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學習當爸媽

孩子吵鬧別急著發脾氣!善用「愛與邏輯」教養法,3技巧教出孩子的責任與紀律

父母運用愛與邏輯的教養方式,秉持真誠的愛、情感與同理心,孩子將逐漸了解「人生的好壞,其實取決於自己所做的選擇」。父母如何說較少的話,給予孩子正向的教養,養成良好的行為與習慣?
孩子吵鬧別急著發脾氣!善用「愛與邏輯」教養法,3技巧教出孩子的責任與紀律

微軟公司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與前妻梅琳達(Melinda)育有3名子女。據外媒報導,這對父母依循「愛與邏輯」(Love and Logic)的教養方式,與孩子相處時盡量減少情緒反應,給予他們更多自己解決問題及嘗試失敗的機會。

早在1970年代,美國頂尖教育顧問吉姆.費伊(Jim Fay)等人就創立了「愛與邏輯」的教養方式。他們認為運用情緒控制,也就是在本質上減少吼叫或斥責孩子等情緒反應,是養育孩子的好方法。

 

前美系幼兒園資深園長坎貝爾(Ms. Mary Campbell)在演講中做出詮釋:「愛」指的是因為愛孩子,所以必須設定和執行界線,讓他們能夠有所依循、產生安全感;「邏輯」指的是讓孩子做決定、犯可承擔的過錯,以及經歷自然或邏輯後果。

「無尾熊烏托邦」親子共學團創辦人、「愛與邏輯教養」授權講師游思嫺補充,倘若父母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能夠同時秉持真誠的愛、情感與同理心,而不是生氣、威脅或吼叫,在愛與邏輯教養之下,孩子將會逐漸了解「人生的好壞,其實取決於自己所做的選擇」。

父母如何說較少的話,給予孩子正向的教養,養成良好的行為與習慣?游思嫺分享以下3大溝通技巧與教養做法:

 

技巧1.避免親子之間的爭吵

遇到小孩吵鬧不休時(比方一直吵著要吃糖或買東西),父母可以假裝「腦死」(brain dead),同時以平靜的語氣搭配「金句」做出回應,才不會陷入爭執的漩渦。此時,父母不要做過度的思考,愈覺得孩子不對、不懂事,就愈容易大發雷霆。

父母可以回應的「金句」,例如:「我知道了……」、「我很愛你,所以不想跟你爭吵」、「等你冷靜下來,我就會聽你說話」等,可以寫在便條紙上,貼在冰箱、小白板等地方,提醒自己有機會就練習。

除了用「金句」協助自己及孩子保持冷靜,父母也可以多利用深呼吸的技巧, 有效控制自我情緒,避免大發雷霆或與孩子發生衝突,都是減少爭吵的好方法。當衝突或敵對減少,父母可以將寶貴時間花在建立親子間親密且穩固的關係,有助於教養技巧的執行成效。

 

技巧2.學習同理心與責任感

父母學習用同理心,跟小孩站在同一陣線,允許小孩犯錯而不生氣。在告訴孩子後果或壞消息之前,先同理孩子的心情與感受,譬如「這真的太糟糕了」、「天哪,不會吧」、「你應該會覺得很難過」、「真掃興」、「多麼令人失望」等,再做進一步溝通。

換言之,父母依然是「好人」,小孩的錯誤決定及後果才是「壞人」。比如:孩子不小心把別人的玩具弄壞了,不用責罵,只要說:「噢,天哪!玩具壞掉了。我們來想想,你要賣掉哪一個玩具,然後買一個新的還給朋友喔!」(之後孩子一定會愛惜別人的玩具!)

把問題交回給孩子,而不是由父母扛下所有的問題,才能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及責任感。此外,如果父母真的生氣到一時也想不出處理方式,也可以延遲決定,等過一、兩天再和孩子討論並做出決定。

 

技巧3.設定可執行的界線

父母透過愛的方式設定明確的界線,不發怒、不威脅或長篇大論,而且「只說一次,說到做到」,同時要用可執行的話語(enforceable statements),也就是說,只說自己能夠控制的行動。

舉例來說,小孩因為隔天要參加派對,太興奮而不睡覺,千萬不要威脅他說:「如果你10分鐘內不睡著,明天就不帶你去派對了!」可以平靜且堅定的告訴他:「明天好玩的派對,只給今天睡得最飽的人參加喔!」事實上,孩子希望且需要父母設定界線,否則如脫韁野馬,反而會失去安全感。

又如小孩搭公車或捷運上玩得很吵鬧時,可以適時提醒:「我們可以繼續留在車上,只要你們不會影響到別人。」倘若小孩沒辦法遵守這樣的約定,就必須立即下車,再想其他可以抵達目的地的辦法。

「父母的執行力是一大關鍵,」游思嫺強調,透過「愛與邏輯」的教養方式,教導孩子學會為自己的選擇或決定付出代價很重要。小時候從小錯誤的經驗中學習,能避免長大後付出更慘痛的代價。

 

延伸閱讀打孩子屁股和處罰面壁思過,都沒用!孩子不再去思考自己的行為對錯,而是想著爸媽好不公平、好壞,甚至好可怕

*本文轉載自未來Family原文網址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圖片來源 / photo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