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寶貝健康

孩子有自閉症!怎麼辦?

孩子有自閉症!怎麼辦?
孩子有自閉症!怎麼辦?

我的孩子怎麼可能有自閉症?

當醫師告訴家長,小孩罹患自閉症時,除了震驚之餘,多半是採取懷疑的態度,認為小孩有正常的語言能力且又不是完全不理人,為何醫師會有這樣的看法?如果醫師是對的,那小孩不就完了?近20年來自閉症的盛行率增加為5倍之多,並非自閉症變多了,而是因為臨床醫師對於自閉症的了解與認識增加,因此提高了自閉症的發現率。

一般人對於自閉症的認識多半以為患者完全沒有語言能力、完全沒有社交互動的動機與能力,但其實這類型的患者只佔所有自閉症的1/10左右,且多半不到3歲就會被確定。但多數的自閉症患者語言發展初期也許有落後,但後來的語言發展明顯改善且幾乎正常,其智能程度也與一般小孩無異;但由於在社交互動技巧與調適能力上的偏差,常有人際關係維持上的困難,導致出現焦慮與憂鬱症狀,甚至因而拒絕再去學校,或者在校與同學有嚴重的衝突。

且這類型功能較高的自閉症不容易早期被發現,有些在7、8歲甚至國中以後才被醫師或老師意外發現,這也難怪家長或老師會誤以為自閉症都必須出現在幼兒期,因為不具備典型的自閉症狀,所以其白目、魯莽與不易妥協的行為,常被誤認為是個性缺陷、教養失敗或精神病的表徵。若能早期診斷並且得到適當的協助與療育,對於其未來是否能順利完成學業與獨立生活有很大的影響。

 

自閉症的診斷

自閉症的診斷方式於2013年有大幅修正,將原本自閉症中的五種類型修正為單一種類型,也就是自閉症(或稱為泛自閉症),原本其中的非典型自閉症與亞斯伯格症從此走入歷史,這樣修正目的在減少過度診斷,希望能更確定與找出有困難的患者以提供協助,再次強調診斷是為幫助而非為標籤化或者合理化不適當行為。

新版診斷手則也簡化診斷的條件,自閉症患者必須自兒童早期就有以下狀況:
1.社會-情緒互動困難:如雖有很好的文法概念,但淪為單向式的冗言,缺少一問一答的互動,無法與人分享議題與興趣而過度著重於自己的偏好,甚至完全不理人。
2.社交互動的非語言溝通有困難:如說話時與眼神、動作間的不協調,不瞭解交談的規則,不太會維持適當的人際距離,眼神接觸少,無法了解與適當使用肢體語言,對於解讀社交生活中非語言線索(如身體語言)有困難,甚至完全沒有表情與肢體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