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 教育 共有547筆資料

專家專欄 用繪本談情緒,從小培養好情商,和情緒做朋友,奠定情緒基礎

作者: 蘇子茵 職能治療師

繪本是引導孩子的好工具,孩子可以透過完整的情境,理解情緒的各種面向。

學習當爸媽 你準備萌芽了嗎?每個孩子都是種子,只不過每個人的花期不同

作者: 林宜屏

你身邊也有一些與周圍格格不入的孩子嗎?弱勢、智能不足與家庭暴力……這些孩子帶著各自的標籤。只要相信就能成功嗎?大愛電視新劇《你準備萌芽了嗎?》讓我們一起陪著看見每個孩子們的花期。

名人家庭 「從小把我當出氣筒,她不知道怎麼當媽媽」張家瑋選擇原諒已離世的媽媽,也跟自己和解

作者: 江睿毓

最近兒少議題引起了廣泛的關注,本土劇女星張家瑋也在社群上談起自己童年被家暴的痛苦回憶「小時候也在被虐待的環境中長大,最近的事情令人痛心,所以真的很希望每一個小孩能夠被友善的對待。」

親子教育 在國小開了一間銀行的賴老師:家裡也可以操作的理財小策略

作者: 江睿毓

文具架上的自動鉛筆大約25元可以買得到,我可以幫妳支付25元,因為那是妳上學的「需要」;但如果妳要買超過25元的自動鉛筆也可以,差額就要用妳自己的錢付喔!因為超過25元就是妳的「想要」。

部落客專欄 食安不該等意外發生後才重視,日常三面向教孩子食育觀念!

作者: 彭凱莉

最近因為食物中毒事件頻傳,普羅大眾開始注重起食物保存與飲食安全等觀念,也有許多專家學者分享飲食裡常見的毒素來源以及致病原因等!但站在兒童食育師的角度,我認為食安不該等意外發生後才重視,而是應該從小就教育孩子正確的飲食觀念!

親子教育 學生變少,選擇變多|8個數字趨勢 一覽2024年國中小選校現況

作者: 親子天下

台灣中小學生跨區就學比率持續攀升,且年紀愈小跨得愈勤。除走出特色的公立學校,提供不同教育需求的私立學校、實驗學校,也是日漸熱門選項。精選8個數字,帶你一探百花齊放的選校新時代。

醫師專欄 早期教育 | 家有跳跳虎:揭開蹦跳背後的感覺統合之謎

作者: 安安優腦職能治療所

小黃最喜歡蹦蹦跳跳了,開心的時候、生氣的時候、興奮的時候……任何時候,小黃都喜歡跳來跳去,因此家人昵稱他為「跳跳虎」。

醫師專欄 早期教育 | 教養方程式幫助孩子發展正確認識感覺統合

作者: 安安優腦職能治療所

感覺統合(sensory integration)對現代家長來說,應該是比較被提到的名詞了!然而大部分的家長,對於感覺統合真正的意涵卻一知半解。有些家長誤以為感覺統合失調的孩童就是過動兒,或以為感覺統合是在教導兒童做運動。這些觀念都沒有完全掌握感覺統合這個概念,僅是摸著邊際的看法。

部落客專欄 正因為我有小孩,更要讓他明白禮讓與包容並非理所當然

作者: 琦琦

情緒失控的媽媽氣急敗壞的打電話到店家咆哮,原來是因為女兒剛買好的手搖飲就這麼打翻在地上,奶茶加上珍珠灑在地板上,這一整理不知又要多久……一則「女兒打翻飲料......地方媽媽要店員「來我家擦地板」不然公審店家 ......」的新聞遍布新聞媒體。

學習當爸媽 因材施教!2024 甲辰年龍寶寶教育篇

作者: 藏雲會館館主李咸陽 

2024 年為甲辰年,為「青龍年」,象徵活力與希望。誕生於青龍年的寶寶,各有各的特質,看看命理老師建議,如何因材施教。

學習當爸媽 嬰兒什麼時候能知道我在叫他?把握1歲前做「這5件事」奠定寶寶語言發展的基礎!

作者: 妞新聞

爸媽們生第一胎時一定會有這個疑問:寶寶知道我是誰嗎?寶寶知道媽媽、爸爸、阿公、阿嬤嗎?以及~寶寶知道自己叫什麼名字嗎?出乎意料的,其實寶寶很早就知道囉!

學習當爸媽 頂大迷思、非自願課外活動......導致孩子崩潰、過勞的7件事

作者: 親子天下

明明是肯定多元發展的教育體制,進了升學制度或家長眼裡,就變質成全方位發展的全能競賽。成績滿分、滿級分還不夠,要比運動參加校隊、要比檢定上台演奏、要提前布局補未來學的……。美國大學教授直擊,家長「怎麼讓孩子持續過勞、崩潰」!

醫師專欄 媽媽注意 | 別再沖孩子發火了,父母的脾氣是兒童教育的最大死敵!

作者: 安安優腦職能治療所

快節奏生活中,我們時常忽略了自己的情緒管理,特別是脾氣。對待家人時,我們或許常常因為無法正確處理矛盾而產生脾氣,然而這種情緒不僅對親密關係造成損害,更可能深遠地影響到孩子的成長。透過溝通、真實面對情緒以及表達情感的方式,可幫助建立更健康、穩定且和諧的家庭關係。

親子教育 「為台灣而教」董事長劉安婷:先做一個能接受失敗和不完整的大人

作者: 親子天下

「為台灣而教」董事長劉安婷談到 AI 時代的成功路徑,已經完全不同於工業時代,作為大人,要先被教育、被改造,才能去談「用生命影響生命」......

寶貝健康 舉小旗、舉手!學童安全過路口這樣做

作者: 林宜屏

5~14 歲兒童佔交通事故 11.46%,就型態來看穿越道路時的風險性最高,其中車輛未依規定禮讓行人為主要肇事原因。不讓馬路變虎口,讓學童安心上學去,請這樣做!

學習當爸媽 如果孩子長期壓抑情緒、無法自然宣洩,未來很難有同理心!家長掌握4心法,情緒學習無所不在

作者: 未來family

「台灣不太重視情緒教育,父母、教師對自身情緒都不一定察覺,沒學過,自然不解如何面對孩子的情緒。」幼兒教育學系退休教授幸曼玲則分享,引導孩子提升社會情緒能力,可參考這幾個心法:

部落客專欄 小學生的自主成長計畫—將時間還給孩子

作者: 琦琦

時序進入第 11 個年頭,小包升上小五了,在過去的三個暑假裡,我們總是幫他安排許多營隊,深怕他的時間填不滿,而待在家只得應付他的需求,但這一次我們只安排少許營隊課程,大多時間跟著媽媽,讓他有機會多體驗一點生活,感受日常生活的節奏。

醫師專欄 早期教育 | 孩子喜歡咬人,不一定是暴力傾向所致,還有可能是這種原因

作者: 安安優腦職能治療所

真真是一個一歲八個月大的孩子,很喜歡咬人,即使他的爸爸媽媽都常常被他咬,父母親非常困擾。

醫師專欄 早期教育 | 從感覺統合看寶寶的爬行

作者: 安安優腦職能治療所

兒童的發展過程中,父母和照顧者的角色至關重要,因為他們不僅是孩子的啟發者,還可以提供環境和機會,促進孩子各個方面的發展。本篇將深入探討兒童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爬行。通過了解兒童在爬行過程中的生理和感覺發展,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為什麼爬行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父母和照顧者將在這本文章中找到有關如何支持和促進寶寶爬行的實用建議,以及瞭解爬行對兒童感覺整合、運動發展和認知能力的重要性。

醫師專欄 早期教育 | 自信心的培養對孩子的發展有多重要?

作者: 安安優腦職能治療所

孩子的自信對於他們成長過程至關重要,它不僅影響著他們在家庭和學校中的表現,還塑造了他們未來的人際關係和職業發展。自信的孩子通常更容易融入社交圈,積極嘗試新事物,並擁有更積極的心態面對挑戰。相反,缺乏自信的孩子可能會陷入自我懷疑和消極情緒中,影響他們的全面成長。

親子教育 明明約定好只能買一個玩具,孩子卻臨時反悔!如何讓孩子願意遵守約定?

作者: 助理編輯 劉妤韓

「哇哇哇…我就是想要這個…」「吼~我不要….我不要….我不要…回….家…」,這些情景爸媽可能不陌生吧?!偶爾經過賣場或百貨公司的玩具區,會看到掙扎的小小孩和無奈的父母,正在上演諜對諜的景象;或許我們小時候就是那個躺在地上打滾的小小孩,也有可能以前/現在/未來是旁邊尷尬又無助的父母。父母該怎麼做,才能成功引導孩子合宜地表達情緒及遵守約定呢?

醫師專欄 早期教育 | 寶寶有了初步的暴力傾向,父母應當阻止嗎?

作者: 安安優腦職能治療所

有研究發現,寶寶在 1 歲半左右會出現輕微暴力傾向。不容否認的是,暴力是人類取本性中的一部分,在刀耕火種的遠古時代,我們的祖先必須通過體育搏鬥來獲得食物和火種。

親子教育 孩子被霸凌,胡語姍透過情緒教育訓練 學會同理孩子、也修練自己

作者: 親子天下

台北市家長協會理事長胡語姍,長期在國小當情緒教育志工,也主持教育電台節目,活潑、健談的她原本是家庭主婦,因為老大屢被同學排擠而走進校園,想幫助自己的女兒,無意中也幫到更多別人的孩子,開啟了不一樣的人生。

生活好點子 從律師到《八尺門》導演,唐福睿:我一直在擺脫父權,教育裡不該有這麼強烈的權威性格

作者: 親子天下

唐福睿是律師斜槓小說家和導演,擅長用寫實手法,探討法律制度下的人性困境,把冷門、複雜的題材處理得有溫度、有希望。出身公務員家庭,他為何從法律轉創作?想改變什麼?

專家專欄 我們都是被嚇大的,快速管教不一定有效!

作者: 許嬰寧

有沒有看過這些狀況? 在一個餐廳裡面,看見一個小朋友在餐桌上拿著餐具敲敲打打、食物上來了還把玩著食物。這時候 父母管不動的話,就會在他旁邊說:「你再不乖乖坐好、等下餐廳老闆會生氣,會來罵你喔!」

親子教育 廚房裡的素養課》名師林晉如:「親子共廚」掌握3原則、享受5好處,輕鬆練出生活自理力

作者: 未來Family

資深教師林晉如觀察,假若孩子的生活能力不好,學習成效通常也會被拖累,建議家長要有意識的展開生活教育,培養孩子基本的自理能力。

專家專欄 OT莉莉當媽媽:談性說愛!性教育即是關係教育

作者: OT 莉莉當媽媽

性的發展是小孩成長中自然且必經的過程。現在當家長很難,十種教養書有十種不同的教法。但我們該做的是把自己的心情安頓好,寧願自己是資訊提供者,也不要他去接觸到偏誤的訊息。

親子教育 當你覺得孩子不打教不會時,你可能正在「親職倦怠」!4跡象中1個就要小心了!

作者: 妞新聞

最近育兒界很不平靜,兒科醫師爸爸發文自首體罰孩子,字句透露著「打在你臉,痛在我心」的心聲,底下一面倒的網友加油留言對比育兒專家、媽媽網紅的的斥責聲浪,風向越來越亂,到底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呢?其實,文章中不難看出爸爸其實已經「親職倦怠」了,又因為種種壓力讓自己陷入「孩子不打不行」的錯覺中,事實上,這時候不代表孩子該嚴厲教育,而是代表家長該休息放鬆了。

部落客專欄 職業媽媽養小孩不容易

作者: 畫說女人&寶寶來了2.0

在台灣工作賺錢生活又要養小孩已經很不容易,我們的國民小學教育為什麼還要這麼為難當父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