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寶貝健康

腸病毒疫情處近 10 年高點,門診一周 26,426 人! 0~9 歲幼童增加最多

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腸病毒急診就診人次,處近十年同期高點,且 0~9 歲幼童增加最多,呼籲大人外出返家後,務必先更衣,接觸嬰幼兒前,應以肥皂正確洗手,孩子發病應在家休息 7 天,才能好好修復身體喔!

腸病毒疫情處近 10 年高點,門診一周 26,426 人! 0~9 歲幼童增加最多

 

疾病管制署(下稱疾管署)表示,雖然時序進入冬季,惟腸病毒一年四季均有傳播風險,目前國內腸病毒疫情仍處近十年同期高點,且腸病毒易於人口密集且互動密切場所傳播,例如家庭、校園、安親班及托嬰中心等,呼籲家長及教托育人員持續教導學幼童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加強學幼童正確勤洗手、流行期間避免出入擁擠的公共場所的正確防疫觀念,並落實生病不上課 。

 

腸病毒創 10 年新高, 0~9 歲幼童增加最多

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  11 月 24 日至 11 月 30 日門急診就診計 26,426 人次,處近十年同期高點。

台北市近一週( 11 月 24 日至 30 日)門急診腸病毒就診達 2,246 人次,為近 10 年來單週就診人次新高,且已連續 8 週疫情持續呈上升趨勢。另上週就診人次以 0~4 歲幼兒為主(45.8%),惟 5~9 歲(37.3%)及 10~14 歲(10.4%)占比近期呈增加趨勢。

疾管署指出,今(2024)年累計 7 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分別感染克沙奇 A2 型 3 例、克沙奇 A10 型 2 例,克沙奇 A16 型及克沙奇 B4 型各 1 例 ,其中 5 例為未滿 1 歲幼童,籲請民眾留意孩童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

 

▲正確勤洗手才是防範腸病毒最重要且最有效的方法。

▲正確勤洗手才是防範腸病毒最重要且最有效的方法。

 

大人返家後務必更衣洗手

疾管署提醒,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而大人感染腸病毒通常沒有明顯症狀,容易疏於防護而傳染給家中小孩,因此提醒大人外出返家後,務必先更衣,摟抱、餵食嬰幼兒前,應以肥皂正確洗手,並時常清洗及消毒幼兒常接觸物品及玩具,以降低嬰幼兒感染腸病毒的機會。

大人和小孩都有機會感染腸病毒,在人與人密切接觸、互動頻繁的教托育機構及幼兒活動場所,尤其容易傳播,家庭中應防範兄弟姊妹互相傳染,大人與小孩都要勤洗手,並定期清洗消毒幼兒常接觸的物品、玩具及絨毛玩偶,教導學幼童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及正確勤洗手,並注意居家、學習環境的通風,有疑似腸病毒症狀,請儘速就醫。

 

▲大人回家後務必換衣服、洗手後,才抱孩子,以免將病毒帶回家。

▲大人回家後務必換衣服、洗手後,才抱孩子,以免將病毒帶回家。

 

發病後 1 週內傳染力最強,應在家休息 7 天

北市衛生局說明,腸病毒常見症狀為發燒、喉嚨痛、口腔黏膜及四肢出現水泡紅疹等;疱疹性咽峽炎的病癥為咽峽部出現小水泡或潰瘍等;手足口症則於舌頭、牙齦、手掌、腳掌出現小水泡,病程約4至7天,發病後1週內傳染力最強。

衛生局提醒,如經醫師診斷腸病毒,請落實「生病不上學」,不到校也不要到公共場所、托育中心或補習班等,建議在家休息至少7天,以降低交叉感染的機會,並請留意幼兒健康狀況,一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應儘速送大醫院治療,以掌握治療黃金時間。

 

 5 歲以下的感染者要注意重症風險

北市衛生局表示,5歲以下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且重症病程發展快速,一旦發現幼童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請儘速至腸病毒重症責任醫院就醫,把握治療黃金期。

 

 

整理/林宜屏

資料來源/疾病管制署、台北市政府衛生局

圖片來源/photo-ac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