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專欄 醫師專欄

當心孩子哮吼症發作,先來了解病因與症狀

每年從九月開始,雖然台灣南部的氣溫仍高,日夜的溫差與孩子群聚後增加病毒交流、把病菌帶回家,生病感冒的機率也會逐漸上升。 同時,日益嚴重的霾害與空汙使空氣品質下降,讓敏感族群過敏甚至是氣喘發作的比率上升。 若再加上秋颱報到、外圍氣流導致降雨頻率增加,空氣中黴菌、塵螨、與小分子粉塵更會使過敏症狀急性發作。 這時候,如果不小心感染到病毒,症狀往往也會來的特別嚴重。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在季節轉換時,特別容易影響孩子的感染併發症「哮吼」。
當心孩子哮吼症發作,先來了解病因與症狀

 

什麼是哮吼

哮吼是一種由於咽部會厭處發炎而引起上呼吸道阻塞的症狀。 也是兒童急性呼吸窘迫最常見的原因之一。哮吼的孩子會出現包含: 吸氣時的喘鳴聲、呼吸急促、咳嗽,以及聲音沙啞的症狀。 最大的特色是幼童咳嗽時往往會發出如"狗吠般的聲音",為幼童哮吼最典型的症狀。 年紀稍大的孩子的咳嗽的聲音可能就相對的比較沒有那麼典型,而是以聲音沙啞("燒聲")來表現。 基本上,哮吼算是一種良性的病徵,大部分會隨著時間或是適當的治療自己痊癒; 然而因為哮吼也可能會影起嚴重的上呼吸道阻塞與呼吸窘迫,甚至有少數導致死亡的案例,我們仍然需要小心應對。

 

哮吼是如何產生的? 哪些族群最容易受影響?

哮吼簡單的來說其實就是一種上呼吸道感染。 受影響的部位包含了喉/氣管/支氣管因病毒感染而發炎,以及原發或續發性的細菌性氣管炎。 此外,還有一種情況叫做所謂的"抽筋型哮吼",指的是孩子在晚上的時候忽然出現吸氣期的喘鳴、小時續數的時間,然後又忽然的結束。 這個情況常發生在孩子只有出現輕微上呼吸道症狀,而沒有發燒或是明顯發炎跡象的時候。 由於抽筋型哮吼特別好發於有過敏體質的孩子,且會反覆的發生,此病又可能為"過敏性哮吼"。

哮吼的致病原有很多,其中又以副流感病毒最為常見。 副流感病毒可再細分為很多型; 其中第一型副流感病毒最常在秋冬時節導致侯氣管炎。 第二三型副流感病毒相對第一型就來的比較少,但值得注意的是,第三型副流感病毒感染產生的哮吼會比前二型來的嚴重許多。 除了副流感病毒以外,呼吸道融合病毒、腺病毒、NL63型人類冠狀病毒、麻疹病毒、流感病毒、鼻病毒、腸病毒,以及單純皰疹病毒感染都可能引發哮吼。 此外,一些原發性細菌感染,如黴漿菌,或是續發性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化膿性鏈球菌,和肺炎鏈球菌等感染上呼吸道,都可能導致哮吼。 因此,我們必須要認知道哮吼其實是一種綜合性的症狀; 出現哮吼意味著身體已經受到了病原菌感染,或是因為過敏的因素使上呼吸道阻塞,進而產生喘鳴、呼吸喘,以及如狗吠聲的咳嗽。

雖然哮吼的發生並不一定局限於幼童,病患族群還是以三個月到三歲的嬰幼兒為主。 不過,三個月以內的嬰兒哮吼案例也曾被報導過。 而男生得到哮吼的比率又比女生來的高,約為1.4倍。 有趣的是,家族史也會增加哮吼發生以及反覆發作的比率達三四倍之多。 家長若是小時候曾出現過哮吼,孩子哮吼發作的機會也更高。 箇中原因可能是由於孩子遺傳到父母的過敏體質,本身的氣道就呈現高度敏感狀態,增加了抽筋型與反覆型哮吼的發生率。

我們剛剛提過,哮吼的致病原以病毒,特別是副流感病毒為大宗。 而副流感病毒的活性在入秋後增加,故哮吼好發於秋冬的季節。 據統計,因哮吼而至急診就診的孩子⭐最常在晚上十點到凌晨四點這個時間區塊前往看診,說明了哮吼比較容易在晚上急速惡化⭐。

 

哮吼常見的症狀有哪些? 有危險性嗎?

很多家長會認為哮吼的表現來的很突然; 呼吸喘、吸氣期喘鳴聲、如狗吠的咳嗽聲好像一下子就變得很嚴重。 事實上,早在出現上述症狀之前,孩子就已得到了上呼吸道感染(喉氣管炎),只是一開始的表現可能只有輕微的流鼻水、鼻塞、鼻炎。 約在孩子出現鼻子症狀的十二至四十八小時後,較嚴重的發燒、聲音沙啞、如狗吠般的咳嗽,與喘鳴就會變得越來越明顯。 值得注意的是,若孩子的症狀惡化速度越快,代表疾病程度越嚴重。 舉例來說,細菌感染性哮吼的疾病進程非常的快速,孩子常常忽然出現高燒、化膿性的分泌物、呼吸道阻塞,與呼吸困難。 因此,我們一旦觀察到孩子在吸氣與吐氣期都出現喘鳴聲,合併胸骨上、肋間、肋骨下緣凹陷,代表上呼吸道已呈現嚴重阻塞,導致呼吸窘迫,需要盡快就醫治療,以免發展至呼吸衰竭。

另一方面,與過敏相關的"抽筋型哮吼"則幾乎都是突然的在晚上發生、持續時間短,常常在趕到醫療院所前又忽然自己好了。 雖然與喉氣管因病毒感染而導致的哮吼比較起來,抽筋型哮吼的臨床症狀相對的輕微(常常只有鼻炎、鼻水等),卻會經常性的反覆發作,甚至在同一個晚上重複發生。 不過,一開始當臨床證據不足時,我們很難區分到底孩子又再度得到哮吼是因為其他問題(如結構上的異常,或是本身有其他疾病)導致的,抑或真的是因為抽筋型哮吼的反覆發作。 因此,當我們發現孩子哮吼發作的比例似乎異常的高,就必須先仔細檢視是否有構造異常、胃食道逆流、嗜伊球性食道炎、或是過敏問題。 有趣的是,病毒感染後,孩子的呼吸道也可能會發展出對病毒的"過度敏感",使得下次再度感染時,因偵測到"過敏原",引起發炎物質大量釋放,導致局部的腫脹和水腫、引發氣道緊縮、出現哮吼。

 

哮吼要如何診斷與治療?

哮吼的診斷主要是靠詳細的病史詢問與身體檢查; 抽血數據以及X光(會看到所謂的"尖塔徵象")其實是非必要的。 我們可以透過一些指標性的臨床表徵來排除臨床症狀與哮吼類似、卻比哮吼更嚴重的疾病。 舉例來說,若我們觀察到孩子會不由自主的呈嗅探位置(壓額抬下巴),或是喉嚨看櫻桃紅色腫脹的會厭,就代表此次疾病較可能是會厭炎而非哮吼。 倘若孩子不停的流口水、兩側扁桃腺不等大、或是懸雍垂歪斜,代表可能有扁桃腺或是後咽部膿瘍,甚至是後咽的蜂窩性組織炎。

當我們排除了其他可能的疾病,便可以進一步的區分此次哮吼的嚴重程度。
"衛斯里哮吼嚴重度評分表"利用五項臨床指標,分別為: 意識狀態、發紺程度、喘鳴聲、氣道、肋骨凹陷之程度來把症狀作程度上的區分。

總分2分以下: 輕度。 出現狗吠般的咳嗽、輕度以下的肋凹、沒有明顯呼吸喘鳴; 此類病人可選擇在家服用藥物治療或是至門診施打類固醇。

3到7分: 中度。 除了出現狗吠般咳嗽外,也可聽到呼吸喘鳴、出現中度以上的肋凹,但是未出現呼吸窘迫或是躁動情況; 患者必須至門診施打類固醇以及吸入腎上腺素來消除氣道的腫脹,化解上呼吸道的阻塞。 若症狀在上述治療後未得到緩解,則必須住院治療。

8到11分: 重度。 出現狗吠般咳嗽、呼吸喘鳴、嚴重肋凹、明顯呼吸窘迫和躁動; 需施打類固醇、反覆給予吸入型腎上腺素,以及住院觀察治療。

大於12分: 呼吸衰竭。 出現意識混亂、呼吸喘鳴、嚴重肋凹、氣體無法進入呼吸道、蒼白發紺; 需給予上述處置,可能需插管入加護病房持續治療。

 

哮吼有什麼後遺症嗎?

一般來說,哮吼的臨床症狀在接受治療後立即獲得改善,並在三天內消失。 不過嚴重程度的哮吼還是有可能持續長達一週。 約有百分之八到十五的病患需要住院接受治療。 併發症包含肺水腫、氣胸等,相對的非常罕見。 較常見的併發症以續發性的細菌感染為主,如細菌性氣管炎、支氣管肺炎、肺炎等。 因此,我們在哮吼症狀改善後還是得小心觀察孩子的臨床變化,及早發現可能的續發感染並給予治療。

 

哮吼與過敏/氣喘有關係嗎?

讀到這裡,您是否發現其實哮吼除了狗吠般的咳嗽聲以外,其他的表徵如呼吸喘鳴、咳嗽、吸不到氣等症狀都和氣喘十分類似呢? 沒錯,哮吼和氣喘都是由於呼吸道發炎和水腫造成。 早在1996年就曾有德國的研究指出,曾患哮吼的孩子往後得到氣喘的比率,是得過哮吼的人的3倍。 台北醫學院於2017發表於"醫學"期刊的論文指出,曾經患有哮吼的孩子肺功能之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只有未患有哮吼族群的50-75%,且五年內得到氣喘的比率也高出2.1倍。 有趣的是,在曾患哮吼的族群中,居住在城市區域的孩子在五年內得到氣喘的比率,比住在鄉下的來子高出1.7倍。 我們可以合理的推斷這是由於城市空氣和環境中的汙染原較多,提高了高度敏感呼吸道的比率。 當這些原本呼吸道就高度敏感的孩子又因感染病毒而併發哮吼,他們的氣道中的發炎物質也隨之大量被製造釋出。 當呼吸道越來越敏感,後續引發氣喘的比例也隨之提升。 由此可知,我們若能盡量減低環境中的汙染物與過敏原、降低反覆感染的頻繁程度,和降低呼吸道黏膜平時的發炎狀態,有助於幫助孩子減少反覆哮吼甚至是預防後續氣喘的發生。

 

本文章轉載自《劉璦嘉醫師的愛+醫生生活》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