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家庭 健康百寶箱

孕媽咪必讀 子宮肌瘤的3類型×4重點

子宮肌瘤為長在女性子宮上的一種腫瘤,可分為很多型態,而絕大多數的子宮肌瘤皆為良性,不用過於擔憂。懷孕後,子宮肌瘤會愈變愈大嗎?日常生活中應注意哪些重點?本文請中醫師來解析,讓媽咪了解孕期如何與肌瘤「和平共處」。
孕媽咪必讀  子宮肌瘤的3類型×4重點

子宮肌瘤的常見位置

子宮肌瘤為平滑肌細胞組成。子宮可概分為三層,內層為黏膜層、中層為平滑肌層、外層為漿膜層,子宮肌瘤通常在中層。

中醫解釋子宮肌瘤的生成

張仁旭醫師表示,有些女性白帶較多、經期經血過多、按壓下腹部恥骨處可能有硬物感,中醫認為這可能由於「積聚」所引起。「積聚」在古代可分為「癥」與「瘕」兩種,「癥」是比較硬的生成物,「瘕」是比較軟的生成物,子宮肌瘤屬於「癥」。

古代中醫沒有子宮肌瘤這樣的觀念,而現代中醫因應醫學發展,做了進一步的闡述。現代中醫認為子宮肌瘤是「痰積」(體內不正常代謝物的累積,與水分代謝不良、代謝異常有關),與大家常聽到的子宮肌腺症、肌腺瘤不同。子宮肌腺症、肌腺瘤在中醫的理論,屬於「瘀滯」(血管變異,血流不正常)。

張仁旭醫師表示,「痰積」為代謝異常的結果,並非代謝異常的原因。至於代謝異常的原因(也就是子宮肌瘤生成的原因),則可分為三種原因與類型:

(1)「寒氣鬱滯」:
台灣的氣候溼熱,女性愛喝冰飲、平時總是喜歡待在冷氣房中、又不常運動,這些不良的生活習慣,都會導致下腹部的循環比較不佳,女性下腹部容易寒涼,導致「寒氣鬱滯」。

(2)「肝氣鬱滯」:
中醫理論講肝經與情緒管理有關。經常心情不佳、鬱鬱寡歡者,肝經不通順,可能會「肝氣鬱滯」,容易有子宮肌瘤。

(3)「食積」:
「食積」的症狀為脾胃消化不良、經常脹氣、噯氣、排便穢臭,如果合併不良的生活習慣,例如愛吃甜食(巧克力、精緻糕點…等)、平時活動量又比較小,時間久了就容易形成子宮肌瘤。此外,體型肥胖者也比較容易有子宮肌瘤。

子宮肌瘤,不一定有症狀

子宮肌瘤是否有症狀,依肌瘤的位置而定。許多女性即使有子宮肌瘤,因為肌瘤沒有壓迫到血管、神經等組織,所以不會感到疼痛;而且肌瘤也可能生長的位置比較靠近外層,經期階段不一定會大出血;如果肌瘤位置比較靠近膀胱、直腸、子宮的韌帶,可能會有頻尿、排便不順或腹瀉、經期疼痛以及出血量多等症狀。總而言之,有子宮肌瘤不一定會有症狀,而症狀與月經週期也不一定有關聯,要看肌瘤的位置而定。

另外,子宮肌瘤有大約20~30﹪的機率可能會導致不孕,萬一肌瘤比較大,可能會導致阻礙受精卵著床或造成內膜變形…等各種情形,或是有些肌瘤太大、部分肌瘤組織缺血壞死、發炎,也容易不孕。

 

建議定期追蹤

一般建議子宮肌瘤要半年或一年定期追蹤,追蹤的主要目的為避免肌瘤長太大。此外,雖然絕大多數肌瘤皆為良性,不過極少數的肌瘤也有惡性的可能,與個人基因有關,定期追蹤,也可以盡量早期發現這種極低惡性可能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