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親子教育

孩子上學適應不良怎麼辦?2招協助孩子融入團體生活

當孩子進入學齡階段,從家庭到學校生活,需要開始學習與同儕相處,過程中難免會有爭執與摩擦,因此,經營良好人際關係顯得格外重要,本文將教導家長如何引導孩子適應團體生活,期盼每位孩子都能擁有一個幸福快樂的童年。
孩子上學適應不良怎麼辦?2招協助孩子融入團體生活

 

學校,是孩子學習知識的場所,同時也是培養社會行為能力的重要地方,孩子在學校若能與師長、同儕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不僅可以提升孩子的自信心,更能有助於日後學習發展。然而,孩子在學校生活出現適應問題時,父母又該如何從旁給予協助?本文邀請專業臨床心理師為爸比媽咪詳細說明。

何謂團體生活?

臺大醫院臨床心理中心臨床心理師林其瑾說明,所謂團體生活,是指2個人以上,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關係,如家庭裡有父母、兄弟姊妹等親屬關係;在學校有師長、同儕關係;進入職場社會後,則會有上司、下屬等階層關係,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會隨著成長和人生經歷越來越複雜,最後構成完整的人際網絡,而這也是為什麼人需要學習融入團體生活的原因所在。

團體生活帶來的好處

學校,是孩子跨出家庭和接觸社會的最初場所,開始學習與家人以外的人相處,並逐步建立起屬於自己的人際關係,因此,學校團體生活對於孩子的未來人際網絡有著深遠影響。林其瑾心理師表示,原則上,可以用對外關係和對內關係說明團體生活帶來的助益。

對外關係》是指人與人之間,友好、正向的互動關係,像是在求學過程結交朋友、知己,透過親密的互動相處,慢慢學會信任、分享和同理心等,並了解如何維持和經營人際關係。

對內關係》是指與人交往、互動的過程中,藉由他人的回饋與反應,更進一步認識自己的個性和優缺點。林其瑾心理師說到,其實對外和對內關係,兩者之間息息相關,若能保有良好人際關係(對外關係),那麼也就能提升自信心和認同感(對內關係),進而實現自我價值。 

常見的適應不良原因

孩子在學校人際關係出現問題時,多數父母都會感到不知所措,想要改善孩子的人際問題,首先必須了解問題癥結所在,林其瑾心理師說到,臨床上最常見到的原因是生理因素,若是排除特殊診斷影響(如過動症),還有哪些原因可能造成孩子在學校與人互動不良?

1先天氣質

先天個性會影響與人互動關係,譬如孩子活動量高、堅持度高,以致較難融入新環境,由於每個孩子的性格皆不同,父母應依據孩子的個性調整合適做法。林其瑾心理師說到,假如孩子活動量高,通常較難安靜的坐著等待,建議父母在進入需要等待的場合前,可提早向孩子預告或是安排適當活動,如:紙上遊戲等,避免孩子干擾其他小朋友活動,而影響人際關係。

2家庭功能

家庭失和、弱勢家庭,或是高風險家庭下長大的孩子,長期處在家庭氣氛不和諧、情緒張力大,或是疏忽管教、未受重視的環境。缺乏足夠安全的依附關係,也會導致孩子在人際關係中缺乏安全感和親密感。

3教養方式

有些家長教養子女經常採取責備和禁止的方式,像是禁止孩子「你不准做……」或是威脅沒收玩具等,雖然當下可以達到管教目的,但孩子仍然缺乏機會去學習合適的行為。林其瑾心理師說到,家長可表達了解孩子的想法,同時建議具體明確的行為,如:「我知道你很想要……,我建議你可以做……」取代禁止或責罰。

另外,家長之間一致的教養原則和行為標準,對於孩子的行為控制也相當重要。

SOS!人際關係拉警報

不論是個性強勢霸道,還是過於害羞內向等,都會影響孩子在學校與同學的相處表現,針對各種可能影響人際關係的情況,家長們該如何順應孩子的性情,並協助孩子融入團體生活?下列整理出常見狀況,並由專業臨床心理師為爸媽一一說明。

狀況1:太過霸道 

孩子個性霸道的強勢行為,對外表現經常有較高控制欲望和自我中心主義,因此,容易造成身旁周圍人的困擾,林其瑾心理師說到,針對個性霸道的孩子,首先須讓孩子感同身受他人的感受,假如孩子在過程中能夠學會同理他人,並願意改變與人相處的態度和作法時,外在環境(如父母、師長和同學)適時給予正面肯定,也能激勵孩子持續保持良好行為。

狀況2:過於害羞內向

有些孩子個性容易怕生,見到人總是會畏畏縮縮,導致孩子在學校交不到朋友,在這種情況下,若是家長強迫孩子主動與他人互動,很可能會帶來負面效果。林其瑾心理師表示,孩子剛上學時,不妨先讓孩子觀望學校環境,看看其他同學都在做什麼,見到同學可先用微笑或是揮手的方式打招呼,而家長也可以帶領孩子主動向其他小朋友釋出善意,協助孩子認識其他同學,如此一來,孩子也能從父母與其他孩子的互動過程,學習到如何與他人交談互動。

狀況3:個人習慣不佳

林其瑾心理師提到,實際案例中也常見到孩子因為個人習慣不佳,造成人際關係出現問題,像是桌面髒亂、抽屜塞滿垃圾等不良習慣,針對這類習慣不佳的行為狀況,建議父母可以幫孩子做好規劃和解決方法,例如:教導孩子收納物品的小技巧、攜帶小垃圾桶放在桌椅旁等,就能改善不良習慣所帶來的問題。

檢視人際關係的觀察重點

當孩子在學校受到排擠或是遭遇不順心的事,很多時候都會選擇壓抑或是忍耐情緒,長期之下,必然影響孩子的身心發展,倘若父母能及早察覺並給予協助和關懷,就能避免負面情緒行為的發生。林其瑾心理師提到,一般來說,觀察重點是孩子的行為是否有突然的改變,臨床上常見到孩子抱怨身體不舒服,如頭痛、肚子痛、頭暈等,但經過檢查後卻沒有疾病等生理因素,而這些症狀通常是伴隨壓力而來,譬如:被同學排擠,或是在學校經常被處罰等。

另外,情緒上也會變得不穩定,並且出現退化行為,例如:變得怕黑、容易尿床、常常做惡夢或是依賴他人等,林其瑾心理師說到,一旦孩子的行為表現突然出現變化,便是相當重要的徵兆,提醒父母應多加留意注意。

循序漸進是最好的引導方式

孩子在學校人際關係出現問題時,家長通常會擔心不已,希望幫助孩子找出解決辦法,林其瑾心理師說到,家長過於著急了解事情真相,往往會帶給孩子心理上的壓力,反而造成孩子不敢說出事實。原則上,父母應保持情緒穩定,循序漸進引導孩子說出內心感受,應該避免使用情緒化字眼和評價。

倘若孩子不願意開口談論,不妨給孩子一些時間沉澱心情,同時明確的讓孩子知道父母願意等待和傾聽,當孩子願意和父母談論煩惱時,應該以溫和的態度接納,並提出建言和解決辦法,幫助孩子抒發壓抑的心情、減少負面情緒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