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懷孕 名人家庭

一位18歲才想有手機的小孩!安東少玩3C、不補習,英文自學獲第一

安東媽(Shanon)在臉書粉專「Anton Max Ferm-方安東」分享,因為「不想得憂鬱症」,所以安東不想擁有手機和社交帳號,引發廣大迴響。這次,小編親訪安東家,一探他的真實想法!
一位18歲才想有手機的小孩!安東少玩3C、不補習,英文自學獲第一

 

一來到安東家,走進書桌發現,牆面上掛滿各式的獎牌,包括:踢拳擊、體操、扯鈴、足球、英語演講比賽等,安東媽笑說,這些都是安東沒玩3C的時間,所培養出來的各種興趣。

 

社交帳號讓孩子在意他人眼光

事實上,安東不過度依賴3C,主要來自安東媽的引導。

身為ACP兒童專注力訓練師、北美阿德勒心理協會認證親師諮詢師的她認為,3C會成癮的關鍵,在於社交媒體和連線遊戲,她會陪他打策略型電動,取代連線遊戲對孩子的成癮因素,並點名IG和臉書對年齡尚小的孩子影響很大。

當孩子有了社交媒體帳號,重心會擺在上面,變得在意別人的眼光,發文後等待別人按讚,當按讚數、流量或留言不好,心情會變差!「大人都無法承受這些了,更何況是小孩。」

媽媽也會告訴安東,網路上看到的美女帥哥圖,或是時尚的照片,都是片面呈現的美好,如果因此就覺得自己太胖、醜,或想要過奢華的生活,開始和別人比較、希望整型,影響自己的情緒,會造成憂鬱的來源。

「既然網路上都是片面的東西,不如不看,會比較開心。」她強調,人類的理智腦大約25歲才會發育完成,才能像大人一樣去判斷,若過早接觸社交媒體,會影響到認知和學習。

 

媽媽陪孩子經營臉書,擋掉惡意訊息

安東雖然沒有自己的社交帳號,但有一個臉書粉絲專頁,主要由媽媽撰寫文章,記錄兒子的成長,並分享教養理念。

「一天之中,他跟我發生同一件事,這件事會有不同的觀點、說法、使用詞彙。」每天晚上Shanon會把它寫出來,唸給安東聽。

兒子可以聽出媽媽的角度和視野,藉此可以從中教養、增進閱讀能力,「這遠比要求他背國語課本、寫作業還有效。」媽媽希望用很自然的方式,對安東傳達她的教育理念。

Shanon說明,臉書粉專中的每一則貼文和照片,都是會跟安東討論、經過他同意後才發布。過程中母子一起討論和發文,等於幫孩子上一堂實務的數位學習課。

透過這樣的學習,未來他有自己的社交帳號時,便可建立正確經營的心態,也能規避網友詐騙的風險。

她強調,安東清楚自己有一個臉書粉專,有四萬人追蹤,他會看底下留言,但不會沉迷,卻因此有自信,「因為當人備受喜歡就想要更進步!」她提出,就像阿德勒的名言:「人都會追求卓越,不會讓自己壞掉。」

媽媽陪著孩子一起經營社交帳號,可以藉由大人的篩選,擋掉惡意的留言和詐騙,等安東長大,再讓他決定是否自己經營。

安東發願18歲再有手機

當她把這些原則告知安東後,便讓他自行判斷,是否需要3C和社交帳號?孩子在耳濡目染之下,會自行進行觀察和評估,問安東幾歲想要有手機,他一副小大人樣卻堅定的說:「我想要18歲再有手機!」

一旁的媽媽則幫腔,希望他真正的心智成熟後,再擁有3C產品和社交帳號。有趣的是,每每媽媽問安東:「你很喜歡玩3C嗎?」他都會告訴她:「無聊才玩3C。」

Shanon表示,「無聊才玩3C」的觀念,不只發生於安東,在每個小孩身上都一樣,通常在缺少陪伴、沒有同伴、無法出去玩的情況下,孩子才會玩3C。

「當小孩在玩3C時往往沒有笑容,3C無法讓他們獲得真實的成就感,但我看安東在跟同學踢足球、玩水時,臉上開心笑容是真心的喜悅,再累也滿足的表情。」

不玩3C,把時間花在更有意義的地方

安東把時間花在運動、各項才藝和現實社交上,他學了五年的體操、足球、踢拳擊等,獲得不少體育獎項,也上節目去體驗不同部落生存的方式和文化,還親身旅歷超過三十個國家,身體力行去接觸世界。

即使Shanon教育安東別太早擁有手機和社交帳號,但不可諱言,未來是AI時代,如何善用且控管3C,成為新一代的課題。

她表示,安東沒上過幼兒園、國小前未學過注音,沒有手機和社交帳號,但他會自主選擇有興趣的知識型影片,用自主吸收的方式來學習。

沒上過美語班,英文比賽竟第一

尤其,他從沒去過一天美語補習班或安親班,英文都是自學,透過觀看YouTube影片學文法和發音。他準備英文演講比賽時,會自己發想演講稿,以及創意肢體動作,曾榮獲2023年國際兒童及青少年英語演講大賽兒童組(9-11歲)金獎。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安東沒學過注音,入學時落後同學許多,但跟著學校的教學慢慢接觸,到了小學二年級,就自然而然跟上進度了。

Shanon強調,有興趣的事,孩子自然就會想要學,如果被環境、老師逼迫學習,或是死背、死讀、硬撐,會沒有動力和興趣,「我希望孩子會讀書也要會玩,多面向、多元性發展,才會越早找到喜歡且適合自己的路。」

禁3C,可以發想更多創意

這也是為何安東媽要禁3C的原因,她認為,禁3C的過程中,孩子可以發想更多的創意。安東曾經拿著一支棒子,躺在地上20分鐘,「但我不會說他在浪費時間,而是覺得他頭腦在思考,我禁3C時,他做什麼都可以。」

後來,安東開始玩角色扮演,也能自得其樂。Shanon表示,「他做的每件事,對我來說,都在發現。」當他打水晶槍,會發現水晶子彈撞擊裂開之後不一樣,「孩子會從中找到各種可能,不會浪費時間,他會發想他要做什麼。」

Shanon選擇用大螢幕讓安東看影片,並引導他選擇知識型影片,而非娛樂型短影音,「短影音是跳動式,孩子看越多,頭腦會越習慣這種『跳動』,看不下去需要慢慢等待的影片。」

安東會自主挑選喜歡的科學、天文影片,他難免被娛樂型影片吸引,他也會聰明的跟媽媽談判:「我可以用看五個知識型影片,來交換看一個娛樂型影片嗎?」

更有智慧的媽媽則說,睡前閱讀完一本書,還有時間就可以一起用投影機看媽媽挑選的影集,一集約二十分鐘,解一解想接觸3C的癮。

超感人!安東存錢只想幫媽媽買手機

安東從小到大沒有零用錢,「只有自己賺錢的概念。」例如,他和媽媽一起到幼兒園教課,幫忙當助教一堂課,會獲得十元;或者到爺爺奶奶家,幫忙做家事、為爺奶按摩,就能用勞力換取零散的收入。

打小至今,安東共存了三萬元,打算18歲再買手機的他卻說,要買一支新手機給媽媽,「因為他覺得我的手機舊了,想要買一支新的iPhone給我。」有趣的是,安東只要經過手機店,就會問:「媽媽,你要iPhone了嗎?」

Shanon會故意說:「還沒有。」母子互動十分可愛。

安東建立好18歲才能有手機的觀念,卻不曾想存錢長大後買給自己,而是希望把全部的錢買一支iphone給媽媽。

想必,這也是沒對3C成癮的安東,給媽媽最欣慰的一份禮物,同時印證了,正確教導孩子使用3C,才是對人格發展最大的支持。

 

採訪撰文/游資芸

圖片提供/安東媽(Shan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