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家庭 家庭關係

【這個媽媽不一樣】不是血緣,卻像命中注定!單身醫師王杏安:我沒生他,卻一輩子為他守著——柴柴,是我第一個孩子

當媽媽,不一定要有血緣。王杏安醫師與柴柴的相遇,是命運的安排,更是愛的選擇。她用三年多的守護,證明「媽媽」不只是法律上的身分,而是願意陪你走過人生每一段路的人。
【這個媽媽不一樣】不是血緣,卻像命中注定!單身醫師王杏安:我沒生他,卻一輩子為他守著——柴柴,是我第一個孩子

 

初遇柴柴:17天大的孩子,牽起一輩子的緣分

107年,在埔里基督教醫院,一個才出生17天的男嬰被緊急送來。原生家庭的照顧不當,竟用成人奶粉「紅牛」餵食,導致電解質嚴重失衡,命懸一線。

更令人心碎的是,後續檢查發現,他的腦部與心臟都有結節,疑似罹患罕見的遺傳病「結節硬化症」。

這名男嬰隨即被轉診至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那天,值班的外接醫師就是王杏安。

「我就是第一個接觸他的人,從那一刻起…我們之間的緣分就這樣開始了。」她回憶,那趟救護車上的陪伴,悄悄在心中種下了永恆的牽掛。

 

住院的日子:他不是病人,他是我們的孩子

起初,柴柴只是醫院裡眾多病童中的一位。但由於原生家庭不具照顧能力,社會局暫時將他安置在醫院。然而,他的病況特殊,遲遲找不到接手機構。一天、兩天,竟變成了幾個月。

日子一天天過去,醫護人員逐漸被這個堅強的小生命所吸引。「他真的很可愛,兩三個月大,會對你笑,會抓你的手,又還不會搗蛋,真的很療癒。」王杏安醫師笑說,「我們大家都很疼他,幫他買衣服、陪他玩。他穿的不是病人服,而是我們精心挑的可愛衣服。」

王杏安醫師照顧柴柴

▲冰冷的病房,因為柴柴,成了許多醫護人員心中最溫暖的角落

 

萌生的念頭:如果我可以當他的媽媽…

雖然柴柴罹患罕病,王杏安醫師依然相信他有健康與未來的可能。然而,隨著一次次檢查揭示更多問題,癲癇、腦萎縮、單腎、膀胱輸尿管逆流……,他的身體狀況讓人心疼。

三年內,柴柴住院23次,等於一年半都待在醫院,從腎膿瘍到敗血症,每一次都牽動她的心。

日復一日的照顧中,她的內心悄悄改變。有一天,她問自己:「我能不能成為他的媽媽?」那不是一時衝動,而是一種越來越清晰的渴望。

「那時我身邊的朋友都開始結婚、生小孩了。我也想當媽媽,而這個孩子,他那麼需要一個家,為什麼不能是我?」

 

想帶他回家?比你想得難太多

然而,現實很快澆了一盆冷水。

柴柴特殊的健康狀況,使得許多安置機構望而卻步。即使尋找專業保母,也因為照顧病童的風險較高,而困難重重。

王杏安醫師曾多次向社會局詢問是否能領養柴柴,卻因法規限制屢遭拒絕。社會局告訴她,她無法收養柴柴,因為她不是合格的保母。她想去考保母證照,卻被告知要辭掉本職醫師的工作,成為全職照顧者才行。

她甚至請媽媽考保母證照,「我媽也很愛他,特地從台北下來看他,還去上課考證照,但最終仍因保母資格限制無法成功。」

她嘗試申請成為寄養家庭,卻因為單身身份而被拒。「要『有父有母』才可以。我沒結婚,就不合格。」即使她提出讓父母擔任寄養父母,自己則以姐姐的身分協助照顧,也因為法規對於寄養父母年齡的限制而宣告失敗。

所有的規定、法條,對她來說就像一道道牢不可破的牆,而她唯一的願望,只是想給這個孩子一個家。

王杏安資師守護柴柴

▲唯一的願望,只是想給這個孩子一個家,怎麼會這麼難?

       

三年多的守護:不是媽媽,但我就是媽媽

即使法律不允許她成為媽媽,王杏安醫師仍默默守在柴柴身邊,一年、兩年、三年……

「他每次住院,醫療照會、復健安排,都是我處理的。只有簽名時,大家才發現:欸?你不是他媽媽?」

柴柴兩歲那年,她甚至送他去上幼兒園。直到老師問起戶口名簿,才知道這段關係沒有法律名分。老師們聽完故事後,全都哭了。

「我那幾年過得很害怕,很怕社會局突然來把他帶走。」她說,那種戰戰兢兢的日子,只有她自己知道。

但王杏安醫師從未停止照顧柴柴,從不。

 

改變的開始:遇見社工小朱

就在幾近絕望時,一位新社工小朱出現在醫院。

起初,她對社工有所防備。「我覺得他們只會讓事情更複雜,甚至把柴柴帶走。」但小朱不是那樣的人。她聽完王杏安醫師的故事後,溫柔地問:「為什麼妳不考慮申請收養?」

「我以為單身不行收養。」王杏安醫師說。

「其實可以的,只要符合條件,我們可以一起努力。」

這句話,如同一道曙光,照亮了王杏安醫師心中那條滿是荊棘的路。

王杏安醫師收養柴柴準備

▲「那幾年過得很害怕,很怕社會局突然來把他帶走。」戰戰兢兢的滋味,只有自己知道

 

法律名分,終於一步步接近

在小朱的協助下,王杏安醫師開始參加收養人課程,準備資料,了解程序。

同時,由於柴柴的原生家庭在長達兩三年的時間裡,狀況並未得到任何改善,南投縣政府也正式對柴柴的父母提起親權剝奪訴訟,並於110年11月判決成立。

「那一刻我真的鬆了一口氣,他終於成為南投縣政府的孩子,不會再被隨意帶來帶去了。」

此外,由於柴柴的特殊醫療需求,以及王杏安醫師長期以來對他的悉心照護,社工特別申請了「親屬安置重要他人」條款,讓柴柴得以合法安置在王醫師家中。

「從那時開始,他就是我們家的一份子了。」她眼裡閃著光芒,「雖然收養程序還在進行,但他已經是我的孩子。」

 

「這世界上沒有人比我更適合當他的媽媽!」

柴柴從出生不久便因父母不當照顧陷入昏迷,後又確診罕病、反覆住院,一路走來都是王杏安醫師親手照顧。從第一天起,她就沒有離開他身邊。即使單身,即使後來陸續生下女兒與雙胞胎兒子,她始終沒改變心中的那個念頭「柴柴是我的第一個孩子」。

歷經三年多的申請與等待,終於在113年6月,收養程序完成,王杏安醫師成為柴柴法律上的母親。

王杏安醫師沒人比我更適合

▲「這世界上沒有人比我更適合當他的媽媽!」

 

愛的代價:為柴柴放棄了一段感情

這份深厚的母愛,卻也帶來難以兼容的遺憾。

前男友無法接受柴柴的存在,甚至對他心生忌妒。他不願柴柴出現在王杏安醫師的家裡,質疑「他憑什麼能擁有這一切」,甚至說出許多傷人的話。

王杏安醫師與父母曾試圖溝通,向男友表示,如果他還無法接受柴柴,可以先冷靜思考,婚禮也願意延後。但最終,對方依舊無法接納柴柴。

王杏安醫師坦言:「感情這種事無法切割,柴柴比前男友更早進入我的生命,這就註定了他在我心中的位置。」最終,因為價值觀的差異,王杏安醫師選擇結束這段關係,獨自堅持守護柴柴與三個孩子。

 

最深的回報:你眼裡的我,是你的媽媽

柴柴的發展大約停留在兩、三歲。他需每日餵食、復健,也常因癲癇發作抽筋。照顧他很辛苦,遠比一般孩子艱難。

但他的依賴與愛,成了王杏安醫師最大的慰藉。

「他每天都抱著我、親我,看我的眼神就像戀人一樣。」王杏安醫師笑說,那種感情,真的跟一般孩子不一樣。柴柴非常在意她的感受,甚至比她親生的孩子還要貼心。

「他知道我是他的媽媽,雖然我們之間沒有血緣關係。但他知道,我是那個願意一直陪在他身邊的人。」王杏安醫師停頓了一下,接著說:「我說不上來,但我知道,他懂。」

王杏安醫師一直陪伴柴柴

▲「他知道我是他的媽媽,雖然我們之間沒有血緣關係。」

 

家庭的接納:手足的愛,沒有分你我

王杏安醫師的其他孩子們,很快就接納了這位特別的哥哥。

「我們家的氣氛非常好,孩子們從來不覺得柴柴『不一樣』。」她語氣篤定,這份自然與包容,來自她一貫的選擇,她選擇了愛,也讓孩子們在這樣的環境中學會了愛。

王杏安醫師也提到,這正是當初她無法與前男友繼續走下去的原因。她明白,如果每天都因為柴柴而爭執,那不只是她辛苦,連親生的孩子也會漸漸將「家裡的不和」歸咎於柴柴。到那時,就不只是大人之間的問題了,更可能破壞手足之間的感情。

但現在的結果正好相反。

孩子們不但愛柴柴,還願意主動參與照顧。每天,大家都知道柴柴要吃藥,全家人會圍在他身邊,一起餵藥、幫忙。他們甚至搶著拿餵藥的針筒,因為裡頭裝著五顏六色的藥水,就像在參與一場屬於他們的任務。

孩子們也都知道什麼是「抽筋」,因為柴柴每天都會抽筋。他們總是會立刻大聲說:「柴柴抽筋了!」並主動協助。

王杏安醫師認為,這樣的家庭氛圍來自她的教育方式,她希望孩子們能互相幫助、彼此照顧。她也相信,一個穩定又溫暖的原生家庭,能給孩子深遠的影響,就像當年她的父母也曾用愛治癒了她一樣。

 

母親節的真義:不是生了孩子,而是選擇成為一個母親

王杏安醫師與柴柴沒有血緣,也沒有懷胎十月的經歷。但她用三年多的堅持、無數個夜晚的陪伴,證明了她就是柴柴的媽媽。

在法律名分尚未確立之前,她早已用行動與愛,寫下一段比血緣更深的母子情。

母親節,不只是為了慶祝生育,更是獻給那些「選擇成為母親」的人。她們用愛擁抱孩子、重新定義家庭的模樣。

也許沒有血緣,也許過程很不容易,但她們的溫柔和堅定,早已讓「媽媽」這個身分閃閃發光。

母親節快樂,獻給每一個心中有愛、勇敢選擇愛的你。你們,真的很了不起。

柴柴與王杏安醫師也是媽媽

▲在法律名分尚未確立前,王杏安醫師早已用行動與愛,寫下一段比血緣更深的母子情

 

採訪撰文/江睿毓

諮詢&圖片提供/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新生兒科醫師 王杏安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