蘿莉塔(李晨菲)自從生了女兒之後,經常在社群分享女兒的日常,近日她分享了兩歲女兒突然無法站穩且左腿疼痛、頻繁跌倒,她第一時間送去醫院檢查、照X光卻顯示一切正常,最後從運動按摩師那裏確診為「髖關節半脫位」,經過理療後獲得復位。
蘿莉塔拍下影片回憶,當天一早女兒情況突然異常,除了站不穩以外,走路還會一跛一跛,甚至摔倒數次。
兩歲的孩子還不能很明確的表達自己身體哪裡不舒服,得仰賴父母的積極和細心觀察,蘿莉塔很機警的第一時間帶孩子到醫院照X光,雖然醫生判定骨骼並無異常,也開了止痛藥,但母親的直覺讓她不放心,因此連絡已配合兩年的運動按摩師Eric老師進行檢查。
沒想到,檢查結果竟然顯示,女兒的髖關節正處於半脫位的狀態,經過治療師徒手復位,終於可以正常走路了,也沒有在哭喊腿痛了,她也在影片中感謝遇到Eric老師,但她也強調有不舒服的話,要先去大醫院給醫生看過並照X光。
蘿莉塔分享,經過這次事件,她才了解到原來幼兒髖關節在發育階段非常脆弱,容易因為不當施力或是劇烈活動而脫位,她三度強調「千萬、千萬、千萬不要拉寶寶」:
比如説
小朋友不想走路
硬扯他的胳膊
或是跟小朋友玩
像恐怖片ㄧ樣拖他的腳
這些動作都很容易造成還沒長好的骨頭脫位
不過就算以上的行爲我都沒做
寶包最近很愛跳跟狂奔
也是有可能脫位的🥲
以後要制止她玩太瘋了(原文連結)
幼兒髖關節還沒有發育完全,容易因為過度拉扯而造成脫位,蘿莉塔以自身經驗告訴家長要謹慎對待,且要相信媽媽的直覺,只有媽媽最清楚孩子不舒服了、不一樣了,有懷疑就就醫是最好的處理方式。
彰化基督教醫院骨科主任王王偉勛在彰基院訊電子報中指出,新生兒髖關節發育不良,指的是他們的髖關節發育沒有跟自然地長大,其特徵為髖臼發育不完全或股骨頭位置異常,嚴重時會造成關節不穩甚至脫位,該症在新生兒及幼兒期較為常見,若未及時發現並治療,可能導致日後行走困難、姿勢異常或提早退化性關節炎,建議家長撫育嬰幼兒的時候要注意以下幾點:
家長在家中也可以幫幼兒做初步觀察,像是換尿布時,兩隻腳有沒有對稱張開,或是可不可以正常的內外轉,健兒門診時,兒科醫師也會評估髖關節發育情況。
抱嬰或背嬰時讓雙腿自然分開、避免長時間夾緊、兩隻腳合併在一起,這是不正確且會有傷害的姿勢,要盡可能避免。
不管多貴的背巾或是背帶,最重要的是記得要讓嬰幼兒的兩隻腳張開,髖關節才能正常的發展,過緊的包巾或睡袋可能限制髖部活動。
蘿莉塔的孩子已經兩歲,還是避免不了脫位的危險,因此也要留意孩子活動的強度,避免讓孩子過度跳躍、奔跑或承受突然的外力拉扯,這些都是髖關節脫位的危險因子,需要避免。
蘿莉塔在第一時間敏銳的帶孩子去看醫生照影像,但卻沒有找到原因,她的經驗告訴我們,幼兒髖關節脫位並非只能依賴影像檢查,臨床觀察與專業觸診同樣關鍵,若能及時復位,往往可立即緩解疼痛並恢復正常活動,但若延誤治療,可能需要徒手復位、開放式手術,甚至人工關節置換等侵入性治療方式,對孩子的生活與成長影響極大。
她也提醒父母,不論是透過醫師或其他專業人士協助,都應在出現症狀第一時間先到大醫院檢查,確認沒有骨折或其他急性損傷,再視情況尋求不同專業領域的第二意見。
整理撰文/王佳琦
照片來源/lolitalee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