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骨折的症狀?
新生兒鎖骨骨折
王俊量醫師說明,如果是出生時,受到產道擠壓所造成的新生兒鎖骨骨折,骨折的鎖骨處在外觀上通常會比較突出,但可能沒有其他症狀(因為寶寶的骨膜較厚,有支撐與保護的作用,即使骨折也可能比較不會非常不舒服,但仍可能因人而異而有不同表現)。
必須注意的是:鎖骨下方有臂神經叢,要先排除臂神經叢受損的可能。醫師會藉由觀察寶寶手的活動力、是否有正常的抓握反射、是否可以正常抬手等,來判斷臂神經叢有無受損。如果手不太能動,有可能是臂神經叢受損,可能需要後續進一步確診、復健與手術;如果手能正常活動、可以將手抬起來、也有抓握反射(大人將手指放在寶寶的手心,寶寶通常會反射性抓起),大多表示臂神經叢沒有受損,不用太擔心。其實大部分的新生兒鎖骨骨折,都不會合併臂神經叢受損。
無論是新生兒鎖骨骨折或臂神經叢受損,通常都是發生在單側鎖骨,較少左右兩側同時皆骨折或臂神經叢受損。
如果醫師已判定寶寶只有鎖骨骨折,沒有合併臂神經叢受損,多數的鎖骨骨折都會自己康復,大多不用手術或使用藥物,而且預後良好,大約1個月以後骨頭會自行穩定癒合,大約1年後會完全恢復正常,只要依據醫囑,按時配合骨科照X光追蹤骨折的生長情形是否正常癒合即可。
家暴、車禍、意外
骨折處會腫起來(又硬又腫)、該處活動力也較差、該處不太愛動也舉不起來,如果大人去碰觸到骨折處,寶寶往往會痛得大哭。例如:手臂骨折,寶寶可能會舉不起手臂、大人觸碰時寶寶就哭;反之如果寶寶的手能正常活動、可以將手抬起來,大多不用太擔心。
玻璃娃娃
玻璃娃娃大多為全身多處骨折,發展與發育也可能比較緩慢。程度比較嚴重的玻璃娃娃,可能一出生就四肢骨折、肢體變形;程度比較輕微的玻璃娃娃,可能出生時外觀沒有太大異常,但隨著年齡增長,可能會愈來愈容易骨折。有部分玻璃娃娃還會合併有藍色鞏膜。
王俊量醫師提醒,如果寶寶每次一跌倒就骨折,可能要小心是否為玻璃娃娃,可請小兒科或骨科或小兒遺傳科醫師確認。
寶寶骨折的預後?
王俊量醫師指出,骨頭有自癒的能力,寶寶骨折大多會自行逐漸癒合。寶寶的骨頭可塑性高,一般來說,大多會自行恢復正常,即使一開始可能有一點長歪,也不用太擔心,通常慢慢會恢復正常。
但是也不能因此而掉以輕心,仍要依醫囑持續觀察,少數寶寶骨折太過嚴重,照X光追蹤時,發現骨折影響到位於骨頭兩端的生長板(少數情形可能需要照核磁共振來確認),可能會造成生長畸形,例如出現長短腳,必須以手術矯正。不過通常不用立刻以手術治療,而是先配合醫囑、照X光追蹤骨頭的癒合進度,等年齡稍長後再考慮動手術。至於幾歲動手術則不一定,因人而異,要依據骨折的嚴重度與是否影響日常生活而定。例如有些人會選擇在青春期時再動手術,但如果骨折影響到日常走路功能,則可能要及早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