被發現,錯過黃金搶救時間。
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指出,兩歲以下幼兒頭重腳輕、重心不穩,加上強烈的探索慾望,卻尚未具備危險辨識與自我保護能力,因此「跌倒、墜落、溺水」是最常見的意外傷害之一。
專家提醒,對一至四歲的孩子來說,即使只有10公分深的水面,也可能在短短幾十秒內導致口鼻浸水、無法掙脫,最終造成致命危險。
事件發生後,縣府社會處與教育局已介入調查,檢視園區的安全設施、照護流程與師資管理是否符合規範,並勒令停收新生。
專家提醒,環境安全不該只靠圍欄,還應考量整體設計,包括高度、間距、門鎖與監視動線。若托嬰中心與幼兒園共用空間,更應將場域安全納入評鑑與日常檢核,確保孩子無死角保護。
靖娟基金會強調,讓孩子親近自然並沒有錯,重點是「要在安全中探索、在準備中冒險」。為避免憾事重演,基金會提出「三看口訣」,協助機構與家長自我檢核,打造完整的安全閉環:
①出前看:看環境、看人數、看裝備——出發前先評估風險。
②行中看:看孩子、看動線、看距離——保持目視與伸手可及範圍。
③回後看:看人、看狀態、看紀錄——活動後確實清點人數與回報。
孩子需要探索世界,但安全永遠是第一要務,唯有環境、制度與照護同時到位,每一次冒險才能安心,也讓爸媽放心。
整理撰文/江睿毓
圖片來源/家長提供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