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因生理問題而使寶寶哭鬧不休,蔡明倫醫師指出,腸胃道問題最常見;次之為皮膚問題;再次之為呼吸問題等:
肚子餓了?或是腸絞痛?
大約3、4週~3、4個月的寶寶較好發腸絞痛,哭鬧特性為「出生後小於5個月,有記錄到無法安撫的哭鬧一天總共超過3小時,每週超過3天」。而且大多有固定哭鬧的時段,又以晚上發生率較高。目前引起腸絞痛的確切成因仍不明,但隨著寶寶的年齡增長、腸道發育更成熟,相關症狀會自行消失。但爸媽常會有一個疑惑:「這個月齡的寶寶哭鬧,究竟是因為腸絞痛?或是因為肚子餓了?」當寶寶因腸絞痛而哭鬧時,有些爸媽誤以為寶寶是肚子餓了,而餵寶寶喝奶,雖然寶寶此時仍有可能喝一點奶,但喝奶後也可能使腸子蠕動更快,有可能會更不舒服,反而哭得更大聲。
針對這種分辨上的難題,
如果寶寶哭泣,但喝奶時間還沒到、寶寶應該還不會餓,也確認不是尿布濕了,假如懷疑可能是腸絞痛,大人可以將寶寶抱起來、讓寶寶的腳弓起來,彷彿回到子宮內蜷曲的姿勢,並且可以輕拍寶寶的背來安撫寶寶。並且可以播放輕柔的音樂,轉移寶寶的注意力(寶寶如果因腸絞痛而哭鬧,大多可以被轉移注意力)。
但如果這些舉動都做了,寶寶仍然哭泣,可以讓寶寶躺下來,按摩寶寶的肚子,以肚臍為圓心,並以大人看寶寶順時針的方向輕柔地按摩。大約按摩1、2分鐘左右即可。注意不要在喝奶後立即按摩,至少要等喝奶後1小時才能按摩,以免增加溢吐奶的機率(最好可以在每餐喝奶前都先輕柔地按摩1、2分鐘)。大人的手上可以擦乳液或嬰兒油,但是不建議使用脹氣膏,因為許多脹氣膏都含有薄荷醇成分,而此物質對神經系統有抑制作用,2歲內皆建議不能使用,以免影響寶寶的大腦發育。
此外,建議盡量優先餵母乳,母乳比配方奶更好吸收與消化;如果母乳因故無法哺餵或是量不足,則可考慮餵部分水解奶粉。有些人擔心部分水解奶粉會營養不足,其實不會,它只是把蛋白質分子切開變小,熱量與其他營養基本上與一般奶粉沒有太大的差異。
如果上述方法全部都試過了,腸絞痛還是沒改善,則建議前往醫院尋求醫師專業的建議。
便祕、腹脹
便祕的定義為糞便的性狀較硬與較小顆、或是3天以上才解便、或是解便時很用力,甚至可能看到糞便上有血絲。任何年齡的寶寶都有可能便祕,尤其是喝配方奶的寶寶更容易便祕。開始便祕後,也可能會出現腹脹的症狀,寶寶會因此感到不適而哭鬧不安,肚子也鼓鼓的。
但
如果寶寶是因便祕、腹脹而哭鬧與難照顧,建議盡量改餵母乳;如果仍只能餵配方奶,建議可以換別的品牌的配方奶試試看(建議挑餐慢慢換奶,比方一天中2餐換新的配方奶、6餐仍喝舊的配方奶;大約2天後,一天中喝新的品牌配方奶4餐、舊的配方奶4餐,用一週的時間循序漸進換奶。完全換成新的配方奶後,要再觀察1~2週寶寶原有的不適症狀是否有改善)。
當寶寶便祕時,有些爸媽會將配方奶泡得比較濃,但這是不恰當的做法。將配方奶泡濃會使滲透壓變高,反而會增加腸胃負擔。
詳細完整內容請見108年9月號嬰兒與母親雜誌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諮詢/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新生兒科主治醫師 蔡明倫
■採訪撰文/湯佳珮
■攝影/Super Cute寶寶‧親子寫真(0955-628825)
■梳化/徐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