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寶貝健康

網路流傳嬰幼兒餵藥法!有用嗎?醫師提醒用藥原則

餵小孩吃藥,可說是育兒的前三大魔王。你家孩子會乖乖吃藥、還是說到吃藥就哭哭啼啼呢?網路上有不少家長分享各種餵藥方法:把藥放入奶粉中?把藥粉塗在寶寶嘴裡?真的有用、可行嗎?來看小兒科醫師怎麼說。
網路流傳嬰幼兒餵藥法!有用嗎?醫師提醒用藥原則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小兒部鐘浩瑋醫師表示,寶寶一出生就有味覺,能分辨藥水跟平時喝的奶不同,可能會因不喜歡而哭,但也可能是因餵藥方法不對。因此,網路上有許多家長尋求餵藥方法,還有許多爸媽熱心提供自家撇步,但真的可行嗎?

破解!網路流傳餵藥法

1.跟小孩說喝甜甜

鐘浩瑋醫師表示,因為藥水的顏色、藥粉的味道,當孩子將藥吃進去就會知道它跟熟悉的食物不同,因此若孩子的年紀以及認知能力,是能溝通,要向孩子解釋,藥對他有什麼幫助,不建議使用強硬拐騙的方式來誘導孩子。基本上一兩歲以上的孩子可能已經可以透過遊戲的方式引導;如果是三、四歲以上的孩子可以透過繪本、故事引導,讓孩子不要排斥吃藥這件事情。

2. 用奶瓶的奶嘴裝藥水,讓寶寶吸吮?

「一歲以內無法溝通的孩子可以試試,但這很看家長餵食的技巧與節奏的掌握。」鐘浩瑋醫師表示這個方法也有風險,第一:奶瓶的奶嘴流速的節奏是由家長掌握,寶寶對於奶瓶內食物的味道反應會影響他吸吞換氣的節奏,所以會增加易吐奶風險。第二:因為寶寶會知道藥跟奶瓶內熟悉的食物的味道不一樣,所以如果他不喜歡藥,可能連帶的對奶瓶也會有不好的印象,會提高寶寶不喜歡奶瓶進而不喝奶的風險,所以並不太建議。

延伸閱讀:擔心孩子吃藥產生抗藥性?研究:喝母奶可預防

3.手洗乾淨把藥粉沾塗到寶寶嘴裡?

老一輩很習慣使用這個方式,但它也會有些風險,首先藥物的劑量會不精準,第二個風險是手的乾淨程度,如果沒有好好洗手可能會吃下病菌。鐘浩瑋醫師表示但如果寶寶只願意接受這方法,若過程乾淨,這樣的方法是不得已中的選擇。

混進奶或是食物中

4.混進奶或是食物中?

大部分的食物是可以的,這個方法的優點是孩子容易接受,缺點是有些食物可能會影響藥性,使原本100%的藥效變成70、80%。像是布丁、冰淇淋不影響藥性,不會讓藥效打折,但如果是奶,可能會因為奶的溫度影響藥效,另外酸性的果汁也不能使用,建議如果考慮使用這種餵藥方式,還是先與藥師做確認。

5.在藥裡加糖?

鐘浩瑋醫師表示醫院在藥粉中搭配糖粉是行之有年,原則上是不影響藥效,但並不建議自己加糖,因為並非每種糖類都可行,若有這樣的需求,建議主動跟醫師說明。

6.使用針筒、滴管、餵藥器?

「這些方式都是為了可以控制藥物的量,讓藥水以少少的量,慢慢滴下去。」鐘浩瑋醫師提醒使用針筒等餵藥器,寶寶的姿勢應呈現半臥姿,讓寶寶有個弧度,不能平躺餵,一般來說寶寶沒有那麼容易嗆到,因此若寶寶有咳嗽就要先停下來,一歲以內的寶寶吃藥是需要喘息的,爸媽餵藥速度很重要,應慢慢餵、不貪快。

兒童用藥三大疑問

兒童用藥都是甜的,真的嗎?

國際上兒童用藥都是水劑,也就是藥水,劑量上會更精準,而且是專為兒童設計,因此藥水會有符合標準的甜味,但如果是藥粉或藥丸,因為原始設計並不是依兒童做設計,若擔心藥粉苦澀,家長可以請醫院、診所添加糖粉。

延伸閱讀:餵藥像打仗,網紅用「飲料餵藥法」真有解?

如何餵小孩吃藥丸、膠囊呢?

通常三歲以上的孩子是能吞藥丸的。藥量是依體重換算,選擇藥丸可能是因從體重換算後,孩子要喝很多藥水導致心生排斥。鐘浩瑋醫師表示,藥物會做成膠囊是因方便運送或是藥物被設計成要慢慢釋放,所以膠囊與藥性有關;如果是藥丸,也不建議自行磨成藥粉,因為藥丸在變成藥粉的過程可能會影響藥性,像是藥物受潮等等。除非一些特殊的藥物不得已,才會需要家長使用前自己磨粉。所以如果孩子不會吞藥丸、膠囊、藥物,想要自己磨粉,還是要先詢問醫師、藥師。

孩子把藥吐出來,要補餵嗎

孩子把藥吐出來,要補餵嗎?

鐘浩瑋醫師表示到底要不要補藥,主要是看時間,如果孩子馬上吐出來,無法確定進去多少藥量就要再補,但如果是半小時後才吐出來就不用補。但若是特殊用藥,像是醫師提醒一定要吃完的抗生素,就要補藥,如果是症狀型的藥,則不一定要補。

幼兒餵藥大原則

大孩子第一次自己吃藥時,建議爸媽用說故事的方式引導,提高孩子的接受度。鐘浩瑋醫師表示孩子會害怕吃藥是因認知增加,對未知會感到害怕。「大原則是孩子不排斥吃藥就好,方法只要安全、乾淨就可以。」餵藥過程不要讓孩子害怕,「慢慢來就好,別想著速戰速決,不是有灌進去就好,其實藥沒進去也沒關係。」不要為了急著結束而壓制孩子,孩子覺得不舒服,就容易把不舒服與吃藥做連結,可能之後就更不喜歡吃藥,增加餵藥的難度。

現在資訊太多,網路上流傳各種偏方,鐘浩瑋醫師提醒,別人分享的餵藥方式不一定都能照做,因為藥性及孩子的狀況不同,建議還是要諮詢醫師,別讓餵藥成為親子間的抗戰。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諮詢/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小兒部鐘浩瑋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