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待產時機一般可以分為自然狀態下的「產兆啟動」和非自然狀態的「其他狀況」。以前者來說,初產婦一旦出現規則性宮縮、明顯出血即須就醫檢查,子宮頸擴張達2公分以上即可辦理住院;經產婦則是出現規則性宮縮就可以視情況辦理住院。而無論初產婦或經產婦,只要破水就要馬上住院。至於其他狀況,如果胎兒過大或是超過預產期,可與產檢醫師討論是否要住院催生,藉由藥物輔助啟動產兆。
隨著胎兒逐漸進入產道,下腹部壓力會愈來愈明顯,宮縮時可能會產生緊緊的壓迫感、疼痛、腰痠或下墜感,有人甚至會感覺恥骨聯合處像要炸開一樣,這些都是正常產程中可能發生的現象。
初產婦平均需要8~10小時,也有人長達10~16小時,視個人狀況而定;經產婦則需要8~10小時左右。
除了施打減痛分娩外,坐產球、按摩、變換姿勢都可以舒緩疼痛。產球的使用主要有坐姿、站姿、趴跪姿3種方式,其中又以坐姿最常被使用。此時媽咪須坐在產球上,雙腳往兩側張開(先生可在前方扶持),坐穩後先左、右輕輕擺動,待重心穩固再視情況以前、後、左、右畫圈圈的方式搭配宮縮頻率深呼吸再吐氣、做規律性的移動,這麼做也可以減輕會陰部肌肉壓力並緩解下肢水腫。按摩的部分,可以請家人手握拳在下腰及下背部兩側輕輕按壓(須避開脊椎),或使用按摩球做局部按摩,但要隨時觀察身體狀態,若宮縮時按壓會不適即需停止。
延伸閱讀:準爸爸陪產攻略!跟著助產大神這樣做,輕鬆成為產房神隊友。
不少人會喝熱蜂蜜水減輕疼痛。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產房護理長田于廷表示,就臨床觀察,多數產婦的確覺得有效,但因每個人體質不同,還是要看個人生理狀況及接受程度而定,沒有絕對。
在胎頭還沒有正式進入骨盆腔前,可以多多下床走動、變換姿勢或使用產球幫助產程進展,此時也可以開始練習生產時的呼吸技巧。
步驟1. 請產婦側躺拱起背部靜止不動,在腰背消毒後施打局部麻醉劑。 步驟2. 確定注射部位麻木後,將一管空針刺入硬脊膜外空間。 步驟3. 將導管插入空針直達硬脊膜外空間,移除針頭後用膠帶固定導管。 步驟4. 在導管中注射足夠劑量的硬膜外麻醉劑。 tips.減痛分娩麻醉劑須等子宮頸擴張3公分或開2指以上才能施打。
諮詢/羅英字醫師 整理/編輯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