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高旻君
天氣變化大,加上疫情有升溫趨勢,現在又有很多父母都是雙薪家庭,小孩很早就要托嬰或上幼兒園接觸團體生活,爸媽更加擔心孩子健康拉警報!專業兒科醫師提醒,掌握鋅+維生素C+維生素D3三大營養素,可以全面提升孩子的保護力。
作者: 馬光醫療網
「小滿」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八個,通常落在國曆5月20日前後。「小滿」之名,源於古人觀察稻榖在此時穗粒初結、尚未飽滿,故稱「小滿」。俗諺說:「小滿天,雨水相趕」,意指此時節降雨頻繁,天氣悶熱潮濕,正是梅雨季節的開端。
作者: 馬光醫療網
穀雨,為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六個、也是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約略落在國曆4月19-21日。俗諺有云:「清明斷雪,穀雨斷霜。」穀雨的到來,象徵著告別春寒料峭的天氣,氣溫逐步升高,並伴隨雨水的增加,有利於農作物的生長。
作者: Ariel
這週天氣回暖,一位媽媽趁天氣回暖帶孩子在桃園蘆竹運動中心游泳的時候,在兒童池被花灑系統的排水孔吸住,以大人的力量竟還無法自行脫困,請孩子去呼救,好不容易脫離排水孔後,後腰的部分出現蚊香狀的血痕,怵目驚心!
作者: 江睿毓
最近大家有沒有勤洗手、戴好口罩呢?天氣持續寒冷,病毒也趁勢肆虐,無論是醫院還是家庭,都在與諾羅病毒和流感奮戰!從專家到一般民眾,人人都不敢掉以輕心。
作者: 馬光醫療網
俗諺說到「大寒不寒,春分不暖」,如果大寒不寒冷,那麼到春分時天氣也不會暖和。這讓我們面對一整年最寒冷節氣「大寒」的心情是既矛盾又忐忑。
作者: 阿包醫生
熙來攘往路的路上,一位媽媽推著嬰兒車載著孩子,一開始孩子先穿著長袖衣褲加上羽絨外套,接著進入公園,天氣開始放晴,媽媽幫孩子脫掉外套,讓孩子散熱。然而過了一會兒,天空雲層開始變厚,媽媽又趕緊幫孩子套上外套,就這樣媽媽幫孩子穿脫衣服來回不下5~6次,旁人看了都累了。
作者: 馬光醫療網
「小寒」標誌著開始進入一年中寒冷的日子,也是冬天倒數第二個節氣。古人云:「冷氣積久而為寒,小者未至於極也。」此時的天氣已經很寒冷,但還未到氣溫最低的時候,因此稱做小寒。
作者: 馬光醫療網
「白露」為節氣中的第十五個,正式拉開了秋天的序章,是反映自然界寒氣增長的重要節氣,因此日照時間漸漸縮短,大地的溫度下降速度增快,晝夜溫差逐漸拉大,也就意味著白露結束了夏天的悶熱,使天氣日漸轉涼。
作者: 馬光醫療網
最近有聽到患者在說「醫師現在立秋都過了,天氣怎麼還那麼熱,我都快中暑了」。藍田馬光中醫診所謝觀顯醫師笑著說二十四節氣裡的「處暑」快到了。
作者: 馬光醫療網
阿明是位上班族,他總覺得夏天還沒有過完,依然穿著短袖短褲,每天喝著冰涼的飲料。一天早上,他感覺喉嚨乾燥、皮膚發癢,甚至開始有點咳嗽。他以為只是夏天太熱所致,便沒有多加理會。幾天後,情況不但沒有好轉,反而更加嚴重。這時他才想起去看中醫。
作者: 實習記者陳姸希
07/24 是國際冷笑話日。今年夏天,全球各地經歷了破紀錄的高溫,極端天氣頻發,讓人們備受煎熬。在這樣的環境下,人們開始尋找不同的方式來分散對高溫的注意力,讓生活變得輕鬆愉快。讓我們用 20 個冷笑話暫時緩解高溫帶來的煩躁與不適。
作者: 馬光醫療網
大暑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是指夏季的第六個節氣。它通常出現在每年的7月22日或23日,表示氣溫最高的時期。傳統中,大暑標誌著夏季的尾聲,天氣開始變熱而乾燥,氣候也開始進入最炎熱的時期。
作者: 編輯/蔡麗麗,商品整理/鄭宇彤
夏日的天氣越來越炎熱,擔心孩子在家被3C綁架,爸媽們只好帶著孩子出門放放電!想要對抗外頭的「惡勢力」-紫外線、蚊蟲及病菌,爸媽們需要一次做足所有準備工作。媽媽包內別忘了帶齊防曬、防蚊、消毒等用品,有效為孩子肌膚建立起一道保護層,不讓環境中的不良因子有機可趁。
作者: 馬光醫療網
「與天地相應,與四時相副,人參天地」,小暑時節,天氣熱,人也跟著心浮氣躁,體內臟腑的溫度也會跟著提高,若此時熱悶在身體裡會使代謝速度增加,也加速體內營養物質的消耗和代謝廢物的堆積,中醫的「壯火食氣」即是如此,人容易因此變得疲倦甚至昏沉。
作者: 林宜屏
受西南風沉降影響,天氣高溫炎熱,中央氣象署對臺東、臺北、新北市、花蓮縣都發出高溫警報!嬰幼童、 65 歲以上長者、慢性疾病患者、戶外工作者等為熱傷害高危險族群。尤其是嬰幼童最危險!高溫警報來襲,民眾要保護好自己跟嬰幼兒,避免熱傷害!
作者: 馬光醫療網
穀雨,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的農曆三月中,即陽曆 4 月 19~21 日,斗指辰,太陽到達黃經 30 度時。此節氣時天氣溫和,雨水明顯增多,對穀類作物的生長發育幫助很大。
作者: 馬光醫療網
每一年四季氣候的變化,都有一定的規律,例如春暖、夏熱、秋涼、冬寒,都是周而復始。這種氣候演變和環境的風寒暑濕燥火六氣是相互關聯的。在中醫理論上也逐漸歸納出一年四季特有的節令疾病,六氣過度則成為六邪或稱六淫。例如春天的天氣是由冷轉暖,當天氣開始轉溫時,許多致病的細菌、病毒、微生物等就隨之生長繁殖,繼而出現流行性感冒、肺炎、皮膚癢、結膜炎等傳染病的發生及流行。
作者: 馬光醫療網
驚蟄的「蟄」是藏的意思,此時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冬眠的生物,草木也競相舒展,有萬物萌生之是春暖花開之季,但又是各種病毒和細菌活躍之時,因此,也是流行性疾病多發的季節。諸如流感、水痘、帶狀皰疹、A 型肝炎等。尤其是還未停歇的新冠病毒,可能會再興起一波流行。所以,在這一節氣中,應該做好流行性疾病的預防工作。
作者: 馬光醫療網
春天來臨,萬物復甦,氣候開始回暖,卻也是許多人皮膚開始「癢」的季節。春天的天氣型態相當不穩定,乍暖還寒,尤其因為季節轉換,溫度以及濕度都有很大改變,更容易導致一些敏感族群開始出現皮膚不適,出現各種惱人的皮膚狀況,其中又以濕疹佔大宗。
作者: 馬光醫療網
8歲的簡小妹從 6 歲開始就出現鼻子過敏的症狀,一遇到天氣冷或是空氣品質差的時候,早上醒來就會打噴嚏流鼻水,症狀輕微時,大概到早上十點左右,症狀就會減輕或消失,但是嚴重時,症狀就會持續一整天,甚至晚上睡覺還會鼻塞,導致睡眠品質不佳,長期下來影響了孩子的學習效率與成長發育。
作者: 林宜屏
流行感冒高峰期多自 12 月至隔年 3 月,這時候天氣寒冷,溫差又大,小孩容易感冒上身,看西醫、中醫傳授小孩的保暖撇步,讓寶寶健康過冬,不怕哈啾哈啾來搗蛋!
作者: 馬光醫療網
內經云:「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是氣之常也,人亦應之。」這個說明了冬季是個容易囤積營養和熱量的時節。因此,對於體虛或年長者,常有筋骨痠痛或腰膝痠軟無力者,這個時間就很適合進補,用來增強自我的氣血能量。一方面,冬季天氣寒冷、氣溫偏低,也常常是心血管或末梢循環不良的好發季節,而末梢循環變差,也很容易有抽筋、手腳末梢痠麻的症狀。這個時候除了補腎藥物之外,也要挑選有優質蛋白質一起來烹煮,這樣才能達到調補氣血兼顧營養均衡,同時增加肌肉量,減少肌少症的發生。
作者: 馬光醫療網
小寒是一年中倒數第二個節氣,也就是第二十三個節氣,在每年年初的一月 5 日或 6 日。和大寒、大小暑一樣,一看就知道當時的氣溫是冷還是熱。《曆書》中記載:「斗指戊為小寒,時天氣漸寒,尚未大冷,故為小寒。」意思是大寒還會更冷。但在氣象記錄中,小寒卻常常比大寒冷,可以說是整年最冷的節氣,有個「冷在三九」的說法,而這「三九天」正處於大寒之前的小寒期間。
作者: 馬光醫療網
隨著冬日天氣逐漸轉涼,甚至偶爾下個小雨,門診中就會有許多來看筋骨痠痛的患者。「唉唷,我最近都可以當氣象台了,只要膝蓋開始痠痛,就知道又要變天了。」「最近早上起床,手腳關節頂扣扣,都要活動伸展一下才會覺得舒服。」
作者: Fan
好不容易度過上週的寒流,沒想到又有一波冷氣團來報到!根據氣象局資料顯示,跨年夜將再有一波冷空氣南下,目前預報強度不排除有機會達冷氣團等級。面對如此寒冷的天氣,爸媽該如何為自己,也為寶寶做好保暖工作呢?
作者: 馬光醫療網
「Merry Christmas!」冬令聖誕佳節,在這個溫馨浪漫的節日,喝上一杯聖誕紅酒,不失為一個好選擇,不畏天寒,暖心也暖胃!香料熱紅酒是歐洲人冬天必喝的熱飲,聖誕市集、聖誕派對絕對少不了它的身影,近年來也逐漸在臺灣盛行。其實自己煮熱紅酒真的很簡單,只要掌握好四大材料,也能在冷颼颼的天氣,在家與家人朋友分享這美味的佳餚,讓我們一同來了解一下吧!
作者: 林宜屏
根據中央氣象署氣象預報資料顯示,近日強烈大陸冷氣團接連南下、天氣明顯變冷,最低甚至只有十度左右!面對一波波襲來的低溫,戶外運動時與在家時該如何抗寒保健?
作者: 馬光醫療網
當冬天來臨,很多人喜歡泡澡、泡湯,不僅能讓我們感受到舒適的溫暖,更能舒緩因寒冷天氣帶來的肩頸僵硬和關節不適。然而,這樣的享受有時也伴隨著一種令人困擾的問題,即「局部乾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