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媽媽在迎接新生命到來時都需要時間適應跟調適,不自覺得會陷入到憂鬱的情緒中,一起來看看可以怎麼好好面對人生重要的轉變呢?
了解產後憂鬱症前,先來認識產後低落
無論是爸爸或媽媽都可能遭遇「產後低落」,通常和角色的轉換有關,開始擔心自己無法勝任新的媽媽、爸爸角色。一般發生於產後三到五天,常有快樂不起來、心情鬱悶、無力感等心理狀況,通常幾周後會恢復,但如果延續很久甚至加重,就可能是產後憂鬱。而「產後憂鬱」主要會有睡眠問題、無價值感、罪惡感,甚至會想傷害自己或是傷害寶寶,產後三到六個月之間都可能發生,若不治療有些人甚至會延續好幾年,因此建議產後的媽媽要多加注意自身的心理狀況,另外一半也要隨時注意產後媽媽的狀況。
最明顯判斷產後憂鬱症方式,就是會有想不開、想自我傷害,甚至想傷害寶寶的想法,對自己會產生無價值感或是罪惡感,若有這種狀況,建議可以找醫師尋求專業協助。前一胎或懷孕中期就有明顯焦慮、緊張、憂鬱等狀況,會有較高比例有產後憂鬱症,另外若家族中有人曾有產後憂鬱症的病史,也是需要多加注意。
憂鬱症是因腦部賀爾蒙引起,個人並沒有辦法改變賀爾蒙,因此若有自覺建議到醫院尋求醫師協助,產後憂鬱症的治療通常會有心理治療及藥物治療,因為生病後的心理狀況會有自我否認、認知謬誤等狀況,透過心理治療分析狀況,讓媽媽知道,這是大家都經歷過的感受。藥物治療會有像提高血清素、多巴胺等的藥物,哺乳媽媽不用擔心藥物是否會影響寶寶,開藥會依照美國醫學會指南,使用風險最低的藥物,不過若狀況較嚴重,出現自傷或傷人的行為,就需要住院治療。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精神科主治醫師李柏翰表示,預防產後憂鬱症最重要的是「好好運動,好好飲食」,養成規律運動習慣或到戶外運動,可讓腦部賀爾蒙及壓力賀爾蒙得到改善,強化賀爾蒙的平衡。飲食的部分,建議保持均衡飲食,讓賀爾蒙有足夠的原料就比較能預防產後憂鬱症。
延伸閱讀:產後肚子鬆垮垮怎麼辦?這套動作,讓妳躺在床上也能瘦!
李柏翰醫師建議用中庸的態度面對產後憂鬱症,「不要為難自己也不要太放縱自己」,像是沒辦法好好照顧寶寶,可以尋求他人協助,先把自己照顧好,但這時就不建議再想自己不是好媽媽,這時請「別為難自己」,但也不要因為寶寶由其他人照顧,就讓自己處於疏離狀態,不和人互動,甚至覺得自己沒救了,這時請「別太放縱自己」,建議等自己狀況好一些,就去看看孩子。
李柏翰醫師提醒,「輕忽產後憂鬱症的話,可能會將產後憂鬱症的影響帶到未來。」,在患有產後憂鬱症的同時,可能會有極端負面的想法,認為自己沒有資格當媽媽,即使後來狀況好轉,卻可能誤以為生病時的自己是真實的自己,進而影響未來的自己,認為自己不是好媽媽,李柏翰醫師表示,「要注意生病中的自己並不是真實的自己。」建議即時接受治療,就能讓自己脫離生病的狀況,漸漸好轉。
先生及親友,如何支持產後憂鬱症媽媽?
其實只要聆聽及陪伴媽媽就好,也不一定要有太多回應,另外李柏翰醫師提醒,另一半可以督促媽媽就醫以及按時服用藥物,因為初期開始吃藥會覺得吃了也沒用,但要改變大腦,通常療程需要維持四到六周,甚至是三到六個月,如果沒有按時吃藥,療程會需要重新開始,而這樣的狀況會讓產後憂鬱症的媽媽自我感覺更不好,因此身旁的人提醒及督促媽媽按時吃藥及回診是很重要的。
李柏翰醫師建議可以尋求全年無休24小時的安心專線1925,由專業人士提供免付費的心理諮詢服務,讓需要抒發分享的媽媽有個出口。
李柏翰醫師提到目前已證實爸爸也會有產後低落的狀況,主要是因對角色的變化感到憂慮,從男朋友變成丈夫、爸爸,擔心自己沒有能力做到,甚至害怕原生家庭的問題帶到現在新組成的家庭,像是過去家庭有經濟壓力或家暴、酗酒等問題,而憂慮當自己成為爸爸會不會也是如此,無法當個社會上期待的好爸爸、好丈夫。
這時建議可以多和身旁的親友、另一半聊天,了解到不是只有自己會有這些壓力,即使夫妻雙方都有產後低落的狀況,也能藉由雙方溝通討論,讓彼此不孤單,李柏翰醫師表示,「其實會低落就代表有疑問。」可以藉由聊天讓雙方凝聚團隊感,互相支持。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