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被稱為「泡芙人」,容易水腫,摸起來肌肉鬆軟無力。
上下半身衣服尺碼差異大,平時活動量不大卻常感疲倦。
缺乏紅潤氣色、氣血循環不良,容易畏寒怕冷。
吃一點點就覺得脹,消化慢,卻因代謝差而容易肥胖。
從舌象可看出脾虛、水濕偏盛的體質特徵。
虛胖的中醫分析
中醫理論中,虛胖大多因「脾虛」所致,脾胃掌管消化代謝,若脾虛無力,就容易造成濕氣、脂肪堆積。此外,許多虛胖患者同時有「陽虛」體質,氣血循環較差,尤其女性族群,常伴有畏寒、經期不調症狀。虛胖族群需要「提高新陳代謝、體內除濕」,可以採取以下方向:
中醫減重調理,常搭配藥材:白朮、茯苓、黨參、山藥、乾薑等等。
避免寒涼性質、容易增加身體痰濕的食物,例如:冰品、飲料、含糖食物。
培養運動習慣,提升肌肉量與基礎代謝。
肌肉結實但體脂率超標,可能伴有高血壓、高血脂。
全身均勻性肥胖,容易便秘或便黏不淨感。
稍微活動就滿身汗,夏天特別難受,體內熱氣重。
容易口乾舌燥、餓得快,愛吃重口味、油炸物,常不自覺吃太多。
舌苔偏黃厚,代表體內濕熱、痰濁內積。
實胖的中醫分析
實胖的主因是「攝取過多熱量,超越身體所需」,若符合多項特徵,你可能是真的肥胖,不能以水腫當藉口囉!中醫理論中,實胖常伴隨「痰濕內盛、肝鬱火旺」,使得代謝失調更加嚴重。因此,可以採取以下方向:
中醫減重調理,可幫助體內濕濁排出、調整食慾與降低火氣(舒壓)、改善便秘避免宿便。
避免油膩、甜食、熱量過高的食物,例如:炸物、加工食品、零食。
培養運動習慣,提升身體代謝,促進脂肪消耗。
除了中醫師協助調理及日常飲食運動外,平時也可以透過穴位按摩,協助減重保養喲!
以下介紹幾個好用穴位:
1.足三里穴:屬於胃經,助消化、防便秘。
2.內關穴:有助於腸胃保健以及平穩心情。
▲可用指節或指尖按壓3-5秒,左右交替按壓3-5回合。
3.耳穴:胃點及饑點(控制食慾)、內分泌點(增加飽足感、促進代謝)。
▲耳部穴位較小,建議由中醫師用耳珠貼較精準,平時在家則可以整個耳部多揉按、一併保養其他耳部穴位。
「減重,不是讓體重數字變小,而是讓身心變得更強大。」從認識自己的中醫體質開始,每一步,都是邁向理想狀態的重要轉變。無論是實胖還是虛胖,唯有從根本改善體質,搭配均衡飲食與規律運動,才能真正達到健康又持久的減重效果。讓我們不再與體重抗衡,而是與健康同行。周亞錚醫師陪你一起找出最適合的調整方向,迎接更輕盈、更有活力的自己!
撰文/周亞錚 醫師
圖片來源/馬光醫療網、Photo-Ac
周亞錚 醫師
現職
明華馬光中醫診所
學經歷
中國醫藥大學 中醫系
高雄榮民總醫院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韓國慶熙大學 韓醫見習
捷克布拉格 第三區醫院 國際見習
現職:馬光中醫醫療網
專長:堅持良醫、良藥、良善服務;不僅提供醫療照護,更傳遞真摯與恰到好處的溫暖服務。肩負著守護人們身心健康的重要使命,不只越做越好,而要做到最好!
經歷:馬光中醫醫療網深耕台灣30餘年,全台共有 22 家中醫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