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學習當爸媽

孩子被笑、被打、被排擠怎麼辦?專家教你防霸凌3原則!

孩子逐漸長大,難免會和其他小孩發生或大或小的衝突,可能會被嘲笑或者被打。當孩子回家哭訴他在外面被欺負,身為家長應該如何處理?如何教孩子學會保護自己?
孩子被笑、被打、被排擠怎麼辦?專家教你防霸凌3原則!

 

學齡前的孩子通常不太會刻意嘲笑或攻擊別人,但因為認知行為、口語表達、控制情緒的能力還不成熟,常會做出類似欺負的舉動。以2歲的孩子來說,他們看到有人和自己不一樣,往往會直接說「你好好笑」、「你好胖」、「這麼簡單也不會」,當自己的東西被拿走或破壞,會說「我討厭你」、「我不想跟你玩了」。4歲孩子的言語欺負以命令、排擠居多,例如「你不可以跟某某某玩」、「這麼簡單他都不會,我們不要跟他玩」、「他好笨,我們不要跟他一組」。 

幼兒間的衝突 來自互動 及模仿

搶玩具、玩遊戲 最容易發生肢體衝突

中華民國幼教聯合總會副總會長林梅綺表示,3、4歲(小班)的孩子較常互咬、捏人,5、6歲(中大班)的孩子則會推擠、抓人、撞人、踢人、打人、抓頭髮,這種肢體欺負通常會在搶位子、搶玩具、玩遊戲的時候出現

家庭環境、網路媒體 會讓孩子有樣學樣

家庭環境對孩子行為的影響也相當大。兒童福利聯盟北區社工處主任蔡依儒表示,父母是孩子最直接的模仿對象,孩子看到爸爸媽媽經常這麼做,自然會有樣學樣。此外,現代網路媒體發達,孩子也有可能是看到搞笑影片覺得有趣而仿效

延伸閱讀:孩子被打了,要不要教他打回去?

孩子被言語嘲笑 你可以這樣做

步驟1.深呼吸穩定情緒

孩子被欺負固然讓人生氣,但沒搞清楚狀況就去興師問罪,往往會讓事情變得更糟。先冷靜下來,才能好好思考接下來應該怎麼做。

步驟2.同理孩子的心情

釐清狀況之前,一定要先「接住」孩子的情緒。此時可以親親抱抱孩子說:「馬麻知道你被人家笑,一定很難過、很不舒服。」

步驟3.詢問事情發生緣由與經過

等孩子的情緒緩和下來,再問他事情發生的經過;「現在感覺好多了嗎?可不可以告訴媽媽發生了什麼事?為什麼人家會笑你?」如果孩子不太會表達,或說得不清楚,可以詢問當時在場的人,聽聽其他人的說法來還原事件。

Tips.幼兒表達能力還不是很好,且往往會從自己的立場去陳述事件,請旁觀者補充說明,可以幫助父母更了解事情真相。

步驟4.非惡意嘲笑→介入引導或教導社交技巧

了解事情發生經過以後,就可以著手處理。有些孩子只是想要表達自己很委屈,這種情況通常只要「秀秀」就沒事了。有些孩子缺乏處理技巧,必須帶他實地演練。有些孩子則是需要大人介入協助,比方說「小寶,你也想跟大家一起玩老鷹捉小雞對不對?馬麻幫你問問看他們可不可以一起玩。」

步驟5.惡意嘲笑→主動向對方家長反映、確認情況

如果確定是惡意嘲笑,要主動向對方家長反映、確認背後原因。如果孩子是被幼兒園同學嘲笑,要請老師協助向對方家長了解狀況,必要時安排雙方溝通協調。

步驟6.持續追蹤、關心孩子的狀況

由於孩子可能會將事情淡化或誇大,處理完仍要持續追蹤、關心孩子的狀況,確保孩子沒有再遭受同樣的傷害。

延伸閱讀:校園霸凌從幼兒園就存在!掌握2原則教孩子保護自己

孩子被肢體暴力 你可以這樣做

肢體暴力比言語嘲笑更嚴重,此時一樣要深呼吸穩定情緒,安撫並同理孩子的心情,等孩子冷靜下來,再依照以下4個步驟處理。

步驟1.詢問事情發生緣由與經過

視孩子的表達能力請他用言語或動作說明受傷經過;「他是怎麼打你、撞你的?」「後來有沒有幫你呼呼、跟你說對不起?」接著詢問孩子如何反應;「被打以後你怎麼做?」然後確認對方的身分、年紀、姓名、現場是否有第三者,如果孩子是在幼兒園被打,可以問:「老師當時怎麼處理?老師不在,那你後來有報告老師嗎?有沒有同學看到你被打?」藉由這些問題了解事情始末、在之後與旁觀者核對。

步驟2.視情況教孩子求助或自己處理

了解事情發生經過以後,要確認這樣的情況是「剛發生」還是「已經持續一段時間」,同時評估孩子「是否有能力可以處理」。

如果剛發生、沒有大人在場、孩子無法自己處理,要教他如何求助,比方說:「下次再發生這種事要去報告老師」、「如果老師不在,可以跟隔壁教室的老師說。」如果剛發生、沒有大人在場、孩子有能力處理,可以教他處理技巧。比方說同學插隊推擠,可以說:「大家都在排隊,你不可以不排隊。」「你這樣推我、擠我,我會很痛,我不喜歡你這樣做。」如果相同情況已經持續一段時間,要先向孩子確認「怎麼到現在才跟爸爸媽媽說?」「老師知道這件事嗎?」如果老師知情,要進一步確認老師如何處理、為何介入處理無效。

步驟3.與老師聯繫確認事情發生經過

如果孩子受到實質傷害(身上有傷痕),可以聯繫老師詢問是否知情、是否介入處理、處理方式為何、沒有主動告知家長的考量為何,了解原因後,視情況請老師協助向對方家長了解狀況、與對方溝通協調。若發生地點不在幼兒園,要主動跟對方家長聯絡了解狀況。

Tips.如果不知如何處理或溝通遇到困難,可撥打兒童福利聯盟教養專線(0800-532-880)與值班社工討論。

步驟4.持續追蹤、關心孩子的狀況

除了請老師幫忙觀察、請老師在上課時教導同學人際互動的正確作法,也要主動向孩子確認後續情況,例如:「現在還有人這樣對你嗎?」「某某還會打你嗎?」

Tips.追蹤詢問的態度要溫和,以免孩子不敢反應真實情況。

防止霸凌 保護孩子3原則

原則1.教孩子「主動表達自己的感受」

孩子不可能永遠躲在父母的羽翼底下,從小就要培養孩子人際互動的能力,教孩子學會表達自己的感受。例如孩子不喜歡被逗弄,就可以告訴他:「下次阿伯再這樣捏你,可以說『我不喜歡你這樣做。』」

「有些家長會強迫孩子接受長輩逗弄,例如說『讓姑媽親一下又不會怎麼樣』,但孩子的情緒長久被壓抑,未來被欺負就會不敢表達真實想法。」

蔡依儒表示,要讓孩子學會自我保護,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感受,讓孩子知道自己有權利說「不」,這樣孩子未來與其他人互動才有勇氣為自己發聲。

原則2.讓孩子明白「發生哪些狀況要馬上報告大人」

此外,平常也要教孩子學會主動尋求協助,比方說用親子共讀模擬不同情境讓孩子了解「發生哪些狀況要馬上告訴大人」、「與他人發生衝突如何尋求幫助」;讓孩子養成排隊時不推撞、禮貌借用玩具的團體規範;帶孩子到公園、親子館等不同社交場所,鼓勵孩子與同年齡的小朋友互動。

延伸閱讀:女兒在校被呼巴掌,媽媽處理「霸凌者」竟得到對方父母感謝

原則3.每天和孩子聊天、建立親子默契

孩子上幼兒園後要與老師保持密切聯繫,並固定和孩子聊天了解他在學校的狀況。聽孩子分享時,先不要急著插嘴或糾正,聽孩子說完再表示意見。如果當下有其他事要忙,可以說「媽媽正在忙,現在沒辦法好好聽你說,等媽媽忙完再來聽你講。」用心關懷可以讓孩子與父母建立穩定的信任關係、在事情發生的第一時間向爸爸媽媽反映。平常多同理孩子的情緒,才能培養良好的親子默契。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webservice@mababy.com

諮詢/中華民國幼教聯合總會副總會長林梅綺

           兒童福利聯盟北區社工處主任蔡依儒

採訪撰文/戴筠

照片/本刊資料庫(※人物與文章主題無關,照片為情境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