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以為,「有了自己的房子,家就完整了。」
尤其當有了孩子,更希望能給他一個快樂長大的空間,最好能有遊戲區、有客廳、有書房,甚至還夢想著要有自己的衣帽間、中島廚房……那就是心中「幸福家庭的樣貌」。
結果現實裡,房價高得像天邊的雲。
最後,只能努力在預算範圍內,找到一間還算滿意的小屋。
偶爾看到朋友裝潢得像樣品屋的大房子,心裡會生出一絲羨慕,然後自我安慰:「沒關係啦,我們家小歸小,也是五臟俱全。」
後來,有位朋友A,和我分享了她的故事,讓我對「大房子」有了不同看法。
準備結婚前,她和先生開始找房子。因為南部的公婆經濟狀況不錯,主動提出要幫忙出頭期款,娘家也說要贊助新屋裝修費。
於是,他們順利地買下了心儀的大三房,還找設計師把家規劃得溫馨又舒適。
那時她覺得,這樣的家是自己的夢想宅,也代表著父母的祝福。
只是沒想到,「家變大了」,卻也變得「很難關起門來」。
公婆幾乎每隔一兩個月就會「順路來北部找親友」,順道也特地帶著自己做的家鄉菜。有時菜準備多了,公婆就會熱情邀請外地親戚一起來聚會。
朋友笑著說:「我家似乎成了親友定期聚會的招待所!」雖然她不介意親友來訪,但笑裡藏著一點無奈。
她說,有時也會懷念從前租屋時那種「小而自由」的日子。雖然空間不大,卻有自己的節奏、自己的安靜。
相較之下,有些家庭雖然房子小了一點、舊了一點,卻多了份自在與親近。
餐桌同時是孩子的書桌、也是爸媽的工作桌;孩子寫功課的時候,媽媽在旁邊煮飯,邊聊著今天上學的趣事。
家裡有點擁擠,卻沒有人因此而不自在。
小小的家能和孩子一起笑、一起吃飯、一起擠在沙發上看卡通,然後即使親友來訪,也只會停留一頓飯的時間,留下祝福就離開。
或許最好的「家」不是房子多大,而是彼此在裡面是不是能放鬆、能做自己。
❤️換個角度,小房子反倒多了不易被打擾的空間,也讓夫妻的心更靠近。
文/嬰母愛聊編 ▪︎ 陪你聊聊天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