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家庭 新知快遞

抗生素的迷思

在門診,如果覺得病人需要使用抗生素時,通常我總會花些時間來解釋他要用抗生素的理由及用法,但大部分的家屬總是會帶著懷疑,甚至不信任的眼光看著我。這疑慮,主要來自病人對抗生素的不了解所致,實有必要説明白,講清楚!
抗生素的迷思

在國人的傳統觀念裡,習慣稱抗生素為「消炎藥」,這種稱呼是有其歷史背景的意涵。早在40、50年代以前,人類的疾病以傳染病為主,所以各種傳染病都習慣加上「炎」字,例如上呼吸道感染稱之為喉嚨發炎、泌尿道感染通稱膀胱炎、紅眼睛稱之為結膜發炎等。

在那個年代,對於各種感染疾病尤其是梅毒和肺結核,簡直就像是現在的愛滋病,是群醫束手無策的病。直到抗生素的發現與發明,人類才慢慢可以控制細菌性感染。從毫無對策到可完全治療的細菌性感染,加上感染病又俗稱為炎症,所以這些對抗細菌的抗生素就很自然的被稱為「消炎藥」了。甚至現今大部份病人都害怕使用的美國仙丹(類固醇),也在同樣的背景下被使用來治療各種所謂的「炎症」。這種誤稱的結果,加上近年來因為層出不窮的醫療糾紛導致的防禦性醫療,很容易造成一般民眾甚至於專業醫師濫用抗生素及類固醇,更可能導致各種細菌產生抗藥性的機會。

因為隨著醫學的進步,我們目前已知發炎(inflammation)疾病不單只有細菌性感染,甚至大部份的炎症是自體免疫或過敏疾病所造成,如氣喘、腎病症候群或紅斑性狼瘡等等。對於這兩類的病人而言,治療常常需要的藥物反而是類固醇而不是抗生素。如果這些病人使用抗生素,對病情一點幫助都沒有,除非他們被細菌感染時,才需使用抗生素。不然只會浪費醫療資源,徒增抗藥性細菌產生的機會及抗生素的副作用而已!

 

感冒要使用抗生素嗎

一般兒童生病大部份是上呼吸道感染(俗稱喉嚨發炎或感冒),10個有8個是病毒感染。這類非細菌性感染的患童,只要使用症狀治療藥物如退燒、止咳化痰並注意有無併發症的產生即可,等到體內專一性免疫力提升(約5~7天)到某個程度,一般在10天左右即可痊癒。相同的道理,腸胃炎也大部分屬於非細菌性感染,不見得一下就得用抗生素。

這時家長若要求開抗生素或自行到藥房買抗生素;甚至於有些醫生習慣在剛剛感冒初期,就開抗生素,其結果會是一點好處都沒,反而可能因服用抗生素造成薬物過敏、出疹或腹瀉等副作用,讓病情變得更複雜!而且可能會因抗生素把口腔內及腸道內正常細菌殺掉,導致不正常細菌或黴菌滋生,引起併發症如腹瀉,鵝口瘡等。

而且我們體內正常細菌可能因為長期或多次的接觸不當抗生素而產生抗藥性,等到自己身體扺抗力不好時,就會產生機會性致病感染。甚而將這種細菌傳染給家中的老人、小孩或免疫力差的病人而引起生命危險。另外隱憂則是社會成本的雙重浪費,即濫用抗生素本身是一種金錢浪費;等到多重抗藥性菌種的流行時,醫師們只得使用更貴更新的藥物來代替,造成惡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