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家庭 新知快遞

4天內兩起青少年墜樓!板橋14歲國中女生不明原因、非輔導個案,高危險群這樣引導

短短4天內,兩起青少年墜樓,分別是五股的15歲國三生、板橋的14歲國二生!提醒父母,即使高危險群,經過適當的處理,孩子會正常的活下去,不要輕忽孩子輕生的訊息,一定要即時接住他的困境。
4天內兩起青少年墜樓!板橋14歲國中女生不明原因、非輔導個案,高危險群這樣引導

 

4天內兩名國中生墜樓,青少年輕生問題嚴重

繼9月22日晚間,新北市五股區一名15歲國三生,疑因平板被沒收跟父母吵架,搭電梯到社區頂樓一墜而下、不治身亡的消息傳出;9月25日上午,新北市板橋區某國中一名14歲女學生,也不明原因從高處墜樓,讓人擔心國中生的自殺問題。

據了解,該名板橋區國中8年級女生,不明原因在11點下課時從5樓墜落,校內師生聽聞巨大撞擊聲後,趕緊報警,將女學生送醫、轉至加護病房密切觀察。

校方表示,墜樓女學生不是輔導個案,早上上課狀況一切正常,教育局與學校已啟動校安及輔導機制,全力照顧學生與家屬需求,詳細意外原因仍待進一步調查釐清。

 

面對自殺青少年須注意的13個提醒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自殺在台灣青少年(15-24歲)死亡原因排名第二位,僅僅次於事故傷害。

桃園市政府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表示,青少年自殺的真正原因不外乎課業壓力、感情問題、受到父母師長責備或同儕之間人際關係問題等。

相關的研究也指出,家庭破裂、親子關係不佳、家庭中溝通不良及對父母有高度的敵意又伴隨罪惡感等因素,都與青少年自殺有關。

除了個人與家庭因素之外,我們歸納學業成績低落、生活環境發生急遽的變化而引發重大壓力、同儕的影響等因素,都與青少年的自殺行為有關。

許多的學者認為,青少年的自殺行為是一種溝通,或是一種對自己不滿意的自我攻擊。在面對有自殺企圖的青少年時,最好的策略就是「真誠」。

這時孩子需要的是被關心與了解,可以告訴他:「我想了解你的感受」、「如果你需要,我會一直在這裡」、「多告訴我一些你的感覺,讓我能夠幫你」

桃園市政府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叮嚀,面對自殺青少年時須注意的13個提醒:

1. 不評斷。

2. 嚴肅面對青少年的問題和威脅。

3. 不要把事情告訴無關的人。

4. 問一些直接的問題,例如:「你有沒有想過要自殺?」

5. 多表達關心與支持。

6. 在能夠提供進一步的專業協助之前,當一位關心的傾聽者。

7. 試著評估自殺危機的嚴重程度,以便做適當的轉介。

8. 不要同意會守密。

9. 情況危急時,不要讓自殺傾向者獨自一人。

10. 經常說要自殺其實是自殺警訊。

11. 和想自殺的人談論自殺,其實能減低焦慮而減低自殺行為。

12. 並非憂鬱或精神疾病者才會自殺,焦慮、衝動也會造成自殺。

13. 高危險群的人,經過適當的處理會正常的活下去。

值得提醒的是,若發現孩子有精神心理方面的問題,如:憂鬱至提不起勁、狂躁不安、易喜怒悲無常等影響到生活的症狀,不要忌諱至精神科門診就醫。

其實,精神科醫生能利用藥物協助減輕某些症狀,嚴重自殺危險,可馬上設法安排門診或住院治療。

桃園市政府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強調,青少年的自殺行為背後有著錯綜複雜的因素,但是,自殺行為可能是青少年採取的一種無奈溝通與想法表達的方式,藉由這樣激烈的做法,讓外界知道他需要幫助。

因此,青少年自殺行為是不容忽視的,而且需要家庭、學校與社會共同努力。以便提早發現問題,連結專業資源,以減少不幸事件的發生。

 

整理撰文/游資芸

圖片來源/photoAC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