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專欄 專家專欄

健忘、容易分心!小孩子也會金魚腦?每天吃瓜看熱鬧,這樣的孩子其實是......

粉絲來信: 「子茵老師,學校老師說我家小孩在學校只有學習區的時候,可以好好坐著玩玩具,但在上課或閱讀繪本的時候,很常在教室到處遊走,很像教室裡的吃瓜群眾,平常在家也只對特定某些玩具有興趣,其他的也都玩不到三分鐘就會跑走,請問這樣是注意力出問題嗎?」
健忘、容易分心!小孩子也會金魚腦?每天吃瓜看熱鬧,這樣的孩子其實是......

 

這樣的訊息還有詢問,在教學現場真的還滿常見的!很多孩子在某些活動上超專心,對別的活動卻完全心不在焉,很多家長和老師,可能直接歸納孩子就是「注意力不足」,不過…真的先別急著下定論。

 

其實這不是「不能專心」,而是「選擇性太強」

像這樣的孩子其實是「對喜歡的事情特別有集中力」——例如在建構區,他可以一坐就是半小時,外面下雨、打雷都不動如山;但只要不是他喜歡的活動,他的大腦就會像關掉了聚焦開關一樣,立刻轉向四面八方的刺激,變成「觀察者」。

這種「選擇性強」的孩子,大多對外界感官刺激敏感,也比較有自己的節奏。他們不是沒能力專心,而是需要一個更有策略的學習引導方式。

►解方:把最喜歡的事,變成「任務後的獎勵」

在教學現場,我通常會用這個方式:把孩子最喜歡的建構區,放在他完成其他學習任務之後。像是:「你今天把數學區的任務完成了,就可以去建構區玩 20 分鐘喔。」

這其實就是「正向強化」(positive reinforcement)的概念。我們不是用懲罰或嚴格的規定去壓制分心,而是用有吸引力的目標,引導孩子去完成原本沒那麼有興趣的活動,幫助他們在過程中建立任務管理與時間分配的能力。

 

小孩子也會金魚腦?

除了到處吃瓜之外,他的媽媽還告訴我:「子茵老師,我兒子是不是遺傳到我的金魚腦,常常站起來要去拿東西,走到一半突然被旁邊的玩具吸引,就完全忘記自己原本要幹嘛!?」

媽媽擔心他現在才中班,這樣的記憶還有回應環境的方式,會影響到之後學習表現!

孩子不是不專心,而是—分散性注意力還不夠成熟。

有一種專注力叫做「分散性注意力」:指的是孩子能不能把注意力分給環境中很多個刺激!

很多家長都會問我,我們不是應該教小孩「一次專注在一件事,做完一件事在做下一件事」

但大家想想看,在團體的情境中,如果孩子一次只能專注或記住一件事,就很容易出現「聽不到其他人講話」、「忘記接下來要做什麼」的情形

►我問媽媽:「您的孩子很常有這些狀況嗎?」

  • 叫他很常沒聽到,都要叫很多次,或是聲音開始越來越大聲,語氣開始變兇才會回覆

  • 常常插話,不管時機適不適合

  • 很容易在「途中改變任務」:去拿鉛筆→看到窗外下雨→開始看雨→忘記鉛筆

►「對對對!那這樣到底該怎麼辦啊?」媽媽問我。

以下幾個練習方式,既生活化又能給予孩子足夠的刺激與練習:

1.從生活中練習「一邊做、一邊記」,創造「多任務處理」的場景

例如:讓他一邊玩積木、一邊回答今天午餐吃了什麼,或一邊畫圖、一邊說故事。這類活動可以幫助他在保有思路的同時,接受新的任務。

2.降低「只做自己喜歡的事」的依賴性

很多這類孩子只對自己喜歡的事有超強注意力,比如玩建構玩具可以超專心,但只要是無聊一點的活動就立刻神遊。爸媽可以設定規則:「先完成一件小事,再去玩你最愛的積木區。」

3.不要急著糾正,先幫孩子「覺察」

例如:「等等你去拿水的時候,會經過玩具櫃喔,如果你會停下來玩忘記拿水的話,我們先來想個辦法記得原本要做的事情。」

孩子不是不能專心,而是他的專注「還不夠成熟」。只要一點一滴練習,就能在多元刺激中慢慢長出穩定的思路與反應力。

你家也有「很難一心多用」的孩子嗎?一起來幫他練練分散性注意力吧!

 

撰文/蘇子茵 職能治療師

圖片來源/photo-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