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寶貝健康

卡介苗併發骨髓炎?爸媽怕怕!

一名幼童右肩關節紅腫且手舉不起來,醫院推估是接種卡介苗所引起的不良反應───骨髓炎!這事件讓爸媽們非常緊張,擔心這劑在出生滿24小時之後施打的卡介苗,會危害自己的寶貝!然而不打恐怕讓寶寶面臨更大的風險、形成更大的防疫漏洞,該怎麼辦?
卡介苗併發骨髓炎?爸媽怕怕!

拒打?恐面臨更大風險!
根據日前報載,一名1歲5個月大的幼童,右肩關節紅腫且手舉不起來,剛開始家屬以為是扭到,但吃藥後卻沒有改善,最後到醫院檢查才發現,是結核菌感染引起的骨髓炎,推估是接種卡介苗所引起的不良反應,不過經過清創手術,並配合結核菌藥物治療後,幼童的情況已獲得改善。

 
卡介苗的致病率非常低!
卡介苗在台灣接種率約98%,然而, 到底什麼樣的孩子接種卡介苗後會有不良反應?研究顯示此不良反應與使用疫苗種類、注射劑量、接種方式以及病患體質有關。根據監測資料,台灣卡介苗骨炎、骨髓炎發生比率約百萬分之55,尚在世界衛生組織估計的百萬分之2〜700的範圍內。
 
 
卡介苗的重要性
卡介苗為一活性減毒疫苗,雖然無法預防結核菌的原發性感染,但對於抑制結核菌在體內的散佈,卻相當有效,因此,接種卡介苗可降低嬰幼兒發生結核性腦膜炎及散播性結核菌感染的發病率。
 
我國目前尚屬結核病中度負擔國家,任何人都有受感染的風險,而嬰幼兒的抵抗力弱,研究顯示,萬一感染結核菌,未接種卡介苗的幼童較接種卡介苗者罹患結核性腦膜炎增加了47倍的風險(我國未接種卡介苗之幼童,結核性腦膜炎發生率約為百萬分之152.5)!
 
此類疾病若未及早診治會造成腦積水、脊髓障礙、腦血管病變、腦梗塞等不可逆病變,最後導致終身殘疾後遺症,且其伴隨著高致死率(約20〜40%)。
 
目前結核病發生率較我國低的鄰近國家包括日本、新加坡,還有南韓、泰國、越南等,也都實施全面性新生兒接種卡介苗。
 
 
接種卡介苗之後的正常反應
◎1〜2週,注射部位會呈現一個小紅結節。之後,結節逐漸長大,局部微有痛癢,但不發燒。
 
◎4〜6週後會變成膿瘍或潰爛,此時不可擠壓,不必擦藥或包紮,只要保持清潔及乾燥,如果有膿流出時可用無菌紗布或棉花拭除。
 
◎大概2〜3個月,潰爛會自行癒合結痂,留下一個淡紅色小疤痕,經過一段時間後會變成膚色。
 
 
3年內都可能發生不良反應,何時應就醫?
當大規模接種卡介苗時,確實會有少數的嬰幼童因某些尚未確定的因素,產生不良反應。除了可以自費篩檢是否為不適合接種卡介苗的嚴重複合型免疫缺乏症的寶寶之外,目前並無法以簡單的方式篩選出可能發生不良反應的小孩。
 
卡介苗的不良反應於接種後3年之內都有可能發生,部分兒童在接種後,可能發生局部膿瘍、淋巴結炎等較常見但不嚴重的不良反應。極少數幼童可能發生較嚴重的不良反應,如:骨炎、骨髓炎、瀰漫性卡介苗感染等;但經過醫療照顧後,幼童多半能恢復正常生活。
 
如果接種部位出現多量膿液、排膿後傷口未癒合,或數月之後左側腋下或鎖骨上方出現腫塊的情形,應該帶給醫師診治。5歲以下幼童如果出現局部膿瘍、腫脹等疑似卡介苗不良反應時,也要提醒醫師將卡介苗接種因素納入評估。
 
 
卡介苗打不打?
沒有百分之百完美的疫苗,衛福部結核病防治諮詢委員會議決議,即使有少數嚴重不良反應的發生,權衡結核病在台灣的發生率和在幼童有致死及導致失能的嚴重後果,建議仍應依照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按原時程接種卡介苗。
 
 
疫苗嚴重後遺症,如何尋求協助與救濟?
幼童如果出現局部膿瘍腫脹等疑似卡介苗(或其他疫苗)不良反應時,可就醫或洽地方衛生局(所)協助轉介醫院小兒科診治,以便進一步釐清病因。倘若不幸因接種疫苗(各種疫苗均包括在內)引起不良反應,衛生單位將會主動進行了解及協助,同時協助家屬依「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申請救濟,儘速提供民眾獲得適當的協助與實質的救濟。
 
 
      ※資料來源:疾病管制署
 
 
專業醫師的建議
在接種卡介苗前,請先提供給醫師有無疑似先天性免疫缺失之家族史作為施打的參考。施打完卡介苗之後,若日後發現有腫塊、骨炎、骨髓炎症狀(如局部腫脹、步態不穩、肢體無力),切記要找兒科醫師確定是否為接種卡介苗之不良反應。
 
 
 
湯國廷
現職:台大醫院北護分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學歷: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
經歷:台北馬偕醫院小兒胃腸科研究醫師、陽明大學醫學系臨床講師、台北護理學院附設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文╱台大醫院北護分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湯國廷
輯╱張玉櫻
繪圖╱日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