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寶貝健康

寶寶發燒12大Q & A

家中的小寶貝出現發燒的狀況,總是會讓家長手忙腳亂心急如焚,尤其是年紀在2歲以下的幼兒,還不具備清楚的表達能力,沒辦法確實說出自己哪裡不舒服,讓家長無法判斷狀況嚴重與否,有些家長甚至會想快速幫寶寶降溫,就是看不得寶寶發燒。

其實會引起發燒的原因與疾病有很多,有許多疾病的症狀的確會引起寶寶發燒,但也有一些非疾病的狀況會讓寶寶溫度升高,另外,接種疫苗後也有可能發生發燒的狀況,家長要自行分辨寶寶到底是何原因發燒,其實並不容易,但可以先了解各種與發燒有關的狀況比較不容易慌亂。
寶寶發燒12大Q & A

 解答爸媽的疑惑
Q1:什麼是發燒?
A1:首先必須認知到每個人的體溫在先天上是有差異的,有些人天生體質體溫偏低,大約在36℃,有些人體溫偏高,大約在37℃,光田綜合醫院兒科副主任許峻銘表示,人體的正常溫度在36℃~37℃間,38℃以上就算是有發燒。以上所提到的溫度是以量代表人體中心溫度的肛溫為主,若是測量腋溫,則要37.2℃以上算發燒,而測量口溫則是37.5℃以上算發燒;而一般家長常用的耳溫槍,多數是設定成肛溫溫度。

 
許峻銘醫師指出,人體的代謝以及環境的溫度等都會影響體溫的變化,因此要先認清寶寶是屬於體溫定位點上升引起的發燒(fever),或是體溫定位點並未改變,但中心體溫超過38OC的體溫過高(hyperphermia),之後才能給予正確的處置。
 
Q2:疾病會引起發燒症狀?
A2:疾病引起的發燒是因細菌或病毒所引發的感染,人體中的免疫功能與病毒對抗時,產生外生性或內生性的熱源,造成人腦部體溫調節中樞的體溫定位點發生改變,進而影響體溫調節。其症狀是,身體為了不讓體溫喪失,血管會收縮、手腳冰冷、病人覺得畏寒;為了產熱身體會顫抖使體溫上升,體溫升高後會出現呼吸與心跳變快、臉潮紅、頭痛倦怠、之後就會流汗退燒。春季容易出現的流感、一般感冒、水痘、輪狀病毒等都會造成發燒。此外,長腫瘤、胰臟炎與自體免疫方面的疾病等也會引起發燒。
 
Q3:施打疫苗也會引起發燒?
A3:幼兒在施打疫苗後若出現發燒症狀,家長要如何判斷這個發燒是因疫苗引起或是有其他疾病?首先,可先觀察發燒的時程,一般疫苗(如:五合一疫苗)在接種後2天內可能會引起發燒,若超過48小時還有發燒的狀況,或是一會兒發燒一會兒退燒發生的次數頻繁,就有可能是其他疾病引起的,必須趕快帶到醫院讓小兒科醫師檢查。
 
另外,活性減毒疫苗(如: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水痘疫苗)通常在接種疫苗後1週左右才會有發燒症狀。有些家長喜歡以電話詢問方式請教醫師寶寶發燒狀況,事實上,在電話中醫師看不到寶寶的狀況,也不清楚寶寶的活動力如何,而且會造成發燒的原因眾多,光憑家長描述,恐怕無法判斷,所以建議還是要讓小兒科醫師現場檢查較佳。
 
Q4:產熱太多散熱太少會引起體溫過高?
A4:當體溫定位點沒有發生改變的體溫過高現象,這種體溫過高也會超過38℃以上,但導因不是產生外生性或內生性的熱源,而是身體產熱太多或散熱不夠所引起,像是劇烈運動後、父母給小寶寶穿太多衣服讓他無法散熱、或是環境溫度高又穿過多衣物等,都會引起體溫過高。
 
另外,還有一種體質性的夏季熱,也會讓寶寶溫度過高,許峻銘醫師表示,2歲以下的寶寶有的腦部發展尚未成熟,造成自己調節體溫的能力不佳,一到炎熱的夏天,體溫就會跟著環境增高,也會高過38℃以上,只要吹冷氣就可以降下體溫。
 
若家長觀察寶寶白天的體溫很高,但活動力、精神與食慾都很好,也沒有受感染的症狀,而且體溫到傍晚晚上就會下降,這就有可能是夏季熱,不需太擔心,這種夏季熱通常長大到3、4歲就會自然好。除了上述的原因外,還有中暑、熱衰竭、腦部受損會造成體溫過高的發熱。
 
Q5:發燒會造成腦部受損嗎?
A7:擔心發燒會造成腦部受損是大部份家長關心的問題,但造成腦部之損傷最主要是疾病侵犯的部位,如果引起發燒及感染的原因是腦炎、腦膜炎即可能引起腦部受損或聽力受損。而一般疾病所引起的發燒,例如:中耳炎或扁桃腺發炎等,就算燒到41℃也不會影響腦部。但若是發生嚴重中暑,讓人體的體溫調節中樞受損的話,體溫可能會升高到41.5℃以上,這時就有可能會造成腦部受損。
 
Q6:發燒一定要馬上就診嗎?
A5:大部分的發燒不一定要馬上就診,家長可以先觀察寶寶的狀況,若是寶寶活動力佳、吃喝與排便及活動力都正常,就可以在適當時機自行給與退燒的處置,一般感冒的發燒約在3天內會退燒。有些人會用溫度來界定送醫的時間,但溫度並不是送醫的判定的唯一標準,像是得玫瑰疹有的寶寶有的會燒到39℃或40℃,但除了高溫外寶寶並不會有其他嚴重症狀,這時也不一定要馬上送醫。
 
Q7:哪種發燒必須立即就醫?
A6:如果發燒溫度高又持續3天以上,就需要送醫診治,此外,若是寶寶發燒後活動力變差、不吃不喝、躁動不安、呼吸很喘、嘔吐、昏睡、抽搐、脫水或是意識不清,這也需要立即送醫。另外,3個月以內的新生兒若是發燒,則有可能有潛在的嚴重感染,所以3個月以內的新生兒若是發燒必須立刻就醫;除了新生兒之外,若是寶寶之前曾反覆得過泌尿道感染、中耳炎、可能會反覆地感染,需要驗尿或給醫師確認。有熱痙攣病史的小朋友,發燒後也需立即就醫。
 
Q8:發燒一定需要退燒嗎?
A8:適度的發燒可增加人體的抵抗力,而且許多細菌與病毒不喜歡高溫,發燒也會讓這些病毒受到影響;不過發燒若是超過38.5℃還是會引發一些不舒服的症狀,給予退燒會讓寶寶舒服些,所以正確量體溫、發燒藥給予的時間就相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找出小病人發燒的原因是病毒感染還是嚴重的細菌感染,而給予正確與適當的治療,才是真正的治療疾病。一昧的使用退燒藥來作症狀的治療,有可能造成錯誤之判斷反而延誤病情。
 
Q9:如何正確測量體溫?
A9:許峻銘醫師建議,新生兒最好量腋(背)溫或是肛溫,而一般家長常用的耳溫槍則較適合較大的幼兒,因為耳溫槍是利用紅外線測量耳膜的溫度,若有耳屎、耳道太彎或太窄都會影響測量結果,而額溫則是測量最不準確的ㄧ種,不建議使用。
 
至於體溫的測量方式,建議使用電子體溫計,水銀溫度計因有破裂釋出有毒物質的危險一般不建議使用;腋溫是將體溫計夾在腋下3分鐘以上,肛溫則是將體溫計插入肛門約1~3分鐘;耳溫的測量在測之前要先確定寶寶耳內沒有耳屎,再將耳溫槍深入測量,為了避免測量不準確,可多量幾次,取最高的溫度為準,而且耳溫槍隔一段時間就需重新校正,以免量出不正確的溫度。
 
Q10:正確的退燒方法為何?
A10:發燒的初期身體會先發冷顫抖、手腳冰冷,之後體溫才會上升,所以在身體發冷顫抖的發燒初期屬於產熱期,如果在產熱期給予物理性退燒處置,像是:睡冰枕、洗澡等,會讓體溫下降,但此時期體溫設定點仍未下降,會因溫差更大反而使身體顫抖的更厲害,所以此時要給予保暖措施。
 
在病人使用退燒藥以後,體溫定位點回復正常,需要排汗以散發熱量,在這個時候環境溫度的降低有助於這種散熱過程。使用洗溫水浴、冰枕等物理退燒法的另一個時機應該是體溫定位點正常的體溫過高,例如:夏季熱、脫水引起的體溫上升等。
 
Q11:退燒藥何時給予?
A11:至於退燒藥物可於發燒時(38.5℃以上)即可給予,但需一段時間才會產生作用。市售的退燒藥要看成分,不建議使用有含阿斯匹靈成份的退燒藥,而較常使用為普拿疼成份的退燒藥,使用時要依照寶寶的體重給予適當的量,因量太多可能會讓肝臟受損;其次,口服退燒藥後要隔4~6小時再給,因為退燒藥口服後約1~2小時才會退燒,一般疾病約3天內會完全退燒,若到時沒有退,就必須送醫了。至於塞劑的使用則需間隔6~8小時,而且不可以與口服退燒藥合併使用。
 
Q12:發燒時可以讓寶寶喝運動飲料嗎?
A12:發燒時因為會流失水分,而且水分不足也會讓熱不容易散去,所以發燒時要多補充水分與電解質。有些家長會在寶寶發燒時讓寶寶喝運動飲料,許峻銘醫師指出,只要不是特殊的疾病所引起的發燒,讓寶寶喝運動飲料沒關係,運動飲料中有少量的電解質;不過若是腸胃道疾病引起的脫水就不建議喝運動飲料,應改喝口服電解質液來補充水分與電解質。
 
 
許峻銘
現職:光田綜合醫院兒科副主任
學歷:中國醫藥大學
經歷:臺大醫院小兒部感染科研究醫師、中華民國小兒科專科醫師、中華民國感染症專科醫師
 
* 資料來源:【BabyLife育兒生活】2012年11月號。http://www.mababy.com/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採訪撰文/陳姵樺
諮詢/光田綜合醫院兒科副主任 許峻銘
攝影/潘朵拉兒童專業攝影
演出/mommy:曾品瑜、baby:周柏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