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寶貝健康

寶寶大事

寶寶大事
寶寶大事

國外出生的寶寶 回台治病只能自費
綜合報導/陳萱蘋

丁太太在美國產子後發現,一個多月大的寶寶腎臟有問題,於是返台治療。未料健保局告知小寶寶沒有戶籍,須比照無戶籍返國僑民要等六個月後才能加保,這段時間小寶寶的醫療費用全部要自費。

丁先生不滿地表示,他與妻子正常繳健保費,從未中斷,國內新生兒就算晚報戶口,醫療費用也可以回溯,為何在國外出生的新生兒不適用?他認為健保局刻意刁難。

健保局承保組科長許周珠表示,原健保法規定,未有戶籍的返台人士需等待四個月後才能加保,但後來各界認為,「部分返台僑民長居國外,有就醫需求立即返台就可以加保,利用健保資源看病,對長期依規定繳健保費的國內民眾不公平」,於是二代健保修法將四個月延長為六個月;對於類似丁姓小寶寶的狀況,大家也很同情,但礙於法令,實在無法違法處理。

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表示,大家對於小寶寶的情形都會感到心疼。當初修法時,也曾討論過新生兒及老人加保等情形,後來認為,法令應一視同仁,不應特別排除哪一個年齡層的人,過去也有類似心臟有問題的新生兒案例,但也只能依法辦理。這個案例也提醒有計畫到美國產子的夫妻,要先了解健保的相關法令,並將其列入風險評估。

 

 

幼兒夏日疾病 媽媽最怕腸病毒
綜合報導/陳萱蘋

網路一項調查指出,腸病毒是媽媽最怕的幼兒夏季傳染病,但3成受訪者不清楚大人親親、抱抱,會把病毒傳給小孩。

日前有項網路問卷訪問800位「有1到7歲小孩」的媽媽,其中6成親身經歷孩子感染腸病毒,9成受訪媽媽最擔心的幼兒夏日傳染病就是腸病毒;但對於「成人是新生兒感染腸病毒主要傳播途徑」這個概念,有3成的受訪媽媽不清楚。

依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疫情監測顯示,上週腸病毒個案比率急速上升,占急診病例的千分之17.76,為近7年來同期的最高值,已進入腸病毒流行高峰。

中山醫院小兒科兼任主治醫師周怡宏說,大人感染腸病毒、輪狀病毒的症狀,比幼兒感染輕微,照顧孩子的成人若不注意衛生細節,就可能讓手上、嘴巴、鼻腔、衣物上的病毒,藉由密切接觸、飛沫散播,傳給幼兒,甚至進而引起幼兒重症。

周怡宏醫師建議,家長、保母和幼教老師照顧孩子前、外出回家前,先換衣物、洗手、漱口、洗鼻腔,洗完手務必擦乾,再照顧小孩;避免帶幼兒擠百貨公司週年慶等人多擁擠地方。大人如果覺得身體很累、喉嚨癢癢的,極可能是生病前兆,趕快戴上口罩,勤洗手,避免和幼兒親親、抱抱等接觸。

腸病毒沒有疫苗,除了做好個人衛生,周怡宏醫師建議家長,讓孩子睡飽、吃新鮮蔬果,可以維持良好免疫力,此外,不妨補充具有得益氏菌的乳品,利用好菌來促進腸道健全。

 

兒童過敏性鼻炎
綜合報導/敖庭綸

近年來全世界過敏性鼻炎的人數持續增加,約占10-15%的人口。台灣兒童的盛行率更是逐年上升。過敏性鼻炎雖然不會對生命造成嚴重的威脅,然而長期下來對於孩童的生活、健康、學習和社交活動很難不受到影響,甚至造成家長經濟上的負擔。

典型症狀的過敏性鼻炎症狀包括流鼻涕、鼻塞、打噴嚏和鼻子癢。在身體檢查可以發現眼瞼下黑眼圈、鼻樑橫紋、搓揉鼻子的動作等。每當季節交換、冷熱交替就會開始流鼻水、哈啾;甚至嚴重一點的幾乎每天都掛著兩條鼻涕。此外過敏的孩童也容易在一般感冒過後,引發後續的鼻竇炎或中耳炎。

幼兒的過敏性鼻炎發病因素主要與遺傳、飲食及環境因素有關。研究發現,混合餵養和人工餵養的嬰幼兒較母乳餵養的嬰幼兒更容易發生過敏性鼻炎,也就是說,母乳餵養對嬰幼兒在2歲以前發生過敏性鼻炎有預防作用。在居家環境部分,兒童與懷孕婦女應完全避免環境中的二手煙; 嬰兒與學齡前兒童須徹底且完全的居家環境塵蟎過敏原防治;對寵物過敏病人,應避免接觸貓狗有毛寵物過敏原。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台灣位於亞熱帶地區,溫暖而潮濕的氣候環境使得過敏症狀不能只是從虛論治,要從虛實夾雜的體質考量,濫投補藥不但無法有效改善症狀,更可能使鼻塞及耳、鼻、眼、喉癢的症狀更為明顯。過敏性鼻炎患者需注意飲食,避免吃過於燥熱的刺激性烤、炸、辣物,以及冷飲、瓜類水果等涼性食物。

 

 

大器晚成?小心發育遲緩!
綜合報導/敖庭綸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發展遲緩兒童發生率約占兒童人數的6~8%,至今大部分發展遲緩的原因是未知的,目前能夠被瞭解的原因僅佔25%左右。在已知的原因中,遺傳和環境因素的影響是最大的。以去年台灣出生數約20萬6000名,大約就有1.3~1.5萬幼兒有發育遲緩問題,像是認知發展、生理(粗細動作)、語言及溝通發展、心理社會發展或生活自理技能等。

在發展遲緩的案列中,語言發展是最常見也最容易發現的一種。專家指出,要預防語言發育遲緩及培養子女的語言天分,父母應在子女一歲前提供合適的語言環境,如多與子女說話,以刺激其語言細胞生長,為日後的語言能力打好基礎,否則會影響子女的一生。語言發育遲緩的兒童,智力及身體機能均屬正常,唯獨不能分辨說話及環境聲音,連別人呼喚名字亦無反應。根據外國一項有關幼兒腦部發展的研究指出,腦部中負責日後語言發展的語言細胞,在幼兒出生後一年內會急速生長,首8個月更是語言細胞生長的高峰期,若語言細胞在此時得到刺激,便會建立起龐大的訊息聯網,從而提高辨音能力及語音資料庫,為日後學習語言建立良好的基礎。

出生到6歲的這段時期,是腦細胞發展最快速的階段,也奠定了幼兒在生理及心理上的基礎,嬰幼兒3歲以前腦細胞連結網已發育70~80%,6歲之後腦細胞連結網絡增長逐漸緩慢,早期療育即是基於「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為了讓發展遲緩或有可能發展遲緩的孩子能夠儘早接受各項醫療專業之介入,可以趕上一般孩子的發展或減少日後生活產生障礙的機會,早期療育是一種對於發展遲緩兒童及家長所提供的整合性服務,包括及早接受醫療、復健、特殊教育、托育、家庭支持服務方案及各項福利措施。

 

 

媽咪含碘不足 恐影響胎兒
綜合報導╱陳映潔

澳洲大學針對200位孕婦研究發現,即使碘在日常生活中(如麵包裡)經常可見,但是,大部分的孕婦體內仍缺乏碘。研究者指出,人體無法自行製造碘,因此須由食物攝取,而缺乏碘容易造成胎兒腦部發育受損,因此必須注意從各種食物補充。

世界衛生組織將缺乏「碘」列為最容易影響腦部發育的主因之一,大部分人類從食物獲得的碘幾乎來自鹽, 25%則來自於小麥。澳洲自2009年起,開始在麵包中添加碘,澳洲阿德雷得大學研究者寇里夫頓表示,「碘是人類腦部發育以及甲狀腺運作的必須元素。」

這次實驗研究者共邀請200位新手母親參加,在她們懷孕期間與嬰兒出生後6個月內檢查碘濃度。結果發現,幾乎所有孕婦都有微幅缺乏碘的症狀,因此容易導致甲狀腺異常。研究者賀佐表示,「缺碘的嚴重性一直被大眾輕忽,但是研究結果很清楚的告訴大家,透過攝取碘補充品,孕婦可以避免孩子腦部或器官出現問題,也能保障自己的健康。」

上個月英國薩里大學也在《刺胳針》期刊提出研究結果也指出,約有3分之2的婦女都缺乏碘,而且情況相當普遍,如果孕婦本身已經出現少量碘不足現象,容易產下智商較低的孩子。

「美國甲狀腺協會」表示,美國在1920年代,普遍缺乏碘,因此當時推出了在市面上販售加碘鹽的健康政策。研究者進一步指出,除了麵包之外,其他可以獲得碘的食物還有優格、牛奶、蛋、草莓、起司與帶殼類海鮮等。

 

坦言身體裡住著女生 男童獲師生尊重
綜合報導╱陳映潔

台北市某國小日前舉辦畢業典禮,一位畢業生致詞代表上台表達對師長的感謝,獲得台下熱烈掌聲,這名同學不僅課業與品行受肯定,最特別的是他在班上坦然面對「自己身體住著一個女生」的事實,而且獲得知情師生的尊重。

老師指出,長得瘦高斯文的他,來自單親家庭,從小個性較成熟,在校內的成長學習過程中,逐漸顯露其性別認同與其他男生不同,包括喜歡與女同學談心、玩在一起,喜歡女生的玩具和飾品,甚至坦承「自己身體裡住著一個女生」,雖然會被有些男同學嘲笑捉弄,但他不以為忤。

難得的是,老師和多數同學都以平常心面對這名學生的「真情流露」,老師說,甚至有女同學因為班上的人際相處困擾,找他訴苦,他則以自身為例,安慰女同學要如何正視問題、調適情緒。

北市教育局綜合企劃科長廖文靜表示,教育局一直努力建構性別平等友善校園環境,但在國小階段仍處於性別認同的試探期,她贊同校方能以平常心面對,給予關懷輔導,否則一旦強加壓抑禁止,當事人就會關閉溝通管道,改以偷偷摸摸方式嘗試或是上色情網站找資訊,反而不好。

廖文靜科長認為,在國小階段,尚難論定其性別傾向,只能說其「興趣」比較傾向女性,家長也毋需過度焦慮,校方可做好學童對男女性生理構造、心理性別的輔導教育,等到國中階段還需面臨青少年建立「同儕認同」的衝擊,校方更要建立友善性別平等環境,以免類似的學生,受到同儕歧視、排擠甚至霸凌。

 

*更多內容請參考:【BabyLife育兒生活】2013年7月號。http://www.mababy.com/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