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親子教育

適合0~5歲寶寶的運動遊戲

孩子在5歲前是生長發育的關鍵黃金期,不僅大腦快速成長,四肢的肌肉發展與協調性也開始與大腦運動神經產生連繫與分工,若在此時期能嘗試多元化的運動遊戲,除了可促進大腦統合,連帶啟發了孩子的肢體、體能之協調性,加強其注意力與耐心。因此,本文邀請到三位專家深入探討孩子發展狀況,以及適合從事的運動遊戲,讓爸媽和寶貝一起玩耍。
適合0~5歲寶寶的運動遊戲

 

0~5歲這個階段的幼兒,每天都在快速成長,隨著大腦與肌肉的發育,完成的動作越來越多,使其接觸的運動遊戲逐漸增加。然而,更重要的是此時期若能安排一些體能活動,對孩子來說助益良多。在進行體能方面的運動遊戲前,爸媽應了解孩子身體發育狀況,依照各成長階段可達成的項目做分配,這樣才能玩得健康又盡興。

兒童成長發展10階段

依照行政院國民健康局公布的兒童發展階段量表,清楚看到孩子在不同階段會逐漸發展出許多行為能力,隨著年齡的增長,可以完成的事情越來越多,爸媽要特別注意千萬別在孩子年紀尚小時,給予太過艱難的活動,當孩子無法完成,就會產生挫折感。敦南兒童專注力中心技術長廖笙光表示,運動遊戲對幼兒來說,與大人上健身房的概念一樣,重點不是次數,而是頻率,大人若在一天之中做1000次伏地挺身,隔天不會變壯,但手會痠軟而無法抬起,因此,持續練習才是有效促進肌肉發展的重點。對幼兒來說,持續穩定的體能活動可於進行1個月左右開始看見變化。

孩子的身體發展歷程從七坐、八爬、九站,1.5~2歲會稍微跑步,2歲後開始跳躍。整體而言,大部分的動作在2歲開始逐漸穩定,3歲時可走平衡木、丟接球等物品操作的運動。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王中豪針對孩子不同階段所發展出的能力,做以下說明。(資料來源:行政院國民健康局)

階段14個月

粗動作:俯臥盆股平貼於床面前端,胸部可抬離床面且拉扶坐起,只有輕微的頭部放於後,但坐姿扶持頭部幾乎一直抬起。
‧細動作:手會自動張開、常舉手做凝視手部、當搖鈴被放到手上會握住約1分鐘。

階段2:6個月

粗動作:抱直時脖子豎直頸保持在中央、會自己翻身(由俯臥成仰臥)、自己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
‧細動作:雙手互握在一起、手能伸向物體、自己會拉開在臉上的手帕。

階段3:9個月

粗動作:無須扶持可坐穩、獨立自己爬行(腹部貼地匍匐前進)、坐時會移動身體挪向所要的物體。
‧細動作:將東西由一手換到另一手、用兩手拿小杯子、自己會抓住東西往嘴裡送。

階段4:12個月

粗動作:雙手扶著傢俱會走幾步、雙手拉著會移幾步、拉著物體自己站起來。
‧細動作:拍手、把一些小東西放入杯子、撕紙。

階段5:1歲半

粗動作:走得很快、走得很穩、牽著他或扶著欄杆可以走上樓梯。
‧細動作:用筆亂塗、把瓶子的蓋子打開。

階段6:2歲

粗動作:自己上下樓梯、自己由椅子上爬下、踢球(一腳站立另一腳踢)
‧細動作:重疊2塊積木、一頁一頁的翻圖畫書、將杯子裡的水倒到另一個杯子。

階段7:2~3歲

粗動作:手心朝下丟球或東西、不扶東西即能雙腳同時離地跳。
‧細動作:照著樣式或模仿畫出垂直線、模仿別人做摺紙的動作。

階段8:3~4歲

粗動作:自己上下樓梯不用牽著或扶著欄杆、不扶東西,單腳跳一下。
‧細動作:會照著樣式或模仿畫圈圈、會用三根手指握住筆
‧其他:和同伴一起玩遊戲。

階段9:4~5歲

粗動作:能以腳趾和腳根相接向前走2、3步、不扶東西,能單腳連續跳5下以上。
‧細動作:照著樣式或模仿畫十字、以大拇指與其他四根手指掌互碰。

階段10:5歲

粗動作:不扶東西也能單腳平穩站立10秒鐘、合併雙腳跳遠45公分以上。
‧細動作:照著樣式或模仿畫正三角形、畫人(至少可辨識6個部位)。
‧其他:玩簡單規則的遊戲,例如:捉迷藏。

運動遊戲運動

嬰幼兒運動遊戲旨在增進體能、加強肌肉與四肢的發展與整合,又稱為體能活動,但與一般培養運動選手所著重的技術性運動有所差異。廖笙光技術長表示,小嬰兒一出生就能開始做運動,不只是移動肢體,也與孩子在認知、語言、社交發展上有密切的關聯性。也就是說,孩子透過實際身體的運用,獲得的感覺回饋,建立出環境與自我的連結,達到促進生理與心理的成長。中華民國幼兒體育發展協會理事郭志輝進一步解釋,嬰幼兒運動最重要是促進大腦統合的動作發展,一般運動能力必須具備全身肌力、身體平衡感及協調能力,而這些能力都必須由大腦統合支配。因嬰幼兒期以腦統合發展為首要,其運動倒不如說是以促進嬰幼兒腦統合的動作發展來得恰當。

廖笙光技術長表示,0~1歲階段為孩子發展最快的時期,從原先不會移動到發展出坐起、走路等能力,因此,幼兒運動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身體與運用;1~3歲則為發展移動技巧,隨著移動技巧的增加,從原先只能被抱到開始可以跑步、跳躍。因為了解如何運用身體後,孩子開始想要往外跑去探索世界,故此階段的孩子每日至少應有30分鐘的體能運動;4~6歲時因基礎動作能力成熟,發展出技巧性的動作,又隨前庭功能的發展,逐漸開始整合許多動作,例如:跑步與接球同時進行,此即為手眼功能的整合。對這個階段的孩子來說,活動量變高,若只有30分鐘將無法得到滿足,建議每日至少進行60分鐘的體能活動。

運動遊戲好處多多

事實上,嬰幼兒運動遊戲好處多多,除了上述提到的促進肢體發展、加強動作能力整合外,同時也能夠使孩子身體健康、增強免疫力、改善部分的特殊問題,使寶寶與爸媽的感情更加親近。廖笙光技術長強調,對於大人而言,也許運動不過就是一種肢體動作,但對孩子卻是對於抽象理解發展、認知語言極重要的過程,透過身體運用與感覺回饋,孩子自然而然會發展出「物品恆存」的概念。

究竟幼兒運動遊戲有哪些好處?原則上,可分為以下幾種層面:

生理層面
幼兒運動遊戲可增強肌肉力量、肌肉耐力,也能強化心肺功能。

心理層面
透過運動遊戲過程的成功經驗來培養自我認同,又可增強社交互動的能力。

發展層面
幼兒運動遊戲最重要的部分是促進身體平衡功能與手眼協調力的發展,透過大量肢體活動可以加速進步。

特殊問題層面
對於某些特殊障礙的孩子來說,運動遊戲是種改善的管道,特別是發展遲緩與情緒問題的孩子們來說,更有幫助。當幼兒發展遲緩時,在一般生活中能獲得的成功經驗不足,因此,透過特別設計過的環境、簡化後的遊戲與提供協助,讓孩子獲得成功經驗、發展自我認同,他會更願意主動學習與表現;而情緒控管的孩子是藉由運動遊戲的體能發洩,使孩子舒解外在壓力,學習情緒調節。

運動遊戲4大類

不過,對於4歲以下的幼兒來說,他們的運動並非是一般所認知的技術性活動,而是體能遊戲活動。4歲以前主要是讓孩子熟悉運動,不會抗拒為主,廖笙光技術長指出,不建議在0至3歲時參與特定的體能活動,若要進行有規則且具動作技巧的運動,多半等到孩子4歲以上才適合。郭志輝理事補充,根據早稻田大學前橋教授的研究顯示,嬰幼兒生活中有四類很重要的運動遊戲。

‧移動:從一處移動至另外一處,例如:爬、走、跑、游。
‧操作:例如:撕報紙、丟球、 搖晃物品。
‧平衡感:好好端坐不倒,就是一種平衡的練習運動,父母可以讓孩子坐在自己腿上練習平衡。
‧非移動性活動:例如:吊單槓、推或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