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親子旅遊

帶寶貝到風景區、出遊騎單車,小心這些意外傷害!

肺炎疫情燒不停,許多父母都選擇遠離人群,帶孩子到郊外踏青。然而山林田野畢竟不是專為孩子設計的場所,吊橋、小溪處處暗藏危機。如何防止小寶貝在遊玩過程發生事故?帶孩子出遊應該做好哪些準備?兒童安全專家告訴你。
帶寶貝到風景區、出遊騎單車,小心這些意外傷害!

 

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林月琴表示,台灣大多數的風景區都不是為兒童設計,出遊前最好先評估該地點是否適合帶小孩?獨自帶幼兒前往是否會發生危險?並確認附近醫療院所的位置,確保意外發生時可以馬上就醫治療。

出遊前 先教基本安全守則

出發前須確認天氣預報,如果孩子出現不適或生病的徵兆,應將行程立即取消。倘若孩子具備一定的語言基礎及認知能力,應先告知孩子安全守則,包括熟記自己、爸爸媽媽姓名、緊握大人的手…等,並模擬可能發生的情境讓孩子學習因應之道,例如發現爸爸媽媽不見要站在原地等,不要亂跑,必要時可以向穿制服的人(工作人員)求助。

防拐騙 別在孩子身上標記姓名

替孩子著裝時應讓孩子穿著合身、方便活動的運動上衣、長褲及球鞋。記得不要在孩子的衣服、包包或水壺上標記姓名,以免有心人士親近加以拐騙。

入景區 隨時隨地牽緊寶貝的手

陌生環境較難掌握,一定要隨時隨地將孩子帶在身邊並牽緊孩子的手,不要放任孩子四處亂跑。在主要道路應讓孩子走在沒有人車行經的內側;通過吊橋應由兩個大人一左一右在孩子兩側保護(讓孩子身體兩側都有人)。爬山應計算健行時間,隨時觀察天氣狀況,必要時立即折返。若孩子體力不支,不要勉強孩子走完全程。

專家Talk:吊橋的橋面及護欄間隙較大,橋體又容易晃動,危險性高,不適合3歲以下的幼兒行走。

行經河堤步道應留意道路是否濕滑、是否有高低落差、孩子在上面行走是否容易滑倒。郊遊途中隨時控制時間,適時讓孩子休息、飲水、用餐。

專家Talk:鵝卵石步道不適合容易重心不穩的幼兒行走,碰到最好繞道。

帶孩子出遊前先教基本安全守則

防過敏中毒 別讓孩子碰動植物

郊外中不知名的動植物太多,很可能會引發過敏、氣喘甚至中毒,還有,溪水、河堤無論多淺都可能在一瞬間暴漲,許多區域也無法判斷深淺,到河岸、溪水邊千萬不要帶孩子下去戲水,以免發生危險。

平常在家可以利用親子共讀繪本用擬人化的方式讓孩子知道「小花小草、小昆蟲和我們一樣有生命,被碰會痛痛。」「把花草摘下來、放進嘴巴會讓它們死翹翹。」

親子共乘 最好等寶貝滿2歲再上路

雖然法規明定兒童滿1歲就可共乘,但1歲的幼兒脖頸還是很脆弱,戴兒童式安全帽仍會不穩,林月琴表示,最好等孩子2歲以後再上路比較安全。

只要架安全座椅就可以騎?專家說No!

林月琴表示,親子共乘並不是所有車型都適合,兒童安全座椅必須跟車子一起購買、檢驗才能確保安全。騎乘前最好到自行車專賣店,告知店家要購買「搭載4歲以下幼兒的自行車」,請店家一併提供尺寸相符的兒童專用自行車座椅。

親子共乘自行車怎麼挑?

自行車怎麼挑?須符合3大條件

親子共乘自行車應符合「龍頭可固定」、「雙邊腳架」、「車身穩重」等3大條件,並在龍頭握把裝設車鈴、車輛前後配備警示燈、車身貼反光條。選購時最好以15公斤以上的城市車為優先。

上路前最好替孩子換上合身、明亮的服飾,避免讓孩子穿容易飄動的上衣、裙子或寬大的褲子。同時應避免在孩子哭鬧不休或昏昏欲睡時讓孩子坐車。

掌握情況 讓孩子坐前座較保險

共乘時最好讓孩子坐在前座,方便隨時查看孩子的情況,上車前將安全座椅放在座位前方固定好,先左右搖一搖確定不會搖動,再將孩子抱上座位坐好、戴上安全帽、繫上安全帶。

保平安 選「車速慢」、「流量少」道路

由於台灣大部分道路都沒有規劃自行車專用道,上路後應以人車共道、巷道等「車流量少」、「平均車速慢」的道路為主。騎乘時不要在大車旁邊、不要併排、不要搶快,更不要放手。騎到路口時先暫停觀察左右是否有行人或來車,確認安全再繼續上路。雨天應將車輛牽到路邊,替孩子穿上雨衣再牽車返家,不要在濕滑路面騎行。

林月琴提醒,有些媽媽在雨天騎車會用固定式傘架,但雨傘容易被風吹翻,孩子坐在前方反而容易被刺傷。單手撐傘會重心不穩,更危險。台灣氣候多變,出門時最好隨身攜帶雨衣雨褲。

專家Talk:一件式雨衣和輕便型雨衣容易捲進車輪。

林月琴提醒,許多年輕家長常會鼓勵孩子往外探索,要孩子「試試看」、「摸摸看」,卻因此點燃事故的導火線。帶孩子到陌生環境,尤其是戶外不可控的環境,一定要小心,別讓孩子嘗試危險行為,以免引火上身。

 

精彩完整內容請參考【嬰兒與母親4月號】雜誌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諮詢/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林月琴

採訪撰文/戴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