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專欄 專家專欄

家有破壞力強的熊孩子,拆家、搞破壞怎麼辦?

糖包灑滿地、破壞家中擺設、把浴室瓶瓶罐罐丟進馬桶,孩子破壞力好強,媽媽常常崩潰,面對孩子拆家行為該怎麼辦?你家也發生過類似的場景嗎?
家有破壞力強的熊孩子,拆家、搞破壞怎麼辦?

 

「孩子一歲多的時候還只是愛玩乳液、凡士林,弄得一團糟,我以為久了、過癮了就好了,沒想到過了兩歲,他開始喜歡搞破壞……把糖包撕開撒得滿地,爺爺奶奶家和室的紙門被他用玩具戳得都是洞,浴室裡的瓶瓶罐罐也都被他丟進馬桶,真的快瘋了,到底該紅燒還是清蒸!?」

千萬不要啊!

這是粉絲團後台收到的訊息,字裡行間都可以看出媽媽的崩潰。

 

6歲的「破壞行為」反映身心發展需求

孩子六歲以前會經歷大幅度的成長,而這些搞破壞的行為,其實正好反應了身心發展的需求——包括好奇心、創造力、模仿行為,甚至是要吸引注意或宣洩情緒。

「難道就要任憑他們破壞,我們跟在他們屁股後面收拾嗎?」

當然不是!

讓孩子面對自己留下的殘局,和媽媽一起動手收拾,是讓孩子與自然後果產生連結的最佳辦法!

 

收拾熊孩子殘局的三個步驟

在收拾完畢以後,爸爸媽媽還可以這樣做:

1.了解孩子的動機

有時候孩子在學校做了新的活動,回家以後會想要「練習」或是「模仿」,例如在家使用剪刀把爸爸媽媽收到的帳單全都剪了,或是在一些重要文件上作畫。

2.這時就需要給予清楚的規範

了解了孩子的動機與需求之後,爸爸媽媽可以跟孩子進一步討論清楚,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例如帳單被剪了會有什麼後果?重要文件為什麼不能畫?

3.明確告訴孩子可以怎麼做

「我知道你想要練習剪紙,如果帳單被剪掉了,就沒有辦法付電費,我們可以用色紙來剪,而且還可以剪成各種作品。」

「你好像很喜歡畫畫,如果畫在媽媽要報告的文件上,會影響媽媽隔天的工作,我們來準備一疊可以畫的紙,和彩色筆放在一起,你下次想畫就可以從這裡拿。」

給予清楚的規範、明確的後果和發揮的空間,就能兼顧孩子身心發展的需求,也減少爸爸媽媽生活中的各種「驚喜」。

 

撰文/蘇子茵 職能治療師

圖片來源/Photo-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