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懷孕 孕期知識

一次搞懂2D、3D、4D 產前超音波檢查

得知懷孕的那一刻起,準爸媽沉浸在迎接新生命的喜悅中,不禁開始想像寶寶的長相、猜測性別……透過超音波可以窺探寶寶在子宮內的模樣,進而了解胎兒的成長情況。然而,每次產檢都需要做超音波檢查嗎?關於超音波的檢查項目及內容有哪些?
一次搞懂2D、3D、4D 產前超音波檢查

 

隨著醫學科技的進步,超音波技術已相當成熟,也因此超音波檢查已經成為篩檢胎兒先天異常的重要工具之一。許多準爸媽一定聽說過2D、3D、4D或高層次超音波,但究竟它們有什麼差異性?

 

認識超音波檢查

在眾多產檢項目中,超音波屬於非侵入性的檢查,被視為協助婦產科醫師進行產前檢查的第三隻眼睛。國立陽明大學附設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呂彥鋒表示,超音波是利用聲波反射的原理所建立的影像,當超音波碰到物體會產生反射及折射的特性,由於人體的不同組織間,其反射率和折射率也不相同,超音波掃瞄儀器會依所接收到的超音波反射,建構出母體子宮及胎兒的位置、大小、形狀、結構等,協助醫師透過圖像進行診斷和觀察。


許多孕媽咪會透過超音波檢查來掌握寶寶的健康狀況及生長情形,但曾有過孕婦進行超音波產前檢查,卻生下手腳缺陷的寶寶,造成不少孕媽咪的恐慌,究竟為何會發生這種情況?呂彥鋒醫師解釋,超音波產檢項目主要分成Level 1及Level 2,在整個懷孕過程中,健保給付只在懷孕20週提供一次超音波產檢,Level1基本檢查項目有測量胎兒的體積大小、頭圍、腹圍、胎盤位置、羊水量,但並無檢查胎兒四肢,提醒孕媽咪應留意。其實一般產檢是利用測量子宮頂到恥骨的距離,判斷胎兒是否有過大、過小或羊水量的問題,如有異常才會進行超音波檢查,不過,臺灣因為超音波機器過於氾濫,才使大眾誤以為每次產檢都應做超音波檢查。


至於Level 2,即是高層次超音波,用於檢查寶寶細部構造及全身器官,內容包括腦部、臉部、脊椎、胸部、心臟、腹部、四肢、外生殖器、胎盤位置、羊水量等。一般來說,在國外懷孕19~24週都會進行Level 2的高層次超音波,檢查胎兒有無結構上的異常。到底什麼情況需要做高層次超音波?原則上,每位懷孕的媽咪都可以考慮做高層次超音波,確認胎兒有沒有結構上的異常。根據臺灣優生保健法規定,中止妊娠必須在24週內施行,因此,藉由超音波檢查,希望可在懷孕24週前排除寶寶有染色體異常問題,或是患有重大疾病、出生後無法矯正等狀況。


對於婦產科醫師來說,超音波是不可或缺的幫手,懷孕期間藉由超音波檢查觀察子宮內的變化及寶寶的生長狀況,協助及早發現異常,最常見的超音波有2D、3D、4D等類型,孕媽咪究竟該如何選擇?2D超音波是黑白平面影像,協助醫生了解胎兒的結構及發展,健保給付一次,屬於Level 1;3D立體超音波是利用電腦影像處理系統,將多張的2D圖片重組成立體的圖像,檢查費用約1000~2000元左右,依每間醫院收費標準為主;4D動態立體超音波則為動態的立體影像,利用大量的3D影像組成連續動態影片,可以清楚顯示寶寶的活動狀況,檢查費用約1000~2000元左右,依每間醫院的收費標準為主。呂彥鋒醫師強調,目前檢查寶寶是否有先天結構方面問題,主要是以2D黑白平面影像為主,雖然有時候會利用3D重組影像做為輔助診斷的工具,但絕大部分不會將3D、4D重組影像做為醫學診斷的依據,通常3D、4D超音波是提供父母看的影像,娛樂性質較高,也具有紀念價值及保存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