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寶貝健康

每天淚眼汪汪、十八相送?寶寶好黏人,怎麼辦?

育兒之路關關難過關關過,許多剛休完6個月育嬰假、準備重返職場的媽咪,恰巧遇到寶寶開始產生分離焦慮,有好長一段時間每天上演淚眼汪汪、十八相送戲碼。究竟何謂分離焦慮?這階段寶寶為何特別黏人?如何做到分離不焦慮?讓專家來解答。
每天淚眼汪汪、十八相送?寶寶好黏人,怎麼辦?


彰基兒童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李政翰表示「6個月大的寶寶開始產生主體意識,明白自己和媽咪(重要他人或主要照顧者)是二個獨立個體,在此之前,寶寶並無時間與本體觀念。」

 

媽咪不見好緊張建立依附關係

這階段的寶寶已懂得媽咪隨時可能會離開自己,即使只是分開短短數分鐘,寶寶都有可能因為想念,而顯得煩躁不安或焦慮哭鬧。換言之,舉凡日常生活中必須分離的小事,像是媽咪去泡牛奶、洗澡、上廁所、煮飯做家事,都有可能掀起寶寶心中的小劇場,誤以為「媽咪不見了」,進而產生分離焦慮。事實上,分離焦慮是種既複雜又矛盾的心理機制,一方面表示寶寶開始想學習獨立,一方面卻又害怕和媽咪分開。

李政翰醫師表示,這階段的寶寶會把媽咪或主要照顧者視為安全堡壘,以此建立依附關係,包括環境改變、更換照顧者,都會使其產生不安全感,非得要回到媽咪的懷抱,不安情緒才能獲得緩解。

延伸閱讀1~2歲的孩子到底在想什麼?看完這篇文章就知道!

 

6~12個月高峰期適時回應寶寶

一般來說,寶寶在6、7個月大開始產生分離焦慮,1歲至1歲半達到達高峰,李政翰醫師指出:「1歲以後的寶寶開始能靠自己去探索環境,若前期安全感建立良好,寶寶情緒穩定,焦慮感也會逐漸減少;反觀,若前期依附關係建立不佳,分離焦慮很可能會延遲到2、3歲,寶寶易有哭鬧不安、焦慮吃手動作增加,甚至非得由主要照顧者抱抱才能安撫情緒。」

面對正處於分離焦慮年齡階段的寶寶,媽咪該如何處置?部分媽咪將美國百歲小兒科醫師丹瑪(LeilaDenmark)多年臨床經驗集結成書的《百歲醫師教我的育兒寶典》奉為教養圭臬,但李政翰醫師提醒,一旦發現寶寶在哭就採取不理或吼罵的虎媽式教育,反而可能加劇寶寶的分離焦慮,更渴望得到安全感。

與其讓寶寶孤單受怕,李政翰醫師建議,可從日常生活中一步步建立良好依附關係,例如媽咪在做家事時,可將寶寶放在隨時看得到媽咪的地方,或一邊做一邊和寶寶說明自己正在做什麼,寶寶聽到媽咪的聲音自然會覺得安心,也能從互動中學習更多詞彙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