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中部的一名4歲女童,4月底出現咳嗽、有痰、微燒等症狀,家人原本以為只是小感冒,帶去看診並服用抗生素。沒想到短短幾天內,病情急轉直下:她開始食慾變差、活動力明顯下降,最後甚至呼吸困難,被緊急送醫。檢查後確診新冠病毒,並併發肺炎與急性呼吸衰竭,立刻轉入加護病房搶救。
目前她已退燒、意識清楚,但仍有喘息症狀,醫師仍持續密切觀察。這起案例讓許多爸媽心驚,即使平常健康的小孩,確診新冠後仍有可能快速惡化成重症。
根據衛福部疾管署最新監測資料,台灣目前正面臨第七波Omicron流行,上週(4/27~5/3)新冠門急診就診人數高達5853人,比前一週大增了78%,創下今年單週新高。雖然目前規模約為去年同期的三成,但疾管署提醒,疫情可能在5至6月達到高峰,仍不可掉以輕心。
隨著疫情升溫,重症與死亡病例也跟著上升。光是上週就新增了33例重症本土病例和4例死亡個案,今年累計的重症數來到203例,其中已有37人不幸離世。這些重症和死亡個案以65歲以上的長者與慢性病患者居多,而且其中超過9成沒接種今年的JN.1疫苗,防護力明顯不足。
疾管署提醒,女童案例再次證明,即使年輕或健康,沒打疫苗仍可能重症。
統計顯示,接種1劑疫苗可降低55%中重症風險,2劑降幅更達78%。然而,全台JN.1疫苗接種率僅8.7%,65歲以上族群第二劑覆蓋率更低於0.3%。
副署長羅一鈞呼籲:高齡者、免疫低下族群、長照機構住民,若第一劑已超過6個月,務必盡快補打第二劑疫苗,提升保護力。
除了打疫苗,日常防護也不能掉以輕心。疾管署提醒大家,出現咳嗽、發燒、流鼻水、喉嚨痛等症狀時,尤其在人多、通風差的地方,或是與高齡者、免疫力較弱的人接觸時,務必要佩戴口罩、勤洗手,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
目前台灣主要流行的病毒株為XEC與XDV.1,傳染力高,民眾應持續留意疫情變化,做好健康管理,保護自己也保護家人。
整理撰文/江睿毓
圖片來源/photoAC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