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寶貝健康

腸病毒來襲!國內出現今年首例感染併發重症死亡

國內今(2023)年首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死亡病例!南部 10 個月大男嬰經檢驗審查,確認為腸病毒 D68 型感染併發重症死亡。近期腸病毒疫情升溫,且隨著國小、國中開學,家長跟孩子都要小心注意腸病毒來襲!
腸病毒來襲!國內出現今年首例感染併發重症死亡

 

疾病管制署日前(8/29)公布國內今(2023)年首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死亡病例,為南部 10 個月大男嬰,於 8/ 8 經照顧者發現失去意識,且無呼吸、心跳,送醫後急救無效,於當日死亡,經檢驗審查確認為腸病毒D68型感染併發重症死亡。

 

腸病毒疫情升溫!嘉義縣8班停課中

今年累計 9 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病例(含 1 例死亡),分別為 4 例克沙奇 A4 型、 2 例克沙奇 A6 型、 2 例腸病毒 D68 型及 1 例伊科病毒 21 型,均為 5 歲以下幼童。

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上週(8/20至8/26)腸病毒門急診就診計 12,030 人次,較前一週( 11,501 人次)上升 4.6%,近期疫情上升且高於流行閾值(11,000 人次);實驗室監測顯示社區腸病毒以克沙奇 A 型為主,腸病毒 71 型、D68 等多種型別腸病毒於社區持續活動,本週校園開學,尤需注意學童傳播風險及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

依疾病管制署監測資料顯示,今(112)年全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共9例,其中有1例死亡,8月20至26日全國腸病毒門急診就診人次中嘉義縣就診人數就有155人次,較前一週提升42.4%,且已連續四週上升,截至8月29日止,共有92班停課,目前尚有8個班級停課中。

嘉義縣衛生局呼籲,家長要留意家中幼童健康情形,如出現喉嚨痛、腹瀉、發燒或手腳出現紅疹水泡等症狀,極有可能感染腸病毒時,請盡速就醫。

 

▲家中幼童如出現喉嚨痛、腹瀉、發燒或手腳出現紅疹水泡等症狀,極有可能感染腸病毒時,請盡速就醫。

 

什麼是腸病毒?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急診科主治醫師陳宥騰指出,腸病毒屬於小 RNA 病毒科(Picornaviridae),為一群病毒的總稱。在所有腸病毒中,除了小兒麻痺病毒之外,以腸病毒 71 型(Enterovirus Type 71)最容易引起神經系統的併發症。引起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之型別以腸病毒 71 型為主,一般腸病毒感染主要常見症狀為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峽炎。

腸病毒適合在濕、熱的環境下生存與傳播,臺灣地處亞熱帶,全年都有感染個案發生。腸病毒疫情每年約自 3 月下旬開始上升,於 5 月底至6月中達到高峰後,即緩慢降低,而後於 9 月份開學後再度出現一波流行。

陳宥騰說,以年齡層分析,患者以 5 歲以下幼童居多,約佔所有重症病例 90%;在死亡病例方面,以 5 歲以下幼童最多。

 

腸病毒有哪些症狀?

常見疾病

疱疹性咽峽炎

手足口病

嬰兒急性心肌炎及成人心包膜炎

呼吸道感染

病原體

克沙奇A型病毒

人類腸病毒A群腸病毒71型

B型克沙奇病毒

人類腸病毒D群腸病毒D68型

症狀

突發性發燒、嘔吐及咽峽部出現小水泡或潰瘍,病程為4至6天

特徵為發燒及身體出現小水泡,主要分布於口腔黏膜及舌頭,其次為軟顎、牙齦和嘴唇,四肢則是手掌及腳掌、手指及腳趾。常因口腔潰瘍而無法進食,病程為7~10天。

突發性呼吸困難、蒼白、發紺、嘔吐。心跳過速,快速演變成心衰竭、休克、甚至死亡。

主要為呼吸道感染症狀,如:發燒、流鼻水、咳嗽、喉嚨痛、肺炎、神經症狀(急性無力脊髓炎導致肢體麻痺)。

 

製表人/林宜屏

 

人類是腸病毒唯一的傳染來源

人類是腸病毒唯一的傳染來源,主要經由腸胃道(糞-口、水或食物污染)或呼吸道(飛沫、咳嗽或打噴嚏)傳染,亦可經由接觸病人皮膚水泡的液體而受到感染,此外,新生兒則可能透過產道或產後人際接觸等途徑感染腸病毒。

通常以發病後一週內傳染力最強;而患者可持續經由腸道釋出病毒,時間長達 8 到 12 週之久。

陳宥騰指出,腸病毒感染症目前並沒有特效藥,只能採取支持療法(如退燒、止咳、打點滴等),絕大多數患者會在發病後 7 到 10 天內自行痊癒,僅有少數患者會出現嚴重併發症。

 

 

腸病毒感染力強,5 歲以下嬰幼兒為重症高危險群

疾病管制署提醒,近期腸病毒疫情升溫,且隨著國小、國中開學,為避免腸病毒透過學童頻繁互動傳播,或隨學童帶回家中感染其他幼童,提醒家長及教托育人員加強教導學童落實肥皂勤洗手以及咳嗽禮節等良好衛生觀念,並注意居家、學習環境的通風與清潔。

由於腸病毒仍處於流行期,校園群聚風險增加,為防堵校園疫情發生,嘉義縣衛生局針對腸病毒重點宣導,家長與學童都務必注意衛生,落實勤洗手習慣,可使用   500PPM(將漂白水以清水稀釋 100 倍)漂白水消毒環境,擦拭環境物體表面(門把、課桌椅、餐桌、柵欄及樓梯扶把等),避免疫情擴散。

嘉義縣衛生局局長趙紋華說,當兒童出現疑似腸病毒症狀時應立即就醫,遵照醫師建議在家休息,並與其他嬰幼兒適度區隔,落實洗手五步驟「濕、搓、沖、捧、擦」,生病期間不要到校園、安親班或其他擁擠的公共場所活動,降低傳播病毒的機會。

衛生局強調,5 歲以下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主要侵犯手、足、口、屁四個部位,如發現有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或麻痺、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請儘速送到大醫院接受治療。相關資訊可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或撥打國內免付費防疫專線 1922 或 0800-001922 洽詢。

此外,腸病毒傳染力強,易於家庭手足間傳播,家有 5 歲以下嬰幼兒之家庭,應更加注意個人衛生、養成正確勤洗手的習慣,並時常消毒、清洗兒童常接觸的物品及玩具。幼童如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請落實生病不上課,以避免因與其他幼童接觸造成交叉感染。

 

 

預防腸病毒10

腸病毒是傳染力很強、存活時間又長的頑強病毒,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預防勝於治療」!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傳授預防腸病毒 10 招:

  1. 勤洗手,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2. 均衡飲食、適度運動及充足睡眠,以提升免疫力。

  3. 生病時,應儘速就醫,請假在家多休息。

  4. 注意居家環境的衛生清潔及通風。

  5. 流行期間,避免出入人潮擁擠,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

  6. 儘量不要與疑似病患接觸,尤其是孕婦、新生兒及幼童。

  7. 新生兒及嬰兒可多餵食母乳,以提高抵抗力。

  8. 在接觸或哺育新生兒前應洗手,必要時務必更衣、戴口罩;除母親或主要照顧者以外的人員儘量避免接觸新生兒。

  9. 幼童之照顧者或接觸者應特別注意個人衛生。

  10. 兒童玩具(尤其是帶毛玩具)經常清洗、消毒。

 

 

▲兒童的玩具,尤其是帶毛玩具,最好經常清洗、消毒。

 

整理/林宜屏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嘉義縣衛生局、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

圖片來源/photo-ac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