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專欄 醫師專欄

我會什麼會失眠?失眠4大原因以及好眠10招,醫師教你敞開睡眠大門!

失眠是什麼?失眠是一整天的身心議題,晚上睡不好,白天無精打采、工作學習難以專注、甚至可能情緒比較容易被「挑起來」,影響人際關係。台灣睡眠醫學學會2019年調查發現,全台慢性失眠症盛行率為10.7%。
我會什麼會失眠?失眠4大原因以及好眠10招,醫師教你敞開睡眠大門!

 

只要一週有三個夜晚被「入睡困難」、「維持睡眠困難」、或「早醒」所困擾,持續三個月,就可能符合失眠症定義了。

慢性失眠患者在腦部正子攝影(PET)檢查後,發現腦中會受影響的部分有警醒系統、情緒調節系統、認知功能。失眠的人,幾乎整天處於警醒、緊繃狀態,長期下來對情緒健康和身體健康都有很大影響。慢性失眠會增加心血管疾病、失智症、焦慮憂鬱症的風險。有失眠困擾的,可以早點自救找原因,或向醫療系統求協助,避免慢性失眠發生。

 

我為什麼會失眠?

1.壓力

對工作、學習、健康、財務或家庭的各種擔憂可能導致夜間思維活躍,難以入睡。 緊張的生活事件或創傷(例如親人的死亡或疾病、離婚或失業)也可能導致失眠。

2.旅行或工作安排

體內生理時鐘指引著睡眠-覺醒週期、新陳代謝和體溫。打破身體的晝夜節律就是干擾生理時鐘,會導致失眠。旅行時差、上晚班或早班或頻繁換班,事後需要多日來調時差。

3.睡眠習慣不良

睡眠習慣不良包括睡眠時間不規律、小睡、睡前做刺激性活動、不舒適的睡眠環境以及在床上工作、進食或看電視。睡前使用電腦、電視、電子遊戲、智慧手機,眼睛吸收藍光,干擾睡眠週期。

4.夜晚進食過多

睡前吃一些清淡零食是可以的,但吃太多可能會使您在躺下時感到身體不適。 許多人還會出現胃灼熱(火燒心),這是指胃酸和食物從胃迴流到食道的現象,會讓您保持警醒。

上述是常見失眠的原因。

其他常見引起失眠的因素也包含:精神/身心疾病(例如早醒可能是憂鬱症的一種表現,焦慮症則常常入眠困難)、藥物(例如某些血壓藥、氣喘藥、止痛藥、減重藥物等)、疾病(疼痛、癌症、糖尿病、心臟病、氣喘、胃食道逆流、甲狀腺亢進、帕金森氏症和失智症等)、睡眠相關疾病(如睡眠呼吸中止、不寧腿症候群等)、咖啡因、尼古丁、酒精、非法毒品等。每個人的失眠原因不同,也很可能是多種因素共同造成。不管如何,失眠本身都是提醒我們注意身體整體健康的訊息。

 

吃藥物協助入睡,我要注意什麼?

使用藥物睡個好覺,恢復精神、元氣,避免慢性失眠造成更多慢性病,藥物可說是我們的神隊友。只要謹慎遵照醫囑使用,不要恣意增減劑量、或在非就寢時段服用,就可以確保安全。

找出自己就寢前半小時能做的最放鬆的事情,試著把它培養成每晚重要的睡前儀式(如:花草茶、芳香精油、寫日記、幾分鐘的深呼吸、冥想、聽廣播或放鬆音樂、閱讀紙本書等)。讓睡前儀式放鬆身心後,躺床前才服用藥物,直接上床等待睡眠來臨。服藥後,不要從事費心神的活動、避免藥效不彰。年長者可能需小心步態不穩、跌倒的風險。服藥當晚不要使用酒精,避免酒藥交互作用影響呼吸或夢遊。

 

 

Press enter or click to view image in full size 找到自己就寢前半小時能做的最放鬆的事情,試著把它培養成每晚重要的睡前儀式。讓睡前儀式放鬆身心後,躺床前才服用藥物,直接上床等待睡眠來臨

若是短期使用,保持在最低有效劑量,並以「需要時使用」為原則。若是長期使用,減藥前需與醫師討論安全計畫,以免出現戒斷症狀或反彈性失眠。某些藥物也有特殊用法,請先諮詢醫師。

 

平常我還可以做什麼讓我好眠?

世界睡眠學會在2021年提供的「好眠10招」,是經過許多科學證實,也在身心科/精神科教科書上反覆提及的。這些方法都不是新方法,但只要好好去做,就有機會重新敞開睡眠的大門。

 

一天一定要睡滿八小時嗎?

睡眠總時數,會隨年紀越大而減少。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根據不同年齡層提供不同的睡眠建議。以青少年來說,7–11小時的睡眠都是可以接受的;而以年長者來說,5–9小時的睡眠就可以了。

 

 

有些 人會擔心自己睡眠時數不夠,過分擔憂自己沒有睡滿八小時,反倒成為身心症狀的開端。其實只要隔天白天「不會整天過分疲倦」、「能夠大致專注執行工作生活任務」、「能夠情緒大致平穩」,就是一段夠好、夠充足的睡眠了!

參考資料:

Hirshkowitz ET AL. National Sleep Foundation’s sleep time duration recommendations: methodology and results summary. Sleep Health. 2015 Mar;1(1):40–43.

 

撰文/陳長聖醫師

文章來源/陳長聖醫師部落格

圖片來源/photo-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