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寶貝健康

慎防嬰幼兒細支氣管炎

每當寒流南下,若家中嬰兒感冒,出現發燒、咳嗽、流鼻涕、痰多、呼吸喘促,甚至有喘鳴咻咻音,嬰兒奶水喝得比平時少一大半,這時恐怕要懷疑寶寶是否受到高度傳染力的呼吸道融合病毒(RSV)感染了!
慎防嬰幼兒細支氣管炎

2006年世界衛生組織(WHO)估計,每年全球約有6400萬RSV(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感染的案例。如果在嬰幼兒時期遭受感染,成長期則有較高的比例可能罹患支氣管異常或氣喘等疾病,因此RSV的威脅家長千萬不可小覷。

細支氣管炎的常見主因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兒童醫學中心新生兒科主治醫師許凱翔表示,寶寶感染細支氣管炎,是屬於下呼吸道較為深部的感染疾患。所謂下呼吸道是指聲門以下,包含主支氣管、左右支氣管,以及以下更小的氣管(細支氣管)。而RSV的特性,就是使支氣管黏膜產生很多分泌物,進而造成細小支氣管的阻塞。

許凱翔醫師說,細支氣管炎的感染主因,最主要以RSV感染最常見,其他則包含如流感病毒或其餘呼吸道感染病毒等,也可能影響寶寶細支氣管炎,進而出現咳嗽或發燒等症狀。家長特別容易混淆的,還包括肺炎黴漿菌、肺炎鏈球菌等感染,除症狀較類似之外,通常發燒時間更久且呼吸窘迫的症狀明顯,較易併發情況嚴重的肺炎,乃至呼吸衰竭等危險。

一旦當家中寶寶罹患細支氣管炎,可能有咳嗽、呼吸窘迫、喘不過氣、用力呼吸等症狀;較嚴重者,則可能出現嘴唇發青、呼吸伴隨有喘鳴音,尤其具有過敏體質的寶寶,呼吸更容易出現咻咻的喘鳴音;因為具過敏體質的寶寶,呼吸道較為敏感,也因此更容易有喘鳴的現象。病徵輕微者,以症狀治療為主;但若症狀較嚴重的,例如:高燒38℃~39℃維持2~3天;或由於高燒、呼吸喘促,使得嬰兒不想喝奶;或即使勉強喝奶,也常因咳嗽而吐奶,使寶寶的尿量減少產生脫水等,就需要盡快就醫。

臨床上RSV的治療方法

RSV為病毒感染,治療以改善症狀為主,目前並沒有特效藥;臨床上要研判寶寶細支氣管炎的真凶時,可以化驗痰液或鼻涕等分泌物,以檢驗寶寶是否感染RSV。但是如果寶寶臨床症狀是比較嚴重的,則要擔心是否合併細菌性感染?必要時可以檢驗以區別病毒或細菌感染。

那麼何時會必須使用抗生素?許凱翔醫師說,如果臨床症狀並沒有惡化或嚴重,則以症狀治療為主即可;除非病況較為嚴重,則可能在檢驗病原體的同時,一併給予經驗性抗生素治療預防其他嚴重肺炎,並依照病況增減藥物。

國外好發秋冬,台灣四季均在發生

由於國外四季分明,因此RSV感染的細支氣管炎常好發於秋、冬兩季,但是台灣季節區分不明顯,故RSV是一年四季都可能發生。以健保資料庫的數據所進行的分析報告指出,針對國內2007~2009年足月產新生兒(出生≧37週),出生後的第一年,大約每1000名寶寶中就有約9位寶寶遭RSV感染且必須住院治療,第二年則為1000人中約有3位寶寶受RSV感染且必須住院治療,可見RSV感染有一定的發生率。

哪些寶寶是高危險群?

RSV感染的高危險群?最常見的是好發於兩歲以下的小嬰兒、免疫力不佳的老人或具有特殊重大疾病的患者;其中,早產兒特別是RSV感染的高風險族群,早產兒由於先天肺泡發育較不成熟、支氣管較敏感,故免疫力較弱,以及出生早期多需仰賴呼吸器輔助等緣故,使肺泡的發育成熟度更慢,進而成為RSV入侵的高危險群,因此早產兒罹病時更易有呼吸窘迫的問題。

再者,患有先天性嚴重心臟病的寶寶,也可能因為感染RSV使心肺功能更耗弱,其他高危險群還包括先天免疫缺損、染色體異常(如唐氏症)、先天呼吸道異常或先天神經學異常等疾病的寶寶,他們的免疫力或呼吸道都比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