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測小寶寶肌肉與骨骼發展問題,在醫學上利用「身體動作」發展成熟度做為辨別指標,除了身體發展之外,感官知覺系統與感覺統合,在小朋友的感知覺發展及認知學習上,更為輔助訓練的要角。透過認識感官知覺與感覺統合的發展歷程,可以讓爸媽知道小朋友的感官接收動作,有無出現遲緩或是異常的狀況發生,多留心觀察寶寶各項發展的時間進度、盡早發現接受治療、輔助,是身為父母須著重關切的課題。
感官知覺系統
感官知覺系統分別為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稱之為五覺。對未誕生的小嬰兒來說,在母體中的呵護都屬被動接收,例如來自母親的習慣、喜好、養分供給等。一旦寶寶降臨到世界上,探索全新又陌生的環境,就須憑藉自己的感官能力,主動去感受和學習。因此,小寶寶仰賴各種感官刺激,培養五覺發展在腦中的協調統合能力,擁有健全的感官知覺後,才具備發展後天學習的條件。五覺是幫助寶寶將感官接收到的資訊,傳送回腦部,經過整合與協調,轉變成具意義的形象和正確的訊息架構,最後將訊息意義,透過動覺、本體覺、前庭覺等協助轉換,表現出情緒性和身體動作反應。當感官知覺發展而成,小寶寶在不同的生活經驗中學習,並建構出正確的認知概念,有助於讓寶寶分辨事物的好壞,協助建立社會情緒的人際互動。例如:有良好的味覺和嗅覺,讓寶寶避免吃到腐壞的食物;會用表情動作表現出意願,當媽媽逗寶寶時,寶寶聽到看到,會表現出揮手開心的模樣,建立互動關係等。
》視覺發展
視覺為五覺中最慢形成的感官知覺系統,主要功能是幫助寶寶探索環境,並且協助進行動作順利發展,以及幫助認知概念的建立。在視覺發展的階段,未足月的小寶寶,幾乎沒有視覺能力,僅能看到眼前一些由色塊組成的模糊影像。
0~1個月:小朋友能見到眼前20~30公分左右的距離,並且可以辨別出物體的輪廓和形狀,但尚未有焦距能力。
3個月:逐漸能注視與焦距,但仍無法準確找到焦距定點。
4~5個月:藉由頭部左右轉動,能看到90度的範圍。
6個月:視野角度達到180度,並且視線可以追視移動中的定點,且有遠近概念,焦距能力也更好一些。
1~2歲:視神經系統已發展健全,視力發展和成人相同,可以注視焦距定點位置且能辨別顏色。
3歲以後:視覺能力與知覺發展都達到成熟階段,因此會出現具目的性的連續進行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