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家庭 生活好點子

粽子不能整串送?孕婦、小孩端午節忌什麼?這些習俗千萬不能輕忽!

端午節是三大傳統節日之一,有吃粽子、立蛋、賽龍舟等傳統,但你知道嗎?這天除了熱鬧以外,其實還藏著許多禁忌和習俗,尤其對孕婦跟小孩還有特別的禁忌、保護和祝福意涵,有哪些端午節能做或不能做的事呢?
粽子不能整串送?孕婦、小孩端午節忌什麼?這些習俗千萬不能輕忽!

 

端午節又被稱為「龍舟節」,最廣為人知的由來就是屈原的故事,屈原為楚國的詩人,被楚王流放後,憂國憂民投汨羅江,百姓為了感懷他,怕魚蝦啃咬他的身體而在將中投入粽子,因此端午節才有了划龍舟和吃粽子的傳統。

另外,端午節在農曆五月五,這時的天氣潮濕炎熱,容易滋生蚊蟲和細菌,所以自古也被稱為「五毒月」,五毒代表蛇、壁虎、蠍子、蟾蜍和蜈蚣,這些毒物常在農曆五月出沒,因此端午節才開始有掛香包、艾草以及喝雄黃酒的習俗。

 

4大端午節禁忌,有哪些禁忌不能做呢?

1.粽子不能整串送人

眾所周知,端午節會吃粽子,傳統鄰里也會「互送粽子」當節禮。

但你知道嗎?粽子居然不能「整串送」,那是因為整串粽子會讓人聯想到「送喪」的習俗(台灣沿海有「送肉粽」出海的習俗),所以如果要送人粽子,記得要拆開來送,或是用禮盒包裝起來,避免讓人誤會或者不小心觸了霉頭。

另外,粽子也是端午節的祭品,祭拜需要準備「雙數」的粽子,也一定要先加熱蒸熟,避免不敬。

什麼是「送肉粽」?

「送肉粽」是台灣民間的一種喪葬習俗,特別用來處理非自然死亡(如自縊、溺水、自殺等)者的後事,因為這類死亡被認為帶有「煞氣」,會影響陽間,因此需要透過儀式將死者的「煞」送走,以保家人與地方平安。

儀式通常會在深夜悄悄進行,並且會提前預告「生人勿近」,請法師誦經,並手持整串粽子(象徵死者魂魄)繞行社區後遠送,最後將粽子拋棄或燒毀,代表送走災厄與不祥。

因此,「整串粽子」在某些人眼中成為不吉之物,若在端午節將整串粽子送人,容易讓人聯想到「送肉粽」儀式,被視為禁忌。

2.當天不宜行房

端午這天被視為「驅邪避毒」的日子,行房事則被認為是氣血耗損、破壞正氣的事,因此容易讓邪氣靠近,特別新婚夫妻和孕婦,也會被提醒當天要避免行房,以免對身體或胎兒不利,雖然現在思想進步,觀念也比較新,仍有老一輩的人會有此忌諱,覺得寧可信其有,畢竟除了這天以外,還有364天,哪天不行呢?

3.不宜戲水、下水游泳

端午節這天有賽龍舟的活動,但卻不適宜戲水,因為這天傳統上被視為「水鬼活躍」的日子,容易被「抓交替」,以現代的說法則是因為此時是梅雨季,這個時節若是到溪邊、海邊遊玩,容易突然水勢暴漲,再加上天氣轉熱,細菌容易孳生,也比較容易引發皮膚病,尤其孕婦和小孩,更要避免到水邊遊玩。

4.香包不能遺失或亂丟

端午節許多家長會讓孩子佩戴香包避邪,香包是用艾草、雄黃等香料包成,有驅蟲、防病以及保平安的涵義,既然是福氣的象徵,那當然就是不能亂丟或是遺失了,因為這樣等於將福氣丟掉,容易招來邪氣。

 

孕婦與孩童端午節不可忽視的保護習俗

除了禁忌外,端午節也有許多溫暖人心的傳統,特別是針對孕婦與孩子的健康與平安而設計,以下幾項習俗至今仍被許多家庭遵循。

1.孕婦避開煞氣,避免接觸五毒

端午節既是五毒,容易有疾病或災禍,傳統上孕婦就被提醒此時要少外出,尤其是登山或草叢活動,五毒出沒,孕婦受到驚嚇或感染,對胎兒的健康成長也會有影響。

2.小孩佩戴香包、五色線保平安

端午節掛香包、繫五色線,可保體質較弱的孩子受邪氣侵擾,五色線是用紅、黃、藍、白、黑五種顏色的線組成,象徵五行,能調和陰陽、保祐平安,通常會綁在手腕和腳踝上,也不是要一直戴著,夏天結束或是第一次雷雨到的時候,就可以丟掉囉!象徵把疾病和災難都帶走。

3.塗雄黃酒避邪、防蟲蚊

孕婦和小孩當然不能喝雄黃酒!但過去的傳統會讓小孩點在額頭、耳後或是肚臍處,更細緻的做法是畫一個「王」字,象徵保護身體、驅逐病氣,現在人醫學常識豐富,不再以真雄黃酒作保護 之用,反而比較常見用艾草水、薄荷油取代,就可以防蟲、防蚊又防災!

雄黃酒是什麼?

是一種含有黃丹(砷礦物)泡製而成的藥酒,從前被認為可以驅毒、避邪和防疫,但要注意,現代人已不喝雄黃酒了,因為砷有毒,大量攝取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尤其是孕婦和小孩,更是嚴禁引用或是塗抹真正的雄黃酒,可用艾草水、薄荷油、酒精取代。

★白蛇傳裡提到,法海給許仙一杯雄黃酒,白素貞就現出蛇的原形,表示蛇類怕雄黃。

4.插艾草與菖蒲,鎮宅又避邪

端午節家門外會插上艾草與菖蒲,是傳統習俗之一,艾草具有濃烈香氣,可驅蟲避邪;菖蒲則形似寶劍,有斬妖除魔之意。

孕婦與孩童若要出門,也可以隨身攜帶一小束艾草,象徵身體不易被邪氣入侵,不過孕婦要謹慎使用艾草,不是不能用,但因為其功效有活血、化瘀的特性,使用過多對胎兒有風險,建議孕婦不管是艾草還是菖蒲都要外用為好,較為安全。

  • 艾草:用在中藥裡有溫經止血、驅寒止痛效果,中醫裡的艾灸原料也是取自艾草,有些地方會用艾草煮水給小孩洗澡,據說洗淨汙穢,小孩就可以神清氣爽睡得好喔!

  • 菖蒲:跟艾草一樣帶有香氣,因此一般認為可以驅蟲,也能入藥或作香料,跟艾草一起懸掛在家宅中,一草一劍就能保護家宅平安。

 

端午節開運法:為自己與家人招來一整年的好運!

除了避邪禁忌,端午節其實也是「轉運」、「開運」的好時機,善用以下習俗,有助於提昇能量與福氣:

1.午時水淨化氣場

端午是開運招財的好時機!正午11點到1點的「午時」,陽氣最旺,這時候收集的水被視為擁有極陽的能量,過去會用井水、泉水、河水或接雨水等自然界的水,現在則是方便用水龍頭的水或礦泉水也可以,取水後曝曬片刻後用來洗臉或擦身,據說可驅除穢氣、增強運勢,午時水也可用來淨化空間,驅走不良能量。

  • 開運:用曝曬過的午時水淨化家中,掃除穢氣。

  • 招財:用曝曬過的午時水來製作「錢水」,做法是在鍋中投入硬幣煮沸,過後就可以放置在家中財位,也可隨身攜帶,有「錢滾錢」的寓意。

2.曬書曬衣,除霉驅穢氣

古時候在端午節會「曬書」、「曬經」,因為端午這天雖然天氣晴朗,但正值梅雨季,古時候沒有除濕機或空調,書籍也多為手抄本,紙張就容易受潮、發霉或被蟲蛀,所以在端午節極陽的這天,是很適合曬書、曬衣物的日子,除了實用(避免發霉),也象徵驅走書中的穢氣與積塵,有象徵知識光明、文運昌隆的涵義。

現代人當然不會曬書了,但在一些圖書館、書香世家,還是會有人象徵性的在端午把藏書拿出來翻閱通風,無書可曬的家庭,也可以曬衣曬被,都能祈福除穢呢!

3.食用五黃食材,增添吉祥好運

民間流傳「端午吃五黃,百毒不侵」,所謂五黃包含黃瓜、黃鱔、黃魚、鹹蛋黃和雄黃酒等,這些黃色食材,象徵太陽與正氣,據說可提升身體陽氣、驅除晦氣,另外還有食五子,包括粽子、豆子、茄子、李子和桃子,各自都有吉祥的意涵。

4.在家中擺放端午符、紅繩或五色繩

可於端午當天請來寫有祈福語的平安符貼在門後,或將五色線編織成手環,全家佩戴,除了增添節慶氣氛,也能為家中帶來正能量與祝福。

5.立蛋成功就能好運一整年!

據說,端午節這天立蛋成功,能保佑全年好運喔!有說法是端午節正午12點時最容易成功立蛋,但其實後來科學證實,只要地面夠平、蛋的重心更穩,不管哪一天都可能將蛋立起來喔!不過,端午節立蛋是好玩的傳統,不管是不是相信,和孩子一起試試看,寓教於樂,孩子都會很開心的。

許多端午節習俗看似迷信,實則蘊含生活智慧與祖先的深厚情感,從不戲水、不整串送粽子,到幫孩子繫五色線、插艾草,這些傳統無一不是出於對家人健康與安全的重視,透過這些傳統也更能表達對家人的關心。

這個端午節,就來試試看吧!

 

撰文/王佳琦

圖片來源/pexels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