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親子教育

3觀念‧4原則 開發嬰幼兒潛能

面對「潛能開發」這個頗具爭議性的議題,家長態度主要可分兩類,一類是主張讓孩子在遊戲、玩耍中自然成長,崇尚老子思想的「放任無為派」;另一類是奉行菁英教育從0歲開始,熱中送孩子上各式潛能開發班的「望子成龍派」,專家表示,家長應扮演協助、守護、供給資源的角色,而非高高在上的指導者,並用陪伴、接納與肯定的方式來幫助孩子開發潛能。
3觀念‧4原則 開發嬰幼兒潛能

 

PART1‧環境刺激大腦發育

精神病學家史畢茲(Spitz)有項著名研究,是比較兩組處於劣勢環境中的嬰兒(一組是合法的棄嬰收容所,另一組是因母親在獄中服刑,而在女監附設的育嬰室成長的嬰兒),後者雖然每天與母親共處的時間有限,但這些孩子卻發展得相當正常;反觀在收容所的嬰兒,因受到的刺激與關愛非常少,多數的孩子有發育不良、容易生病、智能與情緒發展嚴重遲緩的問題。

透過這項研究可證實,嬰幼兒若要正常的發展,不能沒有早期的撫育與刺激。

 

大腦的發展

亞東紀念醫院復健科語言治療師余斐如表示,簡單地區分大腦構造,可分為左腦、右腦兩半部,分別司掌不同功能。

左腦司掌語言、分析、計算、判斷與推理,右腦掌理音樂、聲音、圖像、想像與創造,若要再細分腦部構造的話,則可區分為前額、後額、內顳、頂顳與枕顳,每一區域都具有不同的作用與功能。

寶寶一出生時,脊髓和腦幹就已發育完全,之後較上部的大腦區域會逐步發展,包括:小腦、基底核(與身體動作有關)與主管情緒與記憶的邊緣系統,最後發育完成的為大腦皮質,即掌管意識行為的區塊,包括意識經驗、推理能力等,隨著嬰幼兒年紀漸長,皮質也會逐漸發育完全,嬰幼兒也越來越能領會自己的經驗。

 

腦部圖9個

140億個腦細胞全在媽媽肚子內完成

1~2個月:必要的器官基礎已經完成
頭腦的原形是在受精後第18天左右後,一天天製作頭腦的細部器官,最初呈現細管狀(神經管),隨著成長,一端逐漸膨脹,在2個半月時,開始形成將來變成大腦的前腦胞,變成中腦的中腦胞,變成延隨、小腦的菱細胞。

3個月:接受外界刺激,頭腦更加發達
在胎內期間,每天平均生產5000萬~6000萬個神經細胞,約8週左右,由於神經系統的發達,出現能感受外界刺激的皮膚感覺。

再透過疼痛、搔癢等皮膚刺激,近一步刺激腦部,也更促進了腦部的發達。

4個月:完成大腦、小腦等,心的要素也形成
2個月前還是細管狀的頭腦,到了這時期已形成大腦、小腦等,另外司掌人類記憶稱為「海馬」的部位也開始在大腦中形成,據說,感受舒適、不舒適、生氣等心的要素也在這時期開始呈現。

5個月:腦的記憶開始活動,能記得媽媽的聲音
神經系統進一步發達,司掌五官感覺的腦前頁也顯著成長,另外大腦部位變大,表面呈現無皺摺的光滑狀態,腦部記憶裝置開始發揮功能,所以記得經常聽到的媽媽的聲音。

6個月:處理資訊能力增強!記得媽媽的氣味
7個月:思考、記憶、感情能力萌芽,個性也開始孕育
8個月:胎兒開始有「心」,能敏銳反應媽媽的情感
9個月:腦細胞的數目已和大人相同,也開始能感受壓力
10個月:經過產道時的皮膚刺激,也能促進頭腦發育

 

PART2‧潛能開發3觀念

「潛能」是一種隱而未現的特殊能力,潛能開發即是要激發生命本來應有卻尚未顯現的能力,促成健全的自然發展,因此,如何提供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使其應有的智慧和能力,甚至是個人獨有的天賦資質,能夠被激發出來,即成為潛能開發的目標。

 

PART3‧4原則讓寶寶更聰明

現代行為主義(註:此學派主張人的一切行為皆經由賞與罰的經驗學來)創始人華生(John Watson)曾宣稱:
「給我12名健康、體格好的嬰兒,讓我在設定條件的世界裡養育。我敢擔保,不論嬰兒的天資、個性傾向、能力、素質、種族背景如何,我隨意挑選其中任何一個,都可以按我選定的目標,把他調教成任何一個領域的專家─不管是醫師、律師、畫家、商人均可,甚至調教成乞丐或小偷也沒問題。」

(詳文請見2009年三月號育兒生活雜誌)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採訪撰文/林明佳
諮詢/長庚紀念醫院桃園分院院長暨復健科主任 黃美涓
   亞東紀念醫院復健科語言治療師 余斐如
   圓心坊全方位腦力開發托兒所所長 黃薰漪
   臺北縣私立成長托兒所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