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恩是一位腦性麻痺的孩子,雙腳肌肉太緊,走路時容易墊腳尖、失去平衡。矯具對他來說,就像是一雙「能讓我自己走路的腳」。
當馬太鞍溪的堰塞湖潰決、洪水湧進光復鄉時,他們家整個被淹進去,家具、家電全泡壞。恩恩的媽媽回想那天:「什麼都來不及救,只能看著水越淹越高。」
清理家裡時,她才發現,恩恩每天要穿的矯具不見了。那幾天,恩恩不斷問:「媽媽,我的鞋子呢?那我怎麼去上學?學校有沒有被沖走?」家裡滿地泥巴,但孩子最掛心的,仍是上學這件事。
看到孩子沒走幾步就搖搖晃晃、差點跌倒,恩恩的媽媽又急又心疼。他無助地打電話給門諾醫院義肢矯具中心尋求一絲希望。而接到電話的治療師吳健銘一聽就明白:「這孩子一定很著急,也不能再等。」
於是,他和團隊馬上開車趕往光復。那時候道路還泥濘不堪,他們就在恩恩家門口搭了臨起桌椅,現場幫他進行測量。
一般矯具從設計到製作完成要花2、3週,但這次團隊說:「這孩子不能等。」他們啟動加速模式,把所有流程壓到最短。只花了6天,一副嶄新的矯具就做好了!
吳健銘還特地在矯具上印上恩恩最喜歡的小汽車圖案,想讓他開心一點。那份貼心,就像在說:「這不只是輔具,也是勇氣。」
矯具送到的那天,恩恩迫不及待地穿上鞋、慢慢站起來。他開心地笑著對媽媽說:「媽媽,我可以去上學了!」
門諾團隊不只幫他重製矯具,還準備了兩雙鞋,一雙上學穿,一雙在家練習。「能讓他重新走路,就是最好的復原。」吳健銘說。
幾天後,恩恩背著書包、踏著新步伐走進校園,那笑容比災後的陽光還亮。
門諾醫院表示,這次光復洪災中,共有6位使用義肢或輔具的居民向他們求助。有人輪椅被沖走,有人義肢泡壞,團隊都陸續到府幫忙,免費重製與維修。「這不只是做一副矯具,而是幫他們重新走回生活。」吳健銘說。
在滿目瘡痍的災區裡,這群醫療人員沒有大聲喊口號,只是默默趕工、奔波。他們用行動證明,洪水可以沖走家園,但沖不走愛,也沖不走希望。
❤️謝謝這群默默守護的醫療人員,用專業和溫暖陪伴孩子重新走路。願每一個被洪水沖散的家庭,都能像恩恩一樣,在愛裡重新找到前進的腳步。
整理撰文/江睿毓
圖片來源/門諾醫院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