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立冬」(11月7日或8日)在台灣除了意味著冷颼颼的寒冬到來外,也宣示著「補冬」的習俗即將開始。此時每戶人家就會選在這樣的時刻,替自己或孩子「補一下」,藉此強身健體、補充冬日的好元氣,但進補真有那麼不可或缺嗎?
中醫觀點 營養攝取較足,無須刻意進補
關於冬天是否一定要進補這問題,蓮樺中醫診所醫師林育誠以中醫觀點來看,其實沒有一定要這麼做,但為什麼冬季進補卻如此盛行呢?這是由於古時人們對於飲食上的營養攝取較缺乏,再加上寒冷的冬日對於身體的耗能相對較高,因此每當冬季來臨時便會以藥膳食補的方式,取用不同中藥及各種食材(如:雞、鴨等)進行溫補,以便補充體內所需的能量及養分。不過現代人對於營養的攝取補給,相較於古時候來說較為足夠,因此真的無須刻意選擇在冬日進補。
營養觀點 大補特補OUT!熱量補給才是關鍵
現代人對於三餐的選擇總是較多,飲食也趨於精緻化,無論是熱量或營養方面的攝取,相較於過去都來得充足,因此入冬並不需要特別「大補特補」一番。不過臺安醫院營養師劉怡里提醒,由於冬天的氣候較為寒冷,體內的熱量也消耗較快,因此往往較容易感到飢餓,因此適時補給熱量攝取更是冬日飲食的關鍵。在飲食方面可避免食用多油烹調的料理(如:炸雞、麻油雞),雖然適度的油脂能夠為身體帶來高熱能,但過度攝取也容易導致發胖問題。其實容易產熱的食物是蛋白質類的食物,建議可以適量攝取豆類、魚、瘦肉、蛋類⋯⋯等較優質的蛋白質食物,除了比較不容易產生發胖問題外,還能夠快速幫助體內產生熱量,維持冬日的健康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