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專欄 醫師專欄

面對情緒障礙兒童

對於情緒障礙的兒童,應該注意的是,盡可能以鼓勵代替處罰,對於好的行為,多給予鼓勵與讚美可以使行為表現更好;對於不良行為的處理,則盡可能使用明確、建設性的用語,避免情緒性的責罵。

面對情緒障礙兒童

以鼓勵代替處罰

鼓勵與讚美必須出乎內心且根據「實際、具體的好行為」,否則空泛的讚美不但沒有力量,有時反而給人譏諷的誤會。所以鼓勵的時候,要明確的指出人、時、地以及具體的好行為,如此才能達到效果。

 

對於不良行為的處理,盡可能使用明確、建設性的用語,避免情緒性的責罵,例如:直接要求孩子「幾點睡幾點起」或者糾正錯誤行為時以「你這樣做,並不能真正解決問題 」,而不要用「你就是這麼懶惰,每天賴床!」或「你這麼做,是要故意把我氣死嗎!」等語句。

 

父母管教的原則

不要只注意不當的行為,少嘮叨孩子。每天挪出一點時間和孩子玩一玩、閒聊,以培養親情。儘量以平穩的態度、語調及幽默感和孩子相處。父母需保持良好的體力及精神狀況(善用社會資源,可接受人幫助)。適當的家庭環境佈置(簡單明瞭):環境的安排簡單、有條理之家庭佈置、規律之作息時間,有助於孩子的生活習慣、注意力及情緒穩定。不要太在意別人的批評、指責及譏諷。父母要「言」、「行」一致:注意「口到」、「身到」之技巧(不要光用嘴巴講,還要實際動作)。對於過動症的小孩可以提供注意力之訓練:平日多和孩子玩需要耐心與注意力的遊戲,年紀愈小開始效果愈好。養成一次只做一件事的習慣,鼓勵孩子做事或玩遊戲可專心持續一段時間之習慣。對需較長時間完成或量較多的工作。

 

行為修正6技巧

(1)清楚的行為設定,一致的獎勵處罰(非體罰)原則,父母親的教養態度應該一致,不要一個唱白臉,一個唱黑臉,考驗小孩的辨識臉色能力,徒增孩子的混淆,無法貫徹建立遵守行為的習慣。

(2)修正不當的高標準,建立多重價值觀,針對問題解決的處理模式。家長若只接受單一的價值觀,依靠唯一的考試分數做為學習評量的方法,將使有學習困難或過動症的小孩,長期處於壓力的情境下。

(3)父母親的情緒管理。父母親面對情緒障礙兒童,經常火冒三丈,原有的耐性根本不夠用,父母親需要情緒管理,預防陷入與情緒障礙兒童的惡性循環互動中,良好的親子關係是治療情緒障礙兒童的基礎。家長應學習一個更有效的行為管理方法才是當務之急。

(4)如果家長只知一味處罰,非但原先的困難沒獲得改善,可能因錯誤的教導方法更加深了其他併發症的可能性。

(5)批評毫不留情,當眾羞辱孩子,造成孩子的報復心,不良的自我形象。孩子若做錯事需要的是教導而不是罵罵就算了。

(6)人生立足點原本就不平等,過度與其他孩子做比較,結果挫敗孩子的向上動機,讓小孩對於自己過度自卑沒有信心。家長不應羨慕別人而後卻轉嫁到孩子身上,要孩子幫家長完成夢想與期待,畢竟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也許尊重與協助小孩完成自己夢想,他會當上總統也說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