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學習當爸媽

不當完美媽咪,夠好就可以!

你是完美的媽媽嗎?對妳而言,什麼又是完美的媽媽呢?產後的憂鬱大多來自母愛的天性最大化,但也無形把自己逼到緊繃,教養過程無形中把孩子訓練到沒有妳不行,這樣好嗎?
不當完美媽咪,夠好就可以!


有一次跟當時台大精神部總住院醫師的學弟聊天,他未來想當兒童精神專科的主治醫師,我心裡想說離開台大已經十來年,怕自己落伍了,就問他:「不知道親子教養目前有什麼新的理論呢?」。他的回答令我有些意外,因為跟當年我當住院醫師的時候一模一樣「Good Enough Mother」,意思是不要想當一個完美的母親,夠好就可以了!

聽到這個已經被奉為典範幾十年的答案,其實也不令人太意外,因為這幾年我也沒聽到甚麼新的理論,學弟沒有不認真,而我也沒有落伍。但是我接下來的問題就有點難招架了:「那什麼叫 “Good Enough”,“夠好就可以”要怎麼定義?每一個社會、家庭,每個母親心中的那把尺都不一樣啊!」

學弟答不上來,因為老師以前就沒教,現在大概也不會教,要去定義甚麼是“夠好就可以”其實很難,往往大家都靠“心領神會”。專業人士有共同看病人的經驗,加上一些臨床討論會,慢慢地大家心中 “夠好就可以” 的標準會成形,但卻無法具體化,難以訴諸文字或語言。但是在這個社會,價值標準極度多元化,民眾要靠“心領神會”很困難,所以這篇文章希望可以透過例子來解釋,並用另一個很接近的觀念「適度的挫折 Optimal Frustration」來定義。

 機場拉著行李狂奔3歲小老外的啟示

有一次在機場看到一個金髮高挑的媽媽一路狂奔,後面跟著四個小孩,應該是急著去搭機吧?四個小孩裡最大的差不多11歲,最小的只有3歲多,每個人都拉著一個行李箱,一個緊接著一個。最小的那個拉著隨身登機箱,箱子加上手把都比她高上好幾公分,她的步伐又小,跑得超級專心、超級賣力。

第一個感覺是「金髮小娃兒拉著自己的行李廂,緊緊跟在隊伍最後頭努力的跑,金色馬尾巴在空中還飛成一直線,超級卡哇伊的!可惜來不及拍照」繼而心中出現了一絲絲的心痛,我們在台灣都疼小孩慣了,哪捨得讓他們拉行李箱啊?還那麼小,拉傷了肩膀怎麼辦?爸媽鐵定被長輩罵死。即使兒子去美國念大學,登機櫃台多的是捨不得孩子的媽媽,搶著搬超重的行李上輸送帶,真是感人的母愛。

我在百貨公司或賣場裡,也常常看到那些3歲左右的小孩,死賴在被撐到快不行了的嬰兒車裡,就是要讓人推著;甚至就賴在媽媽的懷裡,怎樣也不肯下來自己走路。這樣如此強烈對比國內外小孩的待遇,不得不讓人納悶,到底是怎麼了?東西方教養小孩的態度差異這麼大,是我們太疼,還是他們太狠。

英國老爸擔心小孩的故事

幾年前我在一家英國跟瑞典合併的藥廠上班,我有一個導師(MENTOR),是來自瑞典當地公司的前高層,他人很好,很努力帶著我融入公司,一年之中跑了好幾次歐洲。雖然頻繁的長途飛行很累,再加上不斷的拜會參訪更是體力大考驗,但也給了我人生很多的文化體驗。有一次在曼徹斯特,瑞典導師特別安排了一個小聚會,在當地的小餐廳,只有他、我,跟另一個總公司相當高層的英國主管共餐。

照說以我在公司的年資跟位階,是不可能跟跨國公司大主管,小型私人聚會般吃飯純聊天的。這個難得的機緣,卻讓我聽到了極為感人的故事,讓我看到一個50幾歲,跨國大公司的高層主管心中對兒子放不下的擔心跟無奈,真情流露,感人至深。

依照歐洲當地的習俗,高中畢業的成人禮是好朋友們三五結伴,身上背著大背包,帶著少少的錢,坐著火車遍遊歐洲各國。而大學畢業呢?有些人的夢想則是到世界周遊一番。我去的時候正是他兒子大學畢業的隔年,半年多前他已依例巡航四海,早就離家很久,一直沒回來過了!平常他兒子根本不會打電話回家,所以他連兒子現在是在世界的哪個角落都不知道,只有一次在非洲掉了護照,另一次在泰國掉了信用卡,他接到電話才能知道兒子在哪兒,順便講上幾句話。講著講著,眼睛開始泛著淚光,害我坐在一旁有點不知所措,陌生中年父親的眼淚好沉重

「台灣小孩是弱雞、肉雞?」

還是「台灣的媽媽對小孩太好了?」

這樣的事在台灣可能發生嗎?我們的小孩頂多環環島,到澳洲遊學打工就很了不起了,連參加落後地區的醫療服務團,恐怕都要引發家庭紛爭吧?門診中現在好多年輕的女病患抱怨男生都是媽寶,男生則抱怨女生公主病;抱怨低薪,但對工作的分配內容要求很高;薪水開的高,但工作環境不夠理想還是找不到人;一般來說更是普遍缺乏獨立作業、冒險犯難的精神。

總覺得我們台灣是肉雞養成場,而且是專養四隻眼睛,常常低頭划手機的“肉雞”。這些肉雞都是從小養起的,我們的學校教育不重視體育,上課時間很長,花很多時間準備考試,讓小孩學習考滿級分的技巧,卻缺乏思考跟冒險的機會。文化中也過度強調學歷、文憑,而不重視一個人的養成是多樣性的。說揹著背包,去落後國家遊歷,每天也不打電話報平安,幾個月,甚至一年後,才又髒又臭的回家,這種我沒看過,也沒聽過。

台灣所謂的甄試、志工、遊學,都是作作樣子!

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甚麼加分、繁星,父母精心安排的佔大多數。我的兒子最近在美國要申請醫學系,他的成績還不錯,但是缺乏在醫院照顧病患的經驗,所以還要先申請作醫院的看護工。常常一天上班12小時,做兩天休一天,領最基本的工資,幾個月下來才能符合申請的標準。一開始覺得幹嘛要這樣?當年我進醫學院前,連去病房探病的經驗都很少,父母擔心小孩被感染會影響課業,在家裡也沒照顧過病人,只要會讀書考試就好,誰知道醫院裡都在忙些甚麼?

一開始覺得耽誤小孩申請學校,很無聊,後來想想也對,當一個醫師就是要照顧病人,而且不是那種高高在上的照顧,要能真切了解病人的苦,甚至熟悉醫院每種工作人員的分工,懂得別人的辛苦與專業也很重要。簡單說人家要有經驗、肯吃苦、也吃過苦的土雞,而我們只有鑽研考試,關在學校、補習班、家庭不同籠子中,到最後搞壞眼睛、視野也狹小的肉雞。

什麼是「夠好的母親」Good Enough Mother?

簡單講,就是一個願意讓小孩吃苦、挫折、冒險,也在養成過程中刻意營造這樣環境,讓小孩親身體驗困苦的父母親。單單只講母親實在是錯的,男女平權講多久了,還在夠好的「母親」?養小孩是兩個人的事,父親不應該被置身事外,父母的態度不能不一致,更不是只有所謂黑臉白臉的分工。拜託精神科醫師、心理學家們,幾十年甚至一百年了,該好好進步了。而Good Enough就是要讓小孩們吃過苦、冒過險,並遭遇些挫折,就像孟子說的「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