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學習當爸媽

父母放手好難,怎麼當個「極簡主義父母」

愈來愈多專家建議父母,從生活到學習,都要盡量放手讓孩子練習獨立與自主;但時代壓力卻讓父母放不下心,忍不住為孩子愈做愈多。研究發現,原來父母捨不下的是自己的心魔,也教父母如何運用減法教養,當個極簡主義父母。
父母放手好難,怎麼當個「極簡主義父母」

 

美國的臨床心理師暨布朗大學助理教授松布南(Yael Schonbrun)做了一個研究實驗。她準備了一份華盛頓特區的一日遊行程,上面洋洋灑灑地塞滿十四個活動,請參加實驗的人改善這個行程。結果,參加實驗的人中,只有四分之一的人刪掉裡面的一個活動。似乎大家都對於「刪減」這個概念很有障礙。

她說,這樣的行程,就像孩子的生活塞滿了各種活動,結果常常只能蜻蜓點水,而且會搞得大家壓力爆表又筋疲力竭。

這也像是爸媽們總想為孩子多做些什麼,多安排、多準備未來,現代父母的苦境。

《華盛頓郵報》一篇文章指出,愈來愈多專家鼓吹要放手,用「極簡主義教養」,賦權給孩子,讓他們練習獨立、自己選擇、多點時間自由想像、對他們少一點亦步亦趨的評論或讚美。研究也顯示,過度參與、干預的父母,常常會導致孩子出現學習倦怠、無力感、或情緒、焦慮與憂鬱的問題。

延伸閱讀孩子總是教不聽?可能是你誤踩了這些教養陷阱

父母不放手 想避免不確定性

但是,知易行難。做為父母,總是知道得放手,又很難貫徹到底。

這篇文章找到了學術研究中,發現父母難以放手的心魔,也因此得以提出解方,讓父母們降低煩愁。這些研究分別來自身為三寶媽的松布南,以及身為二寶爸的維吉尼亞大學工程與建築教授克洛茲(Leidy Klotz),而且以科學解釋,為什麼父母有總想要做更多的天性。

松布南指出,人性大多想避免不確定性。所以,很多爸媽擔心,如果對孩子放手,會變成怎麼樣;因此覺得,還不如多為他們做一點、安排一些,希望藉此更接近想要的結果。例如,至少確定孩子的生活起居、衣食住行得到很好的照顧,或者潛能得以發揮,將來有機會進入名校。

而現代社會的文化,又有「愈多就是愈好」的傾向。松布南提出了一大串現代教養的迷思:要更投入孩子的成長、更致力培養孩子的興趣、安排更多活動、吃更多元化的食物、多跟孩子說話⋯⋯好像每一件事都要做更多。

延伸閱讀插隊推擠、放牛吃草…帶孩子到公園玩碰到恐龍家長、暴走屁孩,用6招解決!

五種「減法」的力量

克洛茲在《減法的力量》(Subtract)書中指出,「加法文化」讓情急之下不知所措的父母忘記人生還有「減法」這回事。一擔心、焦慮、看到別人做了什麼,就會焦慮,怕落後了,只好把為孩子做的事情一項一項加上去,成為加法文化的受害者。

彙整克洛茲的研究,以及松布南在今年年底即將出版的新書《工作、教養與成功》(Work, Parent, Thrive),以下是給爸媽們的建議:

1、認清事實

父母要先認清事實,自知為孩子做太多事情、甚至不知不覺變成習慣了,才有可能知道要改變行為模式。

2、刻意提醒自己,可以用「減法」、往後退一步

他們的研究發現,當工作人員提醒受試著可以在實驗中選擇更進一步、或是退一步後,受試者就更可能發現,少做一點、退一步也有很多好處,而不再執著於什麼都要多做一點。

3、光是說不還不夠

減法、少做一些,不只是對新建議、新想法說不。因為說不只是停止新增事情,並沒有減輕原來的負擔,完全不是減法。

4、如何決定要放手哪些事

也許爸媽對於可以放手的事,都很捨不得放。這時可以重新思考,所重視的價值觀是什麼。從這個角度看,就會比較清楚,有些事情不是非要不可,尤其是那些讓生活備感壓力又忙碌不堪的事情。

5、降載、放手不是不歸路

二位學者提醒,人生可以有加法、也可以有減法,端視如何應用,不需要為放手而放手。雖然不需要為孩子做那麼多,但還是可以視情況添加值得做、重要、有益的事。

資料來源:華盛頓郵報

延伸閱讀放手讓孩子嘗試,你會發現孩子比我們想像的更有勇氣

*本篇文章由【親子天下】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資料來源/華盛頓郵報

照片來源/親子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